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 《经济师》2009,(2):133-134
文章从大量企业海外上市的现象入手,通过理论分析对海外上市公司对国内经济影响的路径进行了探讨;并采用VAR模型,以海外上市公司的股价(道琼斯中国海外50指数)与国内宏观经济变量为研究对象,用实证分析来说明此路径的量化表现;此路径的形成将导致国内的资本市场易受国际不稳定因素的冲击,从而使国内的宏观调控得不到应有的效果。制定国内经济政策时应考虑海外上市企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路径,采取更有效的调控手段。  相似文献   

2.
黄彭 《经济咨询》2006,(5):40-41
一、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原始动机和预期效益 我们知道中国企业在海外进行股权融资比起国内来说要难的多。一般的海外资本市场都要求证券发行方有良好的会计制度和比较完善的信息披露程序,此外在定价上还要大打折扣。所以中国企业在海外上市无论在期前成本上还是期后收益上与国内融资相比都没有优势。那么中国企业积极的申请海外上市的原因何在呢?总体来说,国有企业海外上市的的动机主要由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构成。  相似文献   

3.
在"走出去"战略实施之后,国内企业都加大了向海外市场拓展的力度,成为"走出去"战略中的重要执行者.为保证企业跨国经营效果,切实提升企业海外本土化运作水平,各企业都对其进行了相应研究.本文将以国有企业为研究对象,对"走出去"战略下企业本土化问题以及相应策略展开深度阐述,旨在提高国有企业海外经营实力,明确发展定位,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闫涛 《新经济》2001,(8):100-101
去年以来,中国的IT市场行情不断看涨,有"形势一片大好"之感,但业内人士透露,由于国际IT巨头在海外压力巨大,纷纷聚焦中国.因此这"大好形势"的相当一部分是被海外拿走了.中国本土IT巨头联想在去年的业绩也相当不俗.2001年,是业界预言竞争空前惨烈的一年,国际PC市场的低迷必将带来国际PC巨头们对中国市场的大兵压境.面对国际国内的强势对手,联想是否能够继续保有2000年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华南市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联想将如何保持在华南地区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国内股票主板市场恢复融资功能以来,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融资的现象已经引起了证券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尤其是境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的高溢价发行问题更是令人关注.本文的研究发现,海外上市企业回归A股市场IPO定价不仅远远高于其在H股的发行价格,甚至出现了高于回归前一段时间H股市场平均价格的特殊现象,这些企业在回归过程中为什么能进行如此之高的溢价?这种过高的溢价又会引发哪些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深入地探讨,最后分析了海外上市企业国内融资定价过程中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以及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6.
刘晓峰 《经济论坛》2006,(14):80-81
当中国由市场经济进入到资本经济时期以后,企业的融资手段将更多地取决于在资本市场上的直接融资。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资本市场格局,加上国内股市由于种种原因而导致的低迷状况,使得企业(特别是中小民企)在境内通过上市来进行融资变得非常困难,而海外市场相对成熟。民营企业是否到海外上市,取决于以下条件:企业是否急需资金及取得上市地位;企业是否需要外汇资金;企业是否有意拓展外汇市场;是否有意吸引国外专业人才加盟;公司是否增长快速需要不断从二级市场配股集资;是否希望尽快实施股权计划以吸引人才;是否有意引进…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一轮海外上市热潮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将海外上市作为其融资的主要目标,大部分的企业把上市的目标市场集中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等资本市场.然而究竟选择哪个市场上市才能使企业在上市过程中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并且为今后的持续融资作好准备?这一直是众多公司所关注的问题.以下,我们将从美国、香港和新加坡证券市场的状况和上市要求等方面来剖析各国IPO市场的差别,为中国公司海外IPO的市场选择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我国商业银行业国际化现状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业全面开放,中国银行业不可避免地加入全球化浪潮.一方面,我国银行业通过新设海外机构、并购等方式在海外市场进行拓展;另一方面,国内银行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以及海外上市,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实践表明,2006年以来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态度谨慎,战略清晰,与战略投资者合作进一步加强,其国际化进程取得不菲成绩.同时也应认识到,国内银行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化进程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9.
企业海外上市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红梅  张雷 《经济论坛》2004,(2):100-101
在国内主板市场遥不可及,二板市场遥望无期的大背景下,海外资本市场成为我国企业竞相逐鹿的对象,众多求“金”若渴的本土企业前赴后继,走出国门,用中国企业特有的上市激情演绎着海外上市的峥嵘岁月,2003年更被誉称为“海外上市年”。  相似文献   

10.
国内企业海外上市在扩大融资渠道,获得更多发展资金的同时,对于企业整体实力和品牌文化形象的提升也大有裨益,然而,海外上市并非一路坦途,不少企业在海外上市不久即面临被动退市的尴尬。本文拟以国内赴美上市企业的被动退市为切入点,就美国退市制度标准、上市后被动退市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并就此类企业应采取的对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500家中国企业选择在海外上市,在早期资本匮乏的年代,海外上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在短期内完成了低成本融资.提高了竞争力。同时这种“曲线救国”的融资方式也完善了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海外上市热给国内经济和资本市场带来的不和谐因素开始逐步暴露。而其间所反映的国内资本市场的深层次问题也日渐受到关注。与此同时,曾在业界掀起激辩的海外上市问题也从简单的价值判断走向更具理性的路径思考中来。  相似文献   

12.
警惕"IT黑洞"     
"IT黑洞",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经营管理时,巨额的软硬件投资并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管理效率,企业在这方面的投资好像陷入一个"黑洞"的现象.产生"IT黑洞"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管理模式的设计囿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在20世纪的西方国家,IT在企业管理的应用先后经历了60年代时段式MRP系统、70年代的闭环MRP系统、80年代的MRPII系统和90年代的ERP系统.我国企业在引进先进的IT管理系统的同时,必须结合实际,对IT管理系统进行再设计或再造.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国门上市最多、受到海外投资者追捧最热烈的一类高科技行业, 中国的IT以及互联网产业在紧跟世界技术发展的领先行列时,却始终不能摆脱“跟随者”的形象。在产业以及资本异常活跃的背后,缺乏核心技术和首创商业模式被认为是中国IT业的通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及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润 《经济师》2006,(3):113-114
近年来,我国企业赴海外上市者越来越多,其筹资规模已经超过国内资本市场的筹资规模。文章旨在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意义、模式等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所带来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当前海外资本市场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探讨了如何让更多的中国资本投资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获得良好回报。本文分析国内高新技术企业倾向海外上市原因之后,提出三项建议:成立政府高科技投资基金、给更多国内民间风险投资基金创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不同类别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不同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境内大量的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来与全球经济融合,其中最明显的一种途径就是走海外上市之路.本文围绕我国进出口公司至海外上市这一主题,通过对上市决策利弊分析,阐述海外成功上市发行的因素和策略.引导国内企业在海外上市.  相似文献   

17.
明日多"云"     
你了解"云"吗?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天气预报 "云计算"概念甫一推出,各行各业关于"云"的猜想和延伸就未曾中断.至今,在IT业,"云存储"、"云安全"、"云培训"等纷至沓来、层出不穷.据此,相关人士判断,IT业未来注定会进入多"云"时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热潮愈演愈烈。然而,海外上市过程充满着风险与挑战,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将有利于深入了解其意义和现状,帮助中国企业在海外成功上市,并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提供重用依据。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海外上市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2000年,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中国特大型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可谓是饱蘸浓彩的一笔。首先是2000年4月,被誉为“国企旗舰”的中国石油艰难出海,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6月21、22日,中国联通股份有限公司在纽约及香港成功上市,共融资64.31亿美元,创下中国公司海外融资数额的纪录;2000年10月19日,中国石化在香港、伦敦、纽约成功上市,融募资金34.6亿美元;2000年10月底,中国移动在继去年收购三省移动资产后更为大手笔地收购,将国内包括京、津、沪在内7省市的移动业务尽数收其麾下,总收购价值328.4亿美元,筹集资金75.5亿美元,如此筹资规模,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也罕有其匹。中石油、联通、中石化、中移动的连番上市,共筹集资金200  相似文献   

20.
摩根公司从80年代进入中国市场投资了100多家企业,主要是帮助中国企业上市,到目前为止已成功地协助中国石化、中国联通、北京控股、上海实业等企业在海外上市,最近配合财政部在海外发行10亿美元的债券。投资行业涵盖金融服务、电信、IT、消费品、能源、基础工业等,在中国的最大的投资项目是平安保险公司,该公司从当初的年收入1亿美元到现在的32亿美元,我们认为中国市场大、机会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