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通过在华韩资企业的文献调查,分析韩资企业对中国投资动机的变化及启示。韩资企业在进入中国的17年中,对中国的投资动机有所变化。韩资企业和中国怎样利用变化趋势,是建立两者之间双赢关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日本在华软件业的投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的事实为依据,分析了中日企业在软件领域的合作,介绍了日本企业在华的战略投资、合资办企、建立研发中心与实验室等合作内容,阐述了日资企业在华投资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梁锶  王珏  向先文 《生产力研究》2011,(2):50-51,119
小岛清认为日本跨国直接投资是看重东道国低成本优势的"出口导向型"直接投资。小岛清提出的模型和观点是对20世纪70年代日本企业国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总结,但在相隔了的二三十年之后,日本企业的投资模式是否产生了变化?在中国面临产业升级的今天,如何重新认识与利用日本在华直接投资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4.
一、德国在华投资的概况德国在华投资主要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如化工、制造业。大众公司与中国组建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德国在华最大的合资企业,也是德国在海外的第二大合资企业。德国在华投资增长很快,从外经贸部的统计中可以看到,德国的在华投资由几年...  相似文献   

5.
何骏 《经济世界》2003,(2):91-92
众多跨国公司敏感地意识到未来中国蕴藏着巨大商机,并开始部署对华投资的新战略。这些战略调整的新动向值得中国企业密切关注和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面板数据对在华外商直接投资三种进入模式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对比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外合资企业、合作经营企业以及外商独资企业在区位选择上存在明显差异。市场规模大、FDI集聚多,以及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有利于外商独资企业进入,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则倾向于劳动力成本低、享有优惠政策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凌丹  陈洋  赵诗兰 《经济论坛》2004,(18):15-16
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来看,目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外商在东部地区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0年外商在东部直接投资比例为85.69%,2001年却上升到86.06%,提高了0.37个百分点。从南、中、北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从南到北扩散的特征。外商在南部地区的直接  相似文献   

8.
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研究一直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但目前的研究都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之下进行的。本文运用行为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跨国直接投资区位理论进行研究,认为经济结构、文化、空间偏好等也是影响跨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顾列铭 《新经济》2004,(8):50-53
摩根大通表示,中国的兼并收购市场目前已出现”质的飞跃”,代表这一转折点的现象之一是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已经明显地受到了跨国公司的普遍关注,因此,通过兼并收购中国企业资产的方式在中国扩展业务已经成为许多跨国公司采用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来自欧盟和新兴工业化经济体的小企业的技术能力、区位优势的分析,以在华直接投资为例,阐述了拥有不同技术特点的外国企业在选择国际生产战略时的不同考虑,并结合中外小企业的特点,列举了一些可供中国企业参考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伴随在华跨国研发投资的增加及其作用显现,跨国研发投资的区位决定因素是一个急待揭示的课题.文章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市场规模、市场竞争程度、FDI的区位分布是在华跨国研发投资的重要区位决定因素,当地政府研发支持及其政策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同时验证,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主要是为了支持其在华的市场营销和生产.基于研究的政策建议为强化市场竞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跨国研发.  相似文献   

12.
基于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征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既是一个新兴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文章运用系统工程思想和方法,从2000—2009年我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跨区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描述了企业转移区位选择的特征行为,从理论上探讨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过程激励模型,分析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驱动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行为度量,以及行为四分图和趋势面图分析。研究揭示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特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3.
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区位因子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以北京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企业访谈、模型验证等方法,从定性归纳和定量解释两个角度,探讨了我国都市区内部生产者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子。发现西方区位选择因子和区位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我国都市区快速发展起来的生产者服务业企业,但是受到政府力量的影响,在具体的区位决策时必须进行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4.
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既是一个新兴的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理论前沿问题。本文基于系统工程思想,运用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从企业转移行为与区位选择行为相互耦合的两部分入手,系统地梳理了可耗竭资源型企业转移区位选择行为的研究视角、基本脉络、主要内容和基本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已有研究的四个方面的特点、局限和破缺,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及其区位选择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详实的社会调查数据,考察了我国城市居民对居住区位的偏好和支付意愿,以及居民实际的区位选择。首先对影响居民对居住区位支付意愿高低(即支付意愿梯度)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分析了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探讨了研究支付意愿与区位选择差异性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支付意愿梯度模型和区位选择模型,利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重庆五城市的调研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结果显示,高收入群体仍倾向于居住在距离市中心偏近的位置,工作地点、对环境的偏好、城市规模和郊区基础设施完善程度都会从各种方面影响支付意愿的梯度值。市场力量已经在居住区位资源的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存量住房流动性低和一部分居民的融资能力不足仍阻碍了其自由的区位选择。  相似文献   

16.
食品零售业市场是商业企业竞争的主要场所之一。文章以双汇连锁公司在武汉的布点网络为例,从空间入手研究食品连锁企业区位选择的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两种业态门店的分布模式与商圈结构,并结合区位竞争情况,对其未来合理化的发展布局提出了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间投资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江涛  汤茂林 《经济地理》2008,28(1):6-10,28
民间投资是全社会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民间投资区域差异问题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对此,文章运用1992—2004年的相关数据资料,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借助回归分析,从传统因素、集聚因素、干预因素三方面探讨了中国民间投资区域差异的成因及其变化,结果表明,民间投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和京广铁路沿线省区,近几年来呈现出由南向北及沿长江和陇海兰新线由东部向中西部扩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简论我国地方企业集群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122,自引:5,他引:122  
王缉慈  童昕 《经济地理》2001,21(5):550-553
全球经济中,国家竞争优势不能只依靠国内的全球性企业,更重要的是那些扎根于国土上的企业集群。如何提高地方企业集群内部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集群的生产系统与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加强企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分工与合作,以及如何寻找发展内力和整合外部信息的接合方式,成为区域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关键问题。这个当今公共政策的重要课题需要多学科跨领域地商讨解决,急需经济地理学者的积极参与。本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在我国研究地方企业集群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创造性资产的分析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缺乏垄断优势的中国企业为什么要对发达国家进行逆向投资?这在现有的跨国公司理论中很难得到合理的解释。中国企业对发达国家的逆向投资是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特定目标的战略性投资。在动态的全球竞争条件下,以寻求创造性资产为目标的海外投资并不以垄断优势为前提条件,具有局部竞争优势的中国企业可以通过逆向投资,采取在发达国家当地建厂、设立技术监听站和跨国并购等形式,寻求并获得未来竞争的关键性资源——创造性资产,并通过全球化来利用这些资产构建新型的资源和能力基础。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我国高技术开发区布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小斌 《经济地理》2000,20(6):34-38
本文简要概述了高技术开发区的的特征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布局和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技术开发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几个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