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黑龙江省为例,首先对其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度,再研究农业碳排放同经济增长、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1996~2013年的统计数据,从4个方面估算了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量,进而采用自回归滞后分布模型(ARDL模型)对农业碳排放量、经济增长以及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业碳排放量、GDP增长和科技投入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长期来讲农业碳排放量增长速率远大于GDP增长速率;GDP增长对农业碳排放总量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长期影响程度远大于短期;科技投入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且存在滞后效应,其中长期的抑制作用为12.4%,短期为3.9%,当滞后期为两年时,抑制作用尤为显著。[结论]经济增长会促进黑龙江省农业碳排放的增加,而科技投入则能对农业碳排放产生有效地抑制作用,因而黑龙江省可以通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来降低农业碳排放。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经济和贸易不断发展,其背后对能源需求的扩大以及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量的进一步攀升。河南省碳排放量在我国排放总量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本文应用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对河南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河南省当前正处于拐点时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食物系统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重已达到30%。聚焦居民收入增长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带来的碳排放效应,从饮食结构视角考察居民收入增长导致的食物系统碳排放变动。方法 文章从微观视角运用EASI需求系统模型分析不同收入增长模式下食物系统碳排放的可能增长路径。结果 (1)收入增长会使碳排放密集型的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的消费量快速增长;(2)在不考虑收入分布变化的收入增长10%~50%的情景下,人均食物系统碳排放的变动在-5.23%~13.99%,收入差距缩小和中等收入群体壮大的收入增长模式则会使排放进一步增加;(3)在收入增长幅度低于30%时,农业减排技术进步可以有效中和食物系统碳排放增长,反映出农业减排技术进步对于减缓食物系统碳排放的重要性和有限性。结论 有必要制定依靠农业减排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减排策略,进一步促进饮食的健康和环境协同增效,引导居民的饮食结构向果蔬等植物类食物及“低畜肉,高禽、蛋、奶、水产品”的动物类饮食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始于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式,其增长模式侧重于从资本方面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也称为经济增长的资本决定论。此后有索洛、丹尼森的经济增长的技术决定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决定论,以及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强调专业化的人力贸本和新知识的新增长理论。舒尔茨的 “改造传统农业”对农业增长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林毅夫的“中国的农村改革与农业增长”试图评价某项改革对增长产生的影响。陈吉元、韩俊等的“人口大国的农业增长”,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的收入为主线,对中国农业未来前景和发展迫路进…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新常态对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采用河北省年度相关数据,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河北省碳排放、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产业结构优化有助于推动经济增长及降低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有助于降低碳排放强度,但对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不明显。同时发现,依靠导致碳排放强度高的粗放型产业推动经济增长仅仅表现在短期,长期而言不利于经济增长及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根据1997--2004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统计数据,建立Panel Data模型。对我国农村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各级教育程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同,其中初中教育对农业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是农业经济增长的最主要人力资本源泉,高中和高等以上教育也有正向作用,但目前由于比重小且人员外流严重,对农业经济增长没有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8.
中国食品工业:增长,结构与绩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下面临巨大的碳减排压力,而江苏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也是碳排放量最大的省份之一,必须承担起碳减排大任,因此探索江苏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是保证其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降低碳排放总量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利用江苏省各县级市和市辖区历年碳排放量及经济数据,建立三次对数模型,探索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规模经济抑或分工经济——来自农业家庭经营绩效的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规模经营与农业分工深化是实现农业规模经营的两类相互关联的路径选择.本文探讨了农地经营规模、农业分工与农业家庭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江汉平原地区的1701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农地流转及其规模经营内生的交易费用与组织管理成本问题,导致农地规模对农业家庭经营绩效的改进效应存在适度规模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使用甘肃省2000~2010年的数据,采用相应的计量方法,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关系,发现产业结构是碳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Granger原因,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增加的Granger原因。这说明经济增长越快,碳排放量就越多;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越大,碳排放量也越多;甘肃省经济增长第二产业作出的贡献最大,这说明产业结构还不太合理,最后提出降低碳排放量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众多的因素,有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等等。除开这些因素之外,贸易是否也能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本文根据我国1980-2004年的数据资料,在对数据进行检验的基础上,运用OLS方法拟合了一个线性模型,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来检验农产品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农产品出口在短期内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而农产品进口则在长期内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碳中和”和“碳达峰”时代要求下,本文以作为首批建设“低碳经济”城市之一的保定市为例,运用1998~2017年能源碳排放相关数据和GDP数据,采用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探讨保定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期为其实行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中经济的一体化以及金融自由化开始变为主流,国与国之间经济利益关系也开始密切起来.由于世界通信技术的变革,国际资本在各国流动的速度开始加快.开放资本账户在各国悄然进行,彼时还优化了资源,因此国际间的金融合作也变得密切.但对于开放有怎样的结果,国内外学者更加关注其促进还是阻碍作用.本文简述相...  相似文献   

16.
17.
河南农业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现代农业的核心在于培养新型农民,而培养新型农民的关键是农民人力资本的提高。本文利用卢卡斯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根据河南农业的相关数据,测算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河南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分析人力资本对河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我国1990年至2005年统计数据,对我国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通过运用ganger因果检验和协整分析,进一步验证农业机械化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冠 《农业经济》2018,(12):65-67
通过对农业法律制度的概念及发展的描述,结合经济增长理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划分,并通过分析农业灾害救济、农业社会保障、农业投入、农业收入分配与利益保护、农产品流通与市场交易等法律分析农业法律制度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总结农业法律制度发展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农业法律制度以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理论上梳理了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并选取中国30个省域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以索洛余值法测度农业科技进步率,构建基准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全国整体还是东部、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正向作用,且对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强于中西部地区。(2)农业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农业科技进步的中介效应促进了农业经济增长。(3)农业科技进步对财政支农支出驱动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单门槛效应。当农业科技进步跨过门槛值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推动效果更强。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加大财政支农支出力度,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重视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科技进步的协调发展等角度提出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