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小金库”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是长期以来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现象,是滋生领导干部腐败和单位“集体腐败”的“暖房”。近年来,随着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采购等一系列财政体制改革,以及反腐倡廉工作的不断深入,私设“小金库”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有些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私设“小金库”,致使大量收入游离于账外,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大幅度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小金库”这种违规形式,凡是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收支不在本单位财会部门账上反映,具有逃避财政、审计部门监督的性质,小金库有以下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行政事业单位的“小金库”是什么,根据国办发【1995】29号文件的规定:是指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小金库”不仅造成国家财政和单位收入流失,导致消费基金膨胀,而且诱发腐败行为,严重危害党风和社会风气,消极作用极大。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的现状笔者近三年共审计行政事业单位16个,发现存在“小金库”的单位有13个,比例高达8l%,“小金库”的数量为16个(有的单位存在多个“小金库”)。这些“小金库”数额最大的为894万元,占该单位正常收入的10%左右,小的也有7万元。这部分资金有的用于贪占私分;有的用于请客送礼,吃喝玩乐;有的用于购置专控商品、追求奢侈消费;甚至有的被贪污行贿,使国家和集体财产被少数人侵吞。所以笔者认为近十年我国虽然进行过几次大的清查“小金库”的工作,但私设“小金库”的现象在行政事业单位还是屡禁不止,普遍存在的。二、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存在的原因(一)法制观念淡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片面追求本部门利益和本单位干部职工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认为设“小金库”无非是应付一些跑跑送送、吃吃喝喝,...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通过审计监督的不断强化及国家对预算外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使截留坐支预算内外资金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最近我们在对具有收费职能的行政事业单位及企业主管部门的审计中却发现,部分单位为逃避监督,翻新财务手法,出现了一些形式多样的变相“小金库”。一、冒名顶替,违规行为“合法化”。部分单位以“会议费”、“办公费”等名义将资金转移账外,作为变相“小金库”来源,用于各种违纪支出。如在审计某宾馆“会议费”支出明细账时发现,一些单位以支出“会议费”名义将资金支付给该宾馆,再由宾馆留…  相似文献   

5.
治理“小金库”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年年讲、连续抓、经常打,并采取了取消单位经费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等措施,但单位(企业)部门私设“小金库”的行为却时有发生。为了治理“小金库”这个顽疾,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小金库”治理的工作意见》(中办发[2009]18号),  相似文献   

6.
一、将预算外资金纳入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1998年的预算会计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实行“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的统一核算,财政总预算会计仍只核算预算内资金,不核算预算外资金。随着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的深化,部分预算外资金虽然实行了“财政专户管理、收支脱钩、收缴分离”,将预算外资金统一纳入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但会计核算仍然分设两套账,分别执行两套会计制度,使财政总预算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在支出数字上不衔接。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已改变了预算内、外资金管理“两张皮”的做法,而会计核算上仍是“两张皮”。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在许多的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以帐外帐的形式,私设“小金库”,其数额之巨,用途之广已达到了十分惊人的程度。据有关资料显示,在1995年的“三大检查”中,通过全国176万个单位的自清自查和对21万个单位的重点检查,共查出“小金库”资金达40亿元。从检查的情况看,设立“小金库”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企业单位有,事业单位也有,有财政收  相似文献   

8.
浅析“小金库”的特点及审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金库”可谓我国财政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顽疾。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多次组织清查“小金库”,但“小金库”仍广泛地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中。“小金库”的大量存在导致国家财政资源的分散和经济秩序的混乱,成为贪污腐败的温床。  相似文献   

9.
“小金库”是单位腐败的温床,是经济建设的腐蚀剂,在全国上下严控“三公经费”的形势下,更应该注意治理“小金库999防止出现“三公经费”的变相转移。要彻底防治,就要认清“小金库”的成因、存在形式,建设防治“小金库”的长效机制,保证单位的资金安全,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审计监督的不断深入,多数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行为日趋完善、合理,账目处理更加规范,财务违纪问题明显减少,这是可喜的一个主流。但也有许多单位为了部门不合法利益,甘冒风险,采取不同形式隐匿违纪问题,特别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统一纳入核算中心核算、违纪问题受到了核算中心的监督后,较严重的违纪问题有向账外转移的趋势,账外账或“小金库”有增无减。如何揭露这些深层次的违纪问题,成为当前审计部门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下面结合审计实践中发现的“小金库”和账外账的主要表现形式,对小金库的审计问题作以浅析。  相似文献   

11.
历年来,伊宁市通过财政监督机构收到群众举报线索依法检查、纪检监察部门移交、与有关部门联合检查,以及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财政专项检查等形式,不问断地开展“小金库”治理工作,但都未从根本上消除“小金库”,一些部门或单位的个别领导,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国家明令禁止单位私设“小金库”,已有十余年的历史了。而现实生活中仍有令不禁.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小金库”乃是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资金。其性质是化“大公”为“小公”或化公为私。这是国家所不允许的。为什么私设“小金库”问题在一些机关,企事业单位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困,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3.
杨萍 《甘肃审计》2003,(12):21-21
所谓“小金库”是指那些化大公为小公,化公为私,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并且不在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列收列支,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根据国家规定,凡违反国家财政法规及其他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账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各项资金均属“小金库”,都在清理检查的范围之内。几年来,通过审计检查,发现“小金库”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状况的存在无论是对单位、部门还是对领导干部本身都具有很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为何“小金库”屡查屡犯,屡禁不止;有的至今毫无收敛?清理方法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对“小金库”的清理自查自报是必要的。但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清理更是至关重要。清理“小金库”必须抽调有一定财会工作经验的财政、审计、监察和银行部门的人员组成检查组,对有关单位进行  相似文献   

15.
<正>财政部根据预算会计的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对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规定了会计确认基础,即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就总体而言,我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家行政机关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主要表现:数量越来越多,有的单位同时在几个内设机构设置“小金库”,金额越来越大,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私设“小金库、的手法越来越新,形式多样,严厉清查“小金库”,对于进一步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有力打击权钱交易,公款行贿及私分,贪污公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私设“小金库”一般都属于小集体的舞弊行为,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单纯从会计报表,账薄,凭证上进行审计,很难有实质性的发现。下面,笔就如何有效清查“小金库”,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7.
[题记:有人断言:中国有多少个行政企事业单位,就有多少个"小金库"。"小金库",当今中国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流行病"。"小金库",吞噬我国财政资金的"黑洞。"]一、"小金库"面面观——"小金库",就在你身旁。何谓"小金库"?凡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及其它有关规定,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收入,未列入本单位财务会计部门帐内或未纳入预算管理,私存私放的各项资金,均谓之。"小金库"是当前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行为,是寄生在我国市场经济肌体上的一个个毒疣。作为一种社会的经济现象,"小金库"的滋生与繁衍,至今大约不过十余来年。十年前,有"小金库"的单位是极少数,十年后的今天,没有"小金库"的单位是少数。面对雨后蘑菇般出现的"小金库",有几个法人能坦言:"我们没有"!——"小金库",资金何处来?  相似文献   

18.
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随着财政改革的步伐加快,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本文针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张小文 《会计之友》2006,(16):53-54
预算会计是核算、反映和监督政府部门及行政事业单位以预算执行为中心的各项财政资金收支活动的专业会计.随着财政改革的步伐加快,我国财政总预算会计的运行环境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本文针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家三令五申要求各单位认真清理 “小金库”,财政、审计等监督部门为此也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部门、单位私设“小金库”的现象虽有所收敛,但仍未得到彻底根治。一些单位想方设法变换手法,使“小金库”的隐蔽性更强。其资金收入的隐蔽性及支出的不公开性,决定了其失去内外的监督,最终导致支出的混乱性,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一是滋生腐败,助长不正之风。从“小金库”列支的情况看,普遍存在请客送礼,公款吃喝,乱发钱物甚至行贿受贿现象。二是偷、逃、漏国家税款。由于收入不入大帐,造成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国家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