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污染是制约规模畜禽养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规模生猪养殖为例,利用中国29个省区的规模生猪养殖数据以及课题组和相关文献对于规模生猪养殖粪便处理方式的调研数据,构建考虑环境非期望产出的固定窗式参考集FWML指数对2004~2013年环境约束下中国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环境约束下中国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年均6.32%的速度增长,技术进步是拉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地区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明显;环境因素对于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的负向抑制作用显著;中国多数省区规模生猪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以中幅和小幅增长为主,目前仅有少数省区处于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高污染物消减的"双高"生产模式,仍有部分省区处于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低污染物消减的"双低"困境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检验环境规制在生猪养殖产业中是否实现了"减排"和"增效"的双赢。[方法]文章通过计量实证方法对2004—2017年中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并分别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在样本考察期内,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均值依次为0.938、0.965和0.952,且3个规模生猪养殖环境效率在时间上均呈现上升趋势。同时,在此期间小规模、中规模、大规模生猪养殖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长速度依次为1.6%、1.1%和1.7%,均实现了较快速度增长。在小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中,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中规模生猪养殖中,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没有产生影响。[结论]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说明对生猪养殖而言,环境规制能够实现"降污"和"增效"的双赢,但这种现象更多的存在于小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中。对于环境效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的中规模生猪养殖而言,环境规制对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奶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内在机理,为奶业生产效率及国际竞争力提升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文章基于2010—2018年奶牛养殖成本收益数据,通过构建DEA-Malmquist指数测度不同规模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及时空分异特征。结果 (1)我国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2010—2018年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2%,中规模、小规模及散养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分别增长2.42%、1.58%和2.48%。(2)纯技术进步是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关键推动因素;除大规模外,纯技术效率变化对散养、中小规模养殖推动作用明显不足;规模效率变化及规模技术进步对奶牛养殖效率提升支撑作用明显。(3)不同地区奶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明显,绝大多数地区奶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增长态势;东部地区散养及中小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优势明显,中部地区大规模奶牛全要素生产率具备较强优势。结论 应加大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政策供给,强化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要素投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体系建设,助推奶业发展科技进步支撑力度及奶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4.
[目的]随着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专业户和商品猪场数量比例逐年增加,对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找出其提高方法,有利于推动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现代化进程。[方法]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和Kernel核密度估计以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除去西藏、宁夏)为研究对象,对2008—2017年我国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从整体层面分析,2008—2017年以来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大规模生猪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平均TFP指数为0.995,年均下降0.5%,主要制约因素是技术进步缓慢,但两极分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区域层面分析,仅有重点发展区TFP上升,其余3个区域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除适度发展区其余两极分化情况得到有效控制。[结论]从整体层面要提升生猪产业整体科研创新能力,提高大规模生猪养殖高新技术的应用效率以及管理效率;从区域层面要针对不同区域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实施差异化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蛋鸡养殖场规模化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是蛋鸡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测度我国大、中、小3种规模下不同省份蛋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并从时间、地区两个维度对蛋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方法]利用2004—2016年不同养殖规模蛋鸡养殖场的投入和产出数据,文章基于SBM函数的Malmquist Luengerber(ML)指数方法,对蛋鸡养殖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解,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指数、效率改进指数。[结果](1)蛋鸡养殖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同时与蛋鸡养殖规模呈反比,蛋鸡养殖场规模越大,蛋鸡养殖环境生产率越小。(2)蛋鸡养殖场效率存在效率改善,但养殖技术进步率相对较低,尤其是对小规模养殖场而言,改善空间更明显; (3)蛋鸡养殖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整体来看,蛋鸡养殖主产区环境全要素生产率高于非主产区。[结论]加强蛋鸡产业科技创新水平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提高养殖户的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能力,推行蛋鸡养殖的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进一步改善养殖效率,以促进蛋鸡养殖规模化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宏微观数据对我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和C-D生产函数,基于2000—2016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全国108个牧区县肉羊养殖的宏观数据,分析牧区县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系数;运用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结合新疆8县158个农牧户微观数据,实证分析2012—2017年草原生态补奖政策下牧区在不同养殖模式、不同饲养方式下肉羊养殖的生产率增长、技术进步、效率变化。结果显示,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以来,通过带动牧区牧业转型发展,对于稳定和提升牧区肉羊养殖生产效率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牧区县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结束了年际间较大幅度的波动状态,呈趋稳增加态势,资本投入对牧区肉羊养殖具有显著影响;肉羊专业育肥养殖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肉羊舍饲模式的生产效率得到提升,但牧区肉羊养殖全要素生产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自繁自育肉羊养殖技术进步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1997—2007年包含建设用地投入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研究土地要素纳入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分析的途径,并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测算的1997—2007年中国分省的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指数表明将建设用地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是可行的。研究结论:1997—2007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靠技术进步带动;技术效率处于无效状态,表明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投入在经济增长中没有发挥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8.
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是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蛋鸡为例,利用2004—2013年蛋鸡养殖投入产出数据,采用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gerber生产率指数分析了不同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近十年来蛋鸡规模养殖场环境效率值走势呈"U"型特征,且低于养殖场的技术效率值。小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值最高,而中规模蛋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值最低;规模养殖场的ML生产率指数和MLTECH指数的增长率均未超过1,且规模养殖场的环境全要素生产率低于全要素生产率,说明目前我国规模养殖场还未达到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阶段,尤其是中规模蛋鸡养殖场。据此,为了实现畜禽规模养殖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提升畜禽规模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产养殖业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2006—2012年我国29个省份水产养殖业相关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结合Malmquist指数,对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我国水产养殖业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都相对偏低;全国水产养殖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所下降,其中,由技术创新所决定的技术进步呈现下降趋势,规模效率得到一定改进,由技术推广所决定的纯技术效率有所下降;全国有近2/3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1/3省份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其中,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共同改进,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主要是由技术退步引起。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应加大对我国水产养殖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强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渔业经营机制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2007年以来国家实施“一揽子”补贴政策,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但也呈现出明显的规模差异和省际差异。[方法]基于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生猪规模养殖指数详细透视了生猪养殖优势省份规模养殖的发展历程及规模化特征。[结果]生猪规模养殖呈现向华北和东北地区富集的基本趋势,但目前生猪养殖规模化的层次仍较低; 吉林、黑龙江、山东属生猪规模养殖特快发展区,辽宁、江苏、河南和广东属于快速发展区,安徽、湖北、湖南、广西和四川属缓慢发展区,河北属约束发展区。[结论]在山东、江苏、河南和广东,重点推进年出栏50~100头的养猪场户向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转化; 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应进一步鼓励年出栏100头以上的养猪场户适当的扩大规模; 而在河北,考虑产业布局和环境规制等因素,则有序退出生猪规模养殖。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户生猪养殖适宜采用何种饲养模式和多大规模,是生猪养殖转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首先,选取《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4~2012年)中的生猪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从生产效率角度探讨四川农户生猪饲养模式;其次,利用2014年对四川省遂宁市373个生猪养殖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选用C-D生产函数,从全要素生产率角度测度四川农户生猪适度养殖规模。结果表明,四川农户生猪养殖宜采用规模饲养模式,适度养殖规模为118头/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农垦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农业经济的骨干和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分析我国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态势、区域差异及主要限制因素,提出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策建议。[方法]采用DEA-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法,利用全国30个垦区投入产出数据,评价分析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其平均值为1.104,技术进步变化平均值为1.160,技术效率变化平均值为0.953;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快的区域为东北地区、黄淮海平原地区、东南沿海和新疆地区,增长相对较慢的区域为黄土高原地区、西南喀斯特地区和东南山地丘陵区等。[结论]2004—2015年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技术进步是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而技术效率是其主要抑制因素,农垦农业发展主要依赖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仍然相对较粗放;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特征,根据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特征将全国垦区划分为高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低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驱动型和低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驱动型4种类型。建议通过完善农垦土地利用与管理制度、建立农垦现代企业用人制度和新型垦农关系、因地制宜分类分区推进农垦农业经营管理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农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我国柑橘产业蓬勃发展背景下,存在耕地规模狭小和劳动资源匮乏的双重瓶颈,研究试图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探究柑橘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方法]基于2011—2016年我国柑橘生产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了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动态演进特点,比较了柑橘、柑和橘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结果](1)从整体趋势看,2011年以来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但年际间波动较小。考察期间内,柑橘、柑和橘的平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别为2. 6%、2. 0%和2. 3%。(2)从影响因素看,技术进步是影响柑橘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因素,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3)从区域差异看,科技进步为福建、广东等省份柑橘产业的生产效率的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营规模过小阻碍了其生产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其增长优势明显劣于江西、湖南两省。(4)从品种分类看,多数省份橘的技术进步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均高于柑,柑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对较差,仅在部分省份优势明显。[结论]推进柑橘科技创新,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实施柑橘产业支持政策是促进我国柑橘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利用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的微观数据,研究了2005~2007年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的变化、规模经济性和资源配置效率4个部分.结果表明:2005~2007年四川省农户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平均为8.51%,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主要是技术进步、资源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技术进步是主要的推动力量,平均占103.06%,规模效率占19.23%,技术效率的变化呈缓慢下降趋势,平均占5.41%,资源配置的影响为负,平均占16.88%.因此认为,要提高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需要进一步推广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猪规模养殖生产成本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生猪饲养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世界猪肉市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利用统计指数因素分析法从生猪饲养成本构成角度对中国生猪规模养殖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和大规模养殖3种规模养殖方式下生猪的规模养殖比较优势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6.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在促进草原生态保护的同时,将逐步转变牧区牧业生产发展方式,由此将对牧区牧业生产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运用Malmquist指数与收敛模型,实证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区专业育肥和专业繁育肉牛养殖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收敛性。结果显示,2009—2017年,专业育肥场户TFP增长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1. 8%,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4%,技术进步增长率为2. 2%,技术进步是推动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育肥场户TFP平均为0. 991。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以来,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明显。专业繁育场户TFP增长率总体呈波动态势,多数年份为负,TFP增长率年均水平为-5. 0%,技术效率增长率为-0. 1%,技术进步增长率为-4. 9%,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均是延缓TFP增长的主要因素,5省区中肉牛专业繁育场户TFP平均为0. 900。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不存在σ收敛,短期还会存在生产率地区差异,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存在σ收敛,生产率区域差异会逐步缩小。专业育肥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专业繁育场户肉牛养殖生产率均呈条件β收敛,各区域均在自身的稳态水平收敛。  相似文献   

17.
基于DEA方法,结合Malmquist指数,运用投入产出数据对2009—2012年辽宁农产品加工业全要素生产率情况进行了考察,实证结果表明,辽宁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得益于产业技术进步,但规模效益不理想。进一步对33个农产品加工行业进行技术效率评价,得出该产业规模效益不理想是因为绝大多数行业规模报酬递减,需提高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行业集中度来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高库存背景下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及耕地资源匮乏的双重矛盾,文章试图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中国棉花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路径。通过非参数DEAMalmquist模型和参数随机前沿函数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1995—2014年棉花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其时序增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棉花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趋势,虽然受技术效率影响大,但技术进步仍是构成棉花TFP提高的主要动力,新疆棉花最具发展潜力。在效率的影响因素中,棉花播种面积占比、机械费用投入、农业受灾水平均表现出负效应,只有土地利用能力具有正效应,棉花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棉花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技术诱导性的增长模式、具有明显的波动性且区域差异明显、受制度供给影响大。  相似文献   

19.
粮食主产区粮食能耗的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结合Malmquist指数法对6大粮食主产省份1995—2012年粮食能耗技术效率进行分析,并运用GM(1,1)灰色预测模型对2020年各项能耗量进行预测。研究发现,河南、河北、江苏和黑龙江技术效率较高,山东和四川技术效率较低;在规模报酬方面,河南多个年份均规模报酬递减,其余省份则规模报酬递增;山东各项能耗最优调整量均较高;6省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河南全要素生产率最低;2020年各能源要素消耗量均呈上升趋势。并对如何优化能源要素的配置比例、提高粮食生产能源转化效率、化解由于能源滥用引起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中国生猪养殖的成本收益资料和排污系数普查数据,分析了各地区不同规模生猪养殖个体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状况。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和华北地区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较高,而西北和东北地区环境效率较低;同时,各地区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高于规模化养殖场,但养殖小区的环境效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规模化养殖场的环境效率在逐年提高。同时,本文还发现,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与技术效率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技术效率较高的个体倾向于拥有较高的环境效率,反之亦然。另外,本文还测算了各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测算结果显示:养殖小区具有更高的资本产出弹性,技术进步更快,生产过程中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的现象。但是,全氮盈余量对生猪产量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对养殖小区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是养殖小区规模过大、生猪密度过高,使得排泄物及时有效处理的难度增大,导致排泄物中全氮盈余抑制了产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