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是个连续过程,变迁中引发的问题及其他相关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源于依赖于发展战略的制度环境,本文认为,市场经济下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从制度环境的变迁入手,对政治制度环境和法律制度环境实行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强制性变迁。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的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解决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问题的路径,因对农村公共品供给“短缺”所归咎的原因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与一味要求增加政府的直接投资不同,本文认为,农村公共品供给的制度创新、变公共品供给的政府主导为市场诱导是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乡村的全面振兴,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面对的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而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落后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短板,通过回顾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历程、考察发展现状,聚焦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在供给质量、供给效率、供给主体、供给保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从“质”“量”协同优化供给、“软”“硬”兼顾匹配需求、“内”“外”发力强化主体、“人”“财”共补夯实保障,四个路径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该文首先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导职责理念;提出应从加强财政转移支付的相关法制建设、优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等4个方面构建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指出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等5个方面加大县乡财政解脱困境的力度,最后提出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要存在单中心体制和多中心体制两种制度模式,考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变迁过程,对于我们探索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具有基础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实行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中心体制,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多中心体制是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6.
王俊  宗政 《农村经济》2006,(6):83-84
从历史角度和现实国情看,农村问题是一个关系全局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公共产品的一般属性和中国国情特点都决定了政府在供给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改善目前的农村状况,政府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有效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解构为五个子要素。从这一制度分解出发,逐一考察了人民公社时期的计划型供给制度、经济体制改革诱致下的失范型供给制度和农村深化改革以来的现行供给制度。在此基础上,对供给制度的演进和变迁进行了反思,认为必须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进行新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历史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括分析了中国古代、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特征.古代农村公共品供给成本基本上由农民承担,民国时期农村公共品供给处于乡村自理状态.新中国建国初期政府采取以劳动力替代资本的方式保证农村公共品基本供给;改革以来至税费改革之前,农村公共品供给制度承继人民公社制度基本架构,但缺乏人民公社体制的强制性能力,未能适应农民主体利益诉求;税费改革后政府增加了农村公共品供给,而提高供给效率成为制度改进的关健.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实施"以钱养事"新机制,初步实现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目标,在农村公共财政领域实现了制度创新,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村制度环境的变化直接推动了社会组织的发展,也可通过作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间接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筹资和决策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构成了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的政治环境。将农村制度变迁和公共产品供给演变作为构成要素,构建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并且反思当前农村社会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提出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农村社会组织的法律制度,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扶持。农村社会组织应当规范其内部的管理机制,并且不断挖掘其服务职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主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各级政府、医疗服务机构、农民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安排中的三级主体,他们的行为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能束顺利实施关系密切。只有加强政府在农村医疗保障工作中的职能,改革医疗服务机构,并进一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才能使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工作从困境中摆脱出来。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农村合作金融制度的变迁过程,分析了当前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制度优势和自身缺陷,指出当前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作为产权主体的信用社社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参与民主管理,出现经营的多元目标冲突。并通过对北京农村信用合作社试点改革的分析表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商业化是其制度变迁的可选择方向。  相似文献   

13.
西方公共服务制度安排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需求基本情况1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徐小青 (2 0 0 2 )、王小林 (2 0 0 2 )对中国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从政府举办的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与非政府农村公共服务机构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研究表明 ,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发生了变化 ,制度本身的变化是从原来的人民公社时期的强制性制度安排 ,发展到现在的强制性制度安排和诱致性制度安排并存 ,其基本特征是供给主体不再局限于农村基层政府 ,在部分发达地区出现了农民协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的非政府供给主体 ,非政府供给主体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曾莉 《农村经济》2008,(3):13-15
农村公共物品存在多元生体供给的趋势,但由于政府责任,市场失灵和"三农"的弱势等因素,决定了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承担主要责任.政府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得以实现,中央政府供给纯公共物品,地方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为发挥政府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应有的作用,政府应立足效率导向,结果导向和顾客导向,以实现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及环保减灾五个维度构建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空间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2010-2019年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时空分异、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结果表明:(1)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整体偏低,但呈上升趋势,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整体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空间分异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呈下降趋势。(3)全国和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动态演进差异较大,东北和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程度极化现象。(4)全国和四大区域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分权程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水平及农村人口密度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变化率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中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区域差异、动态演进及收敛性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村扶贫投入制度的变迁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一直指导着我国的农村反贫困行动。改革开放以后,受贫困对象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际国内发展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农村扶贫投入制度不断变迁,并呈现阶段性的特征。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给未来扶贫工作许多启示:应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鼓励全社会参与并实行开放式扶贫。  相似文献   

17.
农村社会养老中的政府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快建立以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且<社会保险法(草案)>也规定,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应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然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却存在较多问题,主要原因之一则是政府责任定位不清、发挥作用不力.因此,本文认为,明确政府在农村养老中的责任定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为了稳定边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继续兵团屯垦戍边的事业,农牧团场从1978年开始不断的改革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其改革经历了六个阶段。为了分析兵团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绩效,本文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建立模型,引入虚拟变量,分析团场的基本经营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计算出每个阶段兵团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的绩效,并得出结论兵团基本经营制度的变迁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制度变迁的绩效十分明显,体现了效率和公平。最后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进一步深化兵团团场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本对家庭承包制实施以来中国农村所出现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现象进行了总结,归纳了多种形式的变迁模式,并且通过构建一个诱致性制度变迁成本-收益模型,分析了决定和影响制度变迁的诸多因素。本还对研究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