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经济论坛》2009,(9):F0002-F0002
邢台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旅游资源丰富独特,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1989年被省旅游局确定为“国内旅游重点县”,1990年省政府批准西部山区501平方公里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以峡谷群为核心的地质公园申报通过省级评审。依托良好的旅游资源,近年来邢台县深挖“山水太行、守敬故里、抗大圣地”文化内涵,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旅游经济日趋活跃。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三线六区”旅游框架,涌现出了峡谷群、紫金山、九龙峡、前南峪、云梦山、天河山等享誉省内外的知名景区。2008年全县各景区共接待游客8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40万元,创社会效益1.6亿元。  相似文献   

2.
林龙飞  李策 《经济师》2006,(10):272-273
湘中伟人故里旅游开发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条件、交通区位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文章在分析湘中伟人故里“金三角”旅游区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河北省又是全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造就了千姿百态、种类齐全的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工艺精湛的土特产品、如火如茶的社会生活,还为河北省提供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旅游资源。据统计,河北省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省级503处,而且,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最多,仕居全国第一;各类文物精品达70余万件;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省级2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2处;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5处,省级11处;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中河北省有  相似文献   

4.
三明市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很深,拥有2个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和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一批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宁化石壁“客家摇篮”,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良好的条件。近年来,三明市各级进一步加大了旅游经济的发展力度,致力于做好“旅游经济旺起来”文章,努力把旅游经济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重点产业。  相似文献   

5.
关于开发诸暨市农村旅游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暨是西施故里,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人杰地灵,自然景观独特,五浅飞瀑、西施故里、斗岩、汤江岩及名品珍珠、香榧闻名遐迩,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当前,扩大规模、提升素质是诸暨市旅游业进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途径;不断抓好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对于增强诸暨市旅游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省级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决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秀娟  黄福才 《技术经济》2009,28(5):104-109
基于理论分析提出了影响我国省级区域旅游目的地国际旅游竞争力的8个决定因素,即旅游资源、旅游资本、旅游业劳动力、政府作用、企业能力、旅游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和区位条件。以我国31个省(区)为样本,利用基于面板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实证角度定量研究了上述8个决定因素对省级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影响的显著性及其相对重要性。回归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国际旅游竞争力来源的98.5%能够由8个决定因素解释;除旅游产业结构外,其他决定因素对各省级区域国际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均在0.01的水平上显著。  相似文献   

7.
旅游资源的羡余现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金颖若 《经济地理》2004,24(5):672-674
文章从其他学科引入“羡余”这个概念,用以描绘本身具有较高资源品质却在经营中显得“多余”、“无用”的旅游资源。阴影效应、互代性、旅游效率的要求是产生羡余现象的原因,羡余的资源作为后备资源可在提高旅游地旅游资源的丰度等方面发挥作用。羡余概念在资源评价和资源开发中都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志宏 《经济地理》2012,(1):159-162
县域旅游的局限性决定了县域旅游必须要走区域旅游互动联合的道路,只有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内进行竞争和合作,才能提高县域旅游的竞争力。从分析湘阴县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有利条件和障碍出发,构想了湘阴旅游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定位——“左公故里,休闲水乡”,最后,从规划、布局、交通、信息、产品、生态等六方面对湘阴旅游融入长株潭旅游圈的路径做了选择。  相似文献   

9.
论娄底市旅游品牌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娄底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逐渐形成,旅游开发的条件也已经逐步具备,但旅游品牌形象却并不清晰。也与娄底市的旅游品牌定位不清晰是相关联的。笔者根据旅游品牌的一般原则,针对娄底市旅游资源和区域旅游的特点,认为娄底市应该定位于以独特的“地方文化”为主的旅游品牌,着力推出蚩尤故里、梯田王国、乡村侯府、世界锑都、洞穴奇观等五大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大陆桥视野》2009,(12):33-35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江横贯东西,形成了中部的汉中盆地。全市辖1区10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380万人,总面积27246平方公里。近年来,在“旅游活市”战略的推动下,汉中市旅游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发展氛围浓厚,开发步伐加快,产品结构逐步优化,旅游吸引力明显增强,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形象逐渐鲜明,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要素体系进一步健全,  相似文献   

11.
《理论学习与研究》2011,(12):F0002-F0002
石家庄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积淀深厚,山水风光秀美,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全市共有A级景区26处(其中5A级1处,4A级20处),拥有以国家5A级景区西柏坡为代表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旅游产品;有被称为世界桥梁鼻祖的赵州桥、人文始祖伏羲台以及千年古刹柏林寺、隆兴寺等为代表的古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云南泸沽湖旅游开发与生态经济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概括介绍泸沽湖省级旅游区旅游资源及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区生态经济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旅游报、山东省旅游协会主办,临沂市社联、临沂市旅游局、中共山东省沂南县委、沂南县人民政府承办的“2006中国·沂南诸葛亮故里旅游发展论坛”于5月10-12日在山东省沂南县成功举办,来自国家、省、市领导以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各级新闻媒体记者、各地旅行社、客商代表  相似文献   

14.
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扼要介绍了常德市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状况,然后分析了影响常德市旅游资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最后从提高知名度,走出阴影区、突出水乡特色、选择开发重点及资源保护几个方面阐述旅游资源开发的具体措施并设计了旅游路线。  相似文献   

15.
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称的福建省莆田市,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福建东南沿海的旅游热点城市。1998年,接待海外游客12.36万人次,收入4318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124.1万人次,收入3.1亿元人民币,旅游总收入达6.67亿人民币,占全市GDP的的比重为 4. 2%,旅游业已成为莆田市国民经济的一支劲旅。在世纪之交,莆田市确立了旅游强市的战略取向:到2005年,要把莆田建成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本文就莆田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作一些探讨。 1.莆田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条件分析 莆田市发展旅游业…  相似文献   

16.
李亚青  祖健 《经济论坛》2009,(12):85-87
本文运用文献收集法、归纳演绎法和实证研究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对闵行区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进行分析,借鉴旅游产品开发的昂谱分析模型,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哑铃模型”。针对闵行区资源特征和市场潜力,设计出体育旅游产品的“一节六品五区”模式,提出闵行区体育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7.
韩国洁  白建英 《环境经济》2006,(12):F0003-F0003
地处陕南安康的平利县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迷人的自然风光。近年来,平利县委、县政府依托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女娲文化底蕴,以“女娲故里,绿色平利,休闲家园”为主题,以“生态、女娲、茶”为主攻方向,把生态休闲旅游作为县域经济的朝阳产业加以培植。启动“百里生态  相似文献   

18.
陈威勇  于一秀 《经济论坛》2011,(12):140-141
旅游目的地形象一直是旅游目的地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影响着游客的满意度和回头率,也直接影响着旅游目的地的声誉以及整个旅游区的营业收入。本文从旅游者的感知出发,研究旅游者在游览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影响他们旅游感知满意度的因素,提出了游客感知“灰度区”与游客感知“光环区”的概念,分析了“灰度区”旅游形象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旅游产品的形象整合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一、遵义市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可行性 1.吸引要素丰富。 (1)旅游资源丰富。总体善遵义的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特色,部分资源等级较高。初步统让全市共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和社会资源3个大类,40个品种,94个景区(点)。其中,有国家级资源14处,省级资源75处。  相似文献   

20.
郭霞 《商周刊》2011,(21):38-38
构成旅游竞争力的要素很多,包括旅游区位条件、旅游配套设施、旅游产品质量、旅游市场环境等,但核心要素是人。是当地居民的好客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好客山东”体现了山东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