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4 毫秒
1.
正上海近郊农村的宅基地退出一直以来井然有序,尽管不同村庄参与宅基地置换的时间有先后、范围有大小,但置换农民总体较为满意。在该地区长达10年的宅基地置换过程中,没出现一例农户与政府对抗事件。农户与政府积极互动,形成了一种上下和谐、有条不紊的宅基地置换模式。宅基地功能的退化与转换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重点城市,临近工业镇的近郊农村因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其宅基地的功能在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发生了转化:保障功能退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以“三圈理论”为分析框架,解析农村老年人宅基地置换案例,梳理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和实践成效,为农村养老和用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案借鉴。研究方法:“三圈理论”、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价值、能力、支持”维度的分析发现,农村老年人宅基地置换模式符合政府政绩价值实现逻辑、村委会组织职能发挥逻辑、退地老人养老福利增进逻辑,主体均在模式推进中实现各自的“价值”成效。与此同时,政府、村委会、退地老人又在模式推进中进行着相互影响的互动行为,并在互动过程中嵌入利益联结机制、行政权威驱动机制、强社会关系驱动机制,共同推动了宅基地置换模式的实施。研究结论:农村老年人宅基地置换模式符合多主体利益及其实现逻辑,是协同解决宅基地低效利用和农村主体老龄化加剧问题的有益探索,建议持续关注农村老人需求,以资源投入和制度供给强化参与主体的利益实现三要素,保障模式的持续推进,促进农村养老和用地优化。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问题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综合分析我国农村宅基地置换涵义和当前全国宅基地置换工作实践,总结了4类宅基地置换模式,即城乡统筹模式、城中村和园区村改造模式、宅基地整理模式和增减挂钩模式,各类模式的实质是实现了政府为主导,企业参与的土地发展权转移。提出并分析了宅基地置换中存在的4个潜在问题:(1)与宅基地制度改革方向不尽相符;(2)未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保障其长远利益;(3)资金难以保障与利益分配不均衡;(4)耕地质量难以平衡。并提出政策性、慎重性、合理性、尊重农民意愿四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基于成渝地区宅基地改革试点区调查数据,揭示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的影响。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行为态度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感知利益对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盘活闲置宅基地与带动就业机会等利益的感知,是激发其行为意向的重要影响因素;(3)主观规范→感知利益→农户行为、知觉行为控制→感知利益→农户行为、行为态度→感知利益→农户行为三条传导路径驱动下,政策宣传、邻里示范、制度法规、收益分配均能更好地提升农户参与意愿,促使其感知利益而进行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研究结论:应健全宅基地发展权转移制度法规,构建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增值收益共享机制,发挥邻里示范作用,增强农户与政府间的信息对称,进而提升农户对感知利益的有效权衡,促使农户宅基地发展权转移行为意向,为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深化改革提供理论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户是宅基地腾退主体,分析其认知与行为决策有利于实现城镇化进程中宅基地有序、和谐退出。本文利用河南省新乡市、鹤壁市、安阳市等3个地级市17个自然村871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了包括禀赋效应、现状偏见、模糊厌恶、锚定心理、从众示范效应、利他互惠行为6类18项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宅基地腾退行为决策的因素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禀赋效应、现状偏见、模糊厌恶、锚定心理负向影响宅基地腾退,示范、从众、攀比等群体规范和利己、互惠、利他行为能够正向影响宅基地腾退。  相似文献   

6.
要进一步深化宅基地置换改革,应以农村集体土地合作社为经营主体经营置换土地,建立农民自愿与政府管理相融合的置换机制,加快大都市产业转移,形成置换土地承接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推动土地置换的良性循环局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系统分析农村宅基地确权影响因素,设计农村宅基地确权机制;明确农村宅基地流转前提、原则和总体思路,分别从宅基地流转的政策机制、主客体机制、方式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四个方面设计农村宅基地流转机制;对于完全退出宅基地进城务工的农民采取宅基地置换"住房券",并对其置换标准和使用方式给出相关建议;分析扩大农村金融担保物的必要性,赋予农村宅基地及其之上住宅的财产性功能,从农村宅基地确权证书的抵押流程、主客体机制、宅基地价格评估机制、抵押各方行为机制、风险控制机制等方面进行机制设计和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8.
对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置换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瓶颈,而宅基地置换因能有效地缓解用地需求压力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文通过建立宅基地置换决策模型,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得到现行宅基地置换模式(政府主导型)存在的经济学释因,并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尽可能克服现行模式的弊端.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厘清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意愿—行为的转化机理,以期为制定宅基地退出政策提供参考。[方法]文章借鉴已有研究,在农户分化的基础上,引入计划行为理论并将其进行修正,利用金寨县43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生计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意愿与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转化机理。[结果]不同类型农户退出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差异明显,非农收入占比较高与较低农户之间意愿—行为转化所受影响总体呈相反趋势。非农收入占比较低的农户退出意愿向行为转化过程中,政府作用和社会效应减弱,更加关注自身能力的可行性;而非农收入占比较高的农户意愿—行为转化过程中则淡化了自身需求和政策感知,更加重视社会示范效应和政府作用。自身禀赋条件是退出基础,决定着政府作用与社会示范效应的效用大小,农户意愿与行为的转化机理为:减少自身禀赋条件约束,增强外部效应。[结论]应适当提高退出补偿,改善农户退出后居住环境,完善退出后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加强政策宣传,形成良好的退出环境,增强社会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0.
宅基地权利置换中的农用地转用指标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宅基地权利置换,有利于农村宅基地的集约利用,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释放城镇建设用地的潜能.宅基地权利置换中的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能提高宅基地权利置换的绩效.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程中,使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异地征收农地进行土地使用权出妊所得净收益,全部被节余农用地所在地用于宅基地权利置换的资金平衡;或者节余农用地所在地的地言政府,不能从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基本实现宅基地权利置换的资金平衡,都会阻碍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因此,在节余农用地转用指标的流转中,需要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合理引导农户积极有序地退出农村宅基地,亟需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选择偏好研究,准确把握不同类型农户的宅基地退出模式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为研制出与不同类型农户相适应的宅基地退出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选取福建省晋江市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获取研究数据,基于多分类Logistic模型对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选择偏好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农户选择货币补偿模式的正相关影响因素有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宅基地与县镇距离和行为认知,负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受教育水平; 农户选择资产置换模式的正相关影响因素有家庭人口数和行为认知,负相关影响因素有宅基地与县镇距离; 农户选择指标置换模式的正相关影响因素有年龄、受教育水平、宅基地面积,负相关影响因素有家庭非农收入比重和行为认知。郊区非农业型农户适用于货币补偿模式,城中村非农业型农户适用于资产置换模式,郊区农业型农户适用于指标置换模式。[结论]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农户选择偏好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宅基地退出模式实施过程中,应采取差别化的政策措施来推动农户积极参与农村宅基地退出。在货币补偿模式下,应确保农户在城镇的保障性住房; 在资产置换模式下,应保障农户转变户籍后的福利水平; 在指标置换模式下,应提升农户的非农就业能力,尊重农户的退出意愿与诉求。  相似文献   

12.
建立农村宅基地管理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对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建设廉洁政府、维护农民宅基地权利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宅基地管理政府权力清单,主要包括规范宅基地使用权取得制度,强化宅基地的登记发证工作,建立宅基地流转管理机制,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加强对违法占用宅基地行为的惩治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究政府主导下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的农户羊群行为,以获得有效指导实践的理论与实证依据。研究方法:基于信息瀑布理论解析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中农户羊群行为的产生机理,提出研究假说,并通过浙江省嘉兴市1476个农户的纵向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结果:(1)私人信息对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具有基础性的"锚定"效应;(2)公共信息在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中扮演重要的"调整启发式"影响;(3)当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决策更倾向于忽略私人信息而与公共信息保持一致时,农户表现出羊群行为。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羊群行为正面效应,同时降低"锚定"和"调整启发式"的负面效应,引导农户做出理性流转决策。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探究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悖离失调现象及其背后原因,以期为协调农户两类行为提供支持。研究方法: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1)从实地调研现状看,农户选择仅流转农地或仅退出宅基地现象较为突出,两者行为同步发生的农户仅占总数的12.34%,客观存在着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和宅基地退出行为脱节的现实;(2)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受是否已在城镇定居、需要抚养的子女数、耕地面积和常住人口数的显著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受需赡养老人数、宅基地退出政策满意度、家庭收入来源、是否已在城镇定居、常住人口数和宅基地数量的显著影响;(3)当前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没有对农地流转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也没有对宅基地退出行为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现阶段农户农地流转与宅基地退出行为存在失调现象,是制度安排的阶段差异性、治理结构的风险规避性、农户资源利用的价值判断差异性共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研究目的:从微观福利视角,探究影响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意愿的驱动因素。研究方法:以湖北省4个典型村的117户农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受教育程度、职业技能、宅基地置换政策了解度、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情况4类因素对农户宅基地置换意愿有显著影响,且均对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有正向推动作用。研究结论:以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差别化引导和推动农户参与宅基地置换;强化宅基地置换政策宣传力度,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化;以增进农户福利为宅基地置换效果的衡量尺度。  相似文献   

16.
《上海农村经济》2013,(4):30-31
近几年来,嘉定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高度重视和科学谋划农民宅基地置换试点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在全区范围内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各方面快速发展,在推动城镇化、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和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一、嘉定区把宅基地置换作为突破瓶颈,实现大发展的重要举措,高起点谋划试点工作,一揽子聚焦支持政策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土地指标、建设资金往往成为瓶颈问题,而农民宅基地置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嘉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高水平、高起点规划,通过政策聚焦来推动城镇建设和区域发展。第一,区领导高度重视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宅基地置换工作,多次主持召开会议专题听取汇报,并到试点现场一线指导工作、解决问题、提出要求。二是以区委、区政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对于盘活农村土地资产、增加农业规模化经营投入、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探析宅基地抵押影响因素,以期为推进研究区域宅基地抵押贷款工作、发挥农村宅基地现有价值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以重庆市巴南区6个街镇280户抵押农户调查为依据,采用文献调查法、农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从抵押农户宅基地情况、宅基地区位及社会经济服务状况、抵押过程中政府及金融机构行为措施等方面构建了12个指标体系,系统地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通过模型运算,宅基地自身属性因子、社会服务影响因子、抵押物价格因子、政府行为因子累积贡献方差贡献率达到72. 892%,其所占分值分别为40. 41%、10. 61%、22. 45%、26. 53%,是影响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的4个关键性因素。[结论](1)农村宅基地是否闲置、结构材料等自身属性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进程中影响最显著。(2)农村宅基地价格和政府行为措施在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进程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作用。(3)农村宅基地周边基础设施、家庭收入等社会经济服务因素是影响农村宅基地抵押的潜在因素之一。鉴于此,得出建立农村宅基地信息数据库、健全农村宅基地价值评估体系、强化政府引导和服务功能等对策建议,为开展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抵押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以计划行为理论为视角,从影响农户意愿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3个层面出发,建立影响农户宅基地退出的计划行为理论分析框架。方法 文章基于上海市涉农郊区的农户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计划行为理论视角下农户的环境感知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结果 研究发现,农户环境感知3个维度对宅基地退出意愿均有显著影响,综合路径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禀赋环境感知(0.503)>政策环境感知(0.208)>公共服务环境感知(0.175)。农户对禀赋环境、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3个维度的感知均对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农户的禀赋环境感知路径系数最大,政策环境感知次之,公共服务环境感知的路径系数最小。结论 基于以上的影响因素分析,政府在改进宅基地退出有关政策时,应着重注意宅基地退出的经济补偿和退后农户的公共服务质量,同时保障政策执行的透明度和知情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投资者行为的研究,深入分析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总结投资者分析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面对风险时的认知偏差和决策行为中的认知与行为偏差。本文对投资者行为偏差理论进行综述,并对该理论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基于拓展计划行为理论探究风险承载力与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作用机理的区域差异,以期寻求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方案。研究方法: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1)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符合倒“U”型特征。(2)政策规制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引导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激励时占主导,而模范性规范在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约束时占主导。(3)宿迁风险承载力对宅基地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正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为中介的间接正向影响,政策规制是退出意愿的负向指标。徐州风险承载力、政策规制均对退出意愿有正向影响。苏州风险承载力位于负反馈阶段,政策规制正向影响退出意愿。常州风险承载力对退出意愿负向影响,政策规制对退出意愿的影响路径包括直接负向影响和以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为中介的间接负向影响。研究结论:政府应制定差异化的宅基地退出程序,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强化农户风险意识,充分考虑农户利益诉求,遵循间接引导性的行动逻辑,促进宅基地退出意愿向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