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对于正当防卫制度,在没有成文法的欧洲古代法律中已有相应的规定。1在资产阶级法律中,最早规定正当防卫制度的是1791年的《法国民法典》,该法典第六条规定:"防卫他人侵犯自己或他人之生命而为杀人行为时不为罪。"2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  相似文献   

2.
薛曼 《活力》2011,(8):76-76
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这里的“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的含义,由于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造成了在正当防卫理论上的争论和实践中的困惑。为此,对何谓“不法侵害”,我拟作些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完善正当防卫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3.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神圣权利,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制止的一种合法性规定,由于正当防卫对打击犯罪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国对正当防卫都作了规定,并承认其合法性与合理性。但对于事后防卫,世界各国均对其合理性持否定态度,我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4.
论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在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受到不法侵害时可采取的正当行为,为避免其滥用,对其适用规定了严格的条件,为保护公民人身安全,对暴力犯罪规定了特殊防卫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当防卫是刑法授予公民的一项权利,新刑法对正当防卫制度进行了修改,放宽了防卫限度,以保证正当防卫制度能够有效发挥.要想正确理解和把握正当防卫制度,应着重了解其特征,并对假想防卫、事前或事后防卫、防卫过当及无过当防卫进行准确区分,尤其对新刑法中增加的无限防卫权,应全面了解其适用的要件,以准确把握实质.  相似文献   

6.
康起升 《活力》2010,(18):41-41,43
我国1997年修订的刑法对正当防卫的概念、成立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作出了明文规定,极大地提高了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积极性,且有利于树立培养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但由于某些方面立法过于简略没有作出明确的界定.使得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务界,围绕着防卫权的范围、正当防卫的要件和防卫限度的把握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分歧。有些争论是直接针对着现行立法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正在积极努力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倡和谐理念。刑事诉讼法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作斗争,同时还要注意效率和公平的原则,继而实现刑事诉讼的价值。我国的司法资源是有限的,刑事诉讼法应为刑法的实施提供一种效率机制,高效及时的惩罚犯罪,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附条件的不起诉同时更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如何界定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这是当前司法实践中比较难以把握的一个问题,对司法机关正确划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有效地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鼓励的支持人民群众依法同犯罪行为作斗争,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阐述正当防卫的概念、基本特点、防卫过当、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标准——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具体内容,由此对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9.
在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当中,人身权利是最基本的权利。如果公民连最基本的人身权利都不能得到切实的保障的话,宪法所赋予的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也就无从谈起。性权利是人身权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男是女,都有性权利,都应当受到刑法的平等保护。但是,在我国,两性性权利的法律保护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女性的性权利得到了法律的充分保护,可是,在刑法上,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却始终存在着空白。随着男性性侵犯事件相继的出现,及其产生的严重危害性,应当引发学界及相关立法部门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对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却不是仅仅写入到宪法之中就结束了.怎么样切实有效地对公民财产权进行保护,从而全面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快城市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人权和财产权的保护问题,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经济建设等所谓的公共利益大局,而侵害个人财产权的话,显然是错误的.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为保护公民财产权构建一个有效的制度平台.其中,也并非只要从国家层面立法规划,就能得到彻底改变当下的客观实际,最终要实现对公民财产权全面的保护,还必须社会、公民、法律、政府一起努力.为了回应社会对公正的需要,通过在理论上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使财产权等权利在权利和权力的较量上能够提升内在实力,矫正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失衡,最终实现权利和权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2005年11月4日,最新亮相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以下简称修改稿)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了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试图将公益诉讼制度写进立法这在我国尚属首次。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行政诉讼(即私益诉讼),如果有些主体侵犯了公共利益,公然违反普通法律或宪法时,公民或是法定主体是否可以侵害公共利益为由提起公益诉讼,这关系到宪政社会的建设和法治的完善。因此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高公民及社会对法律的监督的参与程度,落实和完善法律监督制度有重要意义。公益诉讼虽然在国外已经得到实践,但在我国将其写进立法还是首次。本文就以这次行政诉讼法修改为背景,讨论我国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的人,不仅指公民,而且还包括经济主体和行政主体,因此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法律地位平等是宪法基本原则应有的价值内涵。长期以来,行政法被视为不平等的法,行政执法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粗暴执法、随意行政、不尊重相对人权利等时有发生,这是传统行政法制不平等观念所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相对人权利意识的逐步增强,树立行政主体与相对人法律地位平等观念对行政权力与公民权利、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纪慧敏 《活力》2009,(9):40-4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侵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但是。由于我国公益诉讼的缺失,致使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无法获得圆满的救济与维护,仅仅依靠公民以原告资格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是非常不现实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理论。当事人仅能获得其自身受侵害权利范围内的救济。而对于超出自身权利范围的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公民无权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4.
民商法律制度的制定是为使公民的经济利益得以更好的实现,从而能在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上更加规范和完善民、商事经济活动。然而我国民商法律制度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缺陷,我国公民的民商事权利难以保障,本文针对我国民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为巩固和完善我国的民商事法律体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符鹏飞 《活力》2006,(5):145-145,147
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在其制定与适用的过程中都有其一定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体现了法秩序的不同价值关怀旨趣,被害人的承诺即这种灵活性在刑法中的体现,是公民人格自由自主在刑法上的外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与价值观的多元化使我国的刑法由国家本位向公民本位过渡,刑法在何种范围内保护被害人的自我决定自由,又在何种程度上限制这种自由已经成为刑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被害人的承诺已经迫在眉睫,因此本文将从“被害人承诺的成立条件”这个最核心的问题来对被害人的承诺作以剖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16.
部分国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比较与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广义的行政审批即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是现代社会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模式的逐步建立,行政许可制度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行政许可的功能:一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市场秩序、公共利益与市场主体的私人利益进行协调平衡,二是保护功能,其保护的对象不仅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还包括对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如果行政许可权的运用不合理或被滥用,就会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享有的权利,就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权利是公民及其他权利主体谋取利益的基本手段,"无救济即无权利",没有救济的保障,一切权利都不具有真实性.在众多可能对权利造成侵害危险的行为中,不当政府行为的危害最基本也最严重.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公民和其他权利主体权利存在的标志和证明,亦是其权利的基本保障;对政府行为的权利救济是权利主体的正当防卫手段,亦是防止权力腐败的重要方式.广大权利主体能否对政府行为采取有效的权利救济,是衡量社会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过当是一种轻微的犯罪行为,它符合犯罪构成的一般原理,即犯罪构成的几个要件主体、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防卫过当的主体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单个公民,客体是不法侵害人的人身权利,即不法侵害人依法受刑法保护的生命权和健康权,主观方面是防卫人对过当结果持放任疏忽大意过于自信的态度,客观方面是防卫行为明显超过了制止不法侵害行为所必须的限度,并且造成了重大损害。防卫过当构成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这也是鼓励公民,勇于同不法侵害者作斗争,对维护社会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赵辉 《企业活力》2007,(7):20-22
<正>股东派生诉讼“是一个或多个股东为救济或防止对公司的不法侵害以公司名义提起的诉讼”。依照公司独立人格制度,在公司利益受到侵害时,公司是利害关系人,应是真正的原告,但这种诉讼中法律却赋予股东以公司名义对不法侵害者提起诉讼的权利。这种特殊诉讼制度设计的目的何在,或者说要追求一种什么样的法律价值?“法律概念除了非常技术性的规定之外,都负荷着价值。”研究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设计之初的价值目的,以及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应遵循的价值导向,对于指导股东派生诉讼的立法、执法和司法,对于评判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我国设计的优劣,以及指引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完善的方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新闻法是调整新闻活动中各种法律关系,保障新闻活动中的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法人的有关合法权益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新闻法既要规范公民和各种社会组织运用新闻媒体的权利和义务,也要规范新闻机构的设立和运作,还要规范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的采访、报道和传播等行为,以及规范新闻传播的内容等等.一直以来,我国都没有一部专门的新闻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