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小麦生产效率及地区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和消费区,小麦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麦的有效生产与供给对保证全疆粮食供需平衡和区域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麦作为新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成本收益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比较优势。为提高新疆小麦的生产效益和效率,促进小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和新疆粮食安全,文章利用2004~2013年新疆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新疆小麦成本收益变化趋势,对新疆小麦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运用DEA模型对新疆小麦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对新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收敛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的生产成本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成本收益率呈波动下降趋势;小麦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总体较高,技术进步是小麦生产效率增长的源泉,技术效率不高阻碍了小麦生产效率的提高;各地区间的小麦生产效率存在差异,但存在显著的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存在地区间的追赶效应。综上所述,提出了提高新疆小麦生产效率的建议,依靠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在小麦新品种的研发和栽培技术上创新和突破。结合新疆不同地区土地资源生态特点、环境条件和气候特点,科学地指导生产,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2.
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2004-2012年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20个省区玉米生产的技术效率,并对地区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4-2012年间我国玉米单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9457,总体上呈现先升后降又升的波动发展趋势;地区间玉米生产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部分省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年际间波动较大。最后提出一些提高玉米生产技术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农机服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影响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算各省份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再用Tobit模型检验农机服务使用水平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解释农机服务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总体递增,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2)在中国当前农业生产环境下,充分利用农机服务能显著提高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且不同地区的提升效果存在差异;(3)农机服务提高农业效率的动力来源于科技引入效应与劳动替代效应,前者以外包服务的形式将先进技术引入农业生产环节,后者通过保障农业劳动完成质量避免了当前农村因劳动力不足以及农户"偷工减料"而造成的技术效率损失。  相似文献   

4.
[目的]文章基于农机服务的视角,旨在分析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该文采用2004—2015年中国15个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一是测算出中国小麦的生产技术效率;二是构建度量农户农机服务采纳程度的指标,并借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探究农机服务对中国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进一步基于社会分工的视角,讨论了农机服务及雇工状况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我国小麦主产省(自治区)的农机服务使用程度及生产技术效率,在区域之间有着显著性差异,农机服务投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人口老龄化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农业生产雇工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通过增加小麦的农机服务投入,能够改善小麦生产的要素结构配置,进而有助于促进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基于研究结论,该文建议,积极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优化服务基础设施环境,为优化促进小麦生产以及农民增收提供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基于2006—2015年我国15个小麦主产省(区)小麦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对小麦主产区生产效率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以及探索性空间分析(ESDA)对我国小麦生产效率演变的时空异质性进行研究。[结果](1)在时间异质性方面,2006-2015年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生产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为0. 928,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 943,规模效率均值为0. 984,均未达到有效水平,主产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介于0. 920和0. 977之间,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受到了技术进步更大的制约。(2)在空间异质性方面,不同省(区)在纯技术效率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而在规模效率方面则较为接近。在全要素生产率方面,超过半数的研究省(区)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呈现负增长的趋势。(3)在生产效率的空间相关性方面,我国小麦主产区的小麦生产效率整体上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而言,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存在较为显著且稳定的空间正相关关系。[结论]因地制宜地发挥区域生产禀赋优势、提高小麦主产区技术的有效投入,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率的关键,同时,通过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小麦生产的空间布局优化,是整体提升我国小麦生产效率、维护粮食市场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利用SDEA和Malmqusit指数综合分析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自2003年随着我国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增长趋势显著,且近年来其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而言,河南各市农业生产综合效率的提高多源于其农业生产资源投入要素技术变化率的拉动,但各市农业生产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程度较大,农业生产管理技术水平显著带动农业产出提高的地区主要为中原经济建设核心区及传统农业区,部分地区农业投入出现冗余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相对集中,为此,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粮食生产效率及其特征,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首先构建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县(市)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各县(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特征;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3—2017年综合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远离集中连片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粮食综合效率较高的空间格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7%,技术进步效率下降0.8%,技术效率变化上升0.1%,纯技术效率指数上升0.4%,规模效率下降0.2%。江苏、安徽两省的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均高于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均值。[结论]国家应分类施策,加强科技投入,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区域土地规模种植效率比较视角,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区域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演变的非线性特征,厘清不同禀赋区域粮食规模种植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区域均存在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的门槛效应,表现为"负效应-正效应"的"U"型特征,说明我国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性空间是存在的。进一步比较分析表明,粮食主产区生产规模扩张大大改善了生产效率,但粮食产销平衡区与主销区的粮食生产效率总体呈现衰减态势,这主要源于土地规模禀赋与技术进步相匹配程度的影响。因此,新时期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规模与效率同步提升需要强化粮食主产省县的土地规模扩张与技术进步的匹配行为,以及粮食大户的生产激励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已经不容忽视,而计算环境效率可以直接反映粮食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清粮食生产的环境代价,并促进中国粮食生产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方法]文章以中国三大主粮之一小麦为例,基于1990—2018年15个小麦主产省区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方法测算了中国主产省小麦生产的环境效率,并进一步建立并行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劳动力转移对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的平均值为0.649,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小麦生产环境效率水平仍然较低,并且自2000年开始均呈现出递减的趋势,这说明小麦生产背后的生态成本也越来越高。[结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然能够促进小麦规模化生产改善环境效率,但是总体影响仍为负向,而财政支农水平、有效灌溉率、机械化水平和小麦最低收购政策对生产环境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利用1988—2010年江苏省8个地区的水稻投入产出及气候数据,分析了气候变化视角下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时空分布,探讨了气候因子对效率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气候因素对江苏地区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呈现不同的影响效果,年际差异系数变化较大,常州表现最为明显;地区差异系数具有波动性。6、8、9月份的光温比、7月份的降水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提升作用,而7月平均温度和光温比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基于2005—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从要素错配角度研究土地流转如何影响农业生产要素配置进而改善总体效率。研究方法:时变SFA模型、固定效应T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结果:(1)土地流转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2)土地流转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地区、确权前后表现出异质性特征,其效果的发挥既依赖于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程度,也依赖于对土地权利的有效保护;(3)土地流转主要通过纠正劳动力错配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对土地错配状况的纠正作用有限。研究结论:加强土地流转市场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而且能改善农业要素投入尤其是劳动力要素的错配状况并进而改善总体效率。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采用DEA对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1—2013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灌溉率、农民受教育水平、小麦播种比例对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六大主产区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进一步以城镇化率及农业总产值为门槛变量,分别检验了各门槛变量对全国小麦技术效率的门槛特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省级层面农业行业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系统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内部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行业差异,重点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化两部分,正确识别出各行业生产率增长的不同贡献来源,为全面认识中国农业TFP增长提供深刻的行业基础。实证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各行业TFP增长较大;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技术推进特征,但行业差异较大;这在20世纪80年代表现并不明显,当时只是不同行业间表现出了较为典型的不同增长模式;普遍大规模的技术进步和效率损失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生产率增长开始由技术推进主导;总体上各行业生产率增长基本都由技术推进或效率驱动单独贡献,没有出现双驱动模式。由于技术推进和效率驱动蕴含着不同的政策含义,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行业特征采取针对性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波动周期研究:1949-2006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H-P滤波法和B-P滤波法测定了1949—2006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生产波动周期,并与粮食总体的波动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水稻的波动周期与粮食总体波动周期最为一致,小麦和玉米差异相对较大;小麦的波动周期与粮食总体波动周期关联度最小;而玉米的波动幅度最大。水稻是调整粮食波动最直接、明确的手段;小麦则具有"反周期"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滑粮食波动;而玉米的稳定将有利于更准确地把握粮食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经济增长理论和DEA-Malmquist模型测度了重庆市及五大功能区的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测度发现:重庆市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偏低,但有明显改善的趋势;农业技术效率波动较大,主要是因为纯技术效率的变动所引起;五大功能区之间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大,主要是各功能区在社会文化、政策、自然、技术等方面存在差异;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波动比较大,主因是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阶段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2000—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函数(STF)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和女性化对中国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南北差异。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技术非效率性,从全国来看农村劳动力老龄化没有显著降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而女性化显著提高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但是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南北地区差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北方的技术效率,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而女性化提高了北方的技术效率,而且其贡献随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增加,但对南方没有显著影响。人均机械与人力资本是提高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然灾害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为适应农村劳动力的结构变化、提高粮食生产效率,需因地制宜加强社会支撑系统建设,包括改善农业机械使用条件、发展农村教育和完善养老服务以及增强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2013年我国南方11省份761户稻农调查数据,构建了个体稻农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模型,围绕稻农的水稻生产特征、要素投入产出关系、技术效率水平及影响技术效率水平的外部因素进行了测算和检验。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户的水稻生产具有兼业化、规模小和分散经营等特点,生产过程中存在过量使用种子和化肥现象;样本农户水稻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达到0.89且地区间绝对差异较小;户主学历、种稻年数、参加技术培训次数和农户是否加入合作社、种植单季稻对提高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生产面积与技术效率之间呈现"U型"关系。最后提出了推广科学生产方式、提升农户人力资本积累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小麦生产的时空变异及区域优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79~2002年小麦在中国粮食生产的产量和播种面积所占百分比的动态分析,论述了中国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地位,而相对于其它粮食作物而言,小麦生产又具有较大的波动性的特征。对比分析五大气候生态区小麦单产、总产和播种面积,认为中国小麦生产具有空间上的相对稳定性和时间上的相对不稳定性,小麦生产的这种时空差异性造成了区域比较优势的时空变化。北方冬麦区和春麦区是发展小麦生产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9.
基于SFA的中国棉花生产技术效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1995—2007年中国13个主要棉花产区的投入与产出面板数据建立了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并对我国棉花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分析了技术效率的时间差异、地区差异和收敛性。结果发现棉花生产技术效率随时间波动且地区差异明显,但从全国来看,各省份之间的棉花生产效率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具有趋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随机前沿函数的中国生猪生产效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2—2009年全国15个生猪主产区的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并按规模划分,分析了各生猪主产区间的效率差别以及不同投入要素对生猪生产的贡献。研究发现,我国生猪养殖的总体技术效率较高,规模养殖的技术效率优势逐步体现,其中饲料投入对生猪产出的影响最大,用工数量其次;不同地域的技术效率具有明显差异,粮食主产区要高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