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业和转移是两个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转业是指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的流动。所谓转移是指农业劳动力在部门间或地区间的流动。依据农业劳动力转业后是否“离土”和“离乡”(乡指乡村而言,不是指行政区划乡),可以划分出以下四种转业模式:①“既不离土,也不离乡”模式;②“离土不离乡”模式;③“离乡不离土”模式;④“离乡离土模式”。  相似文献   

2.
百色地区位于广西西部,总人口346万,其中壮、瑶、苗、彝、仡佬、回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少山区农村剩余劳力纷纷冲出山门,离土离乡,到沿海一带发达地区打工,寻求致富路。几年来,全地区12个县共输出10万余人,占农村劳力总数的5%,输出最多的是靖西县,有53000人,占总劳动力的19.8%。全地区劳动力转移的速度、规模、范围都是前所没有的。  相似文献   

3.
农民“离土不离乡”是在农村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过程中下出现的一个新事物。据不完全统计,到今年上半年止,江西省临川县农民离土不离乡的有1,392户,占总农户的1.1%,离土不离乡的农业劳动力达42,000多人,占总劳力的19%。  相似文献   

4.
新疆农村富余劳动力流转的思路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流转应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是以劳动力转移增收为目的,促进农村劳动力离土、离乡流动起来;二是以劳动力转移稳定就业为目标,促进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定居转移,三是以劳动力转移改变身份为目标,促进农民向市民身份转变.根本目标是实现富余农民的非农就业.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前 ,如何有效转移农村劳动力 ,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沉重包袱。因此 ,分析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对新时期探索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尤为重要。一、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1 兼业性。我国绝大部分已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并没有脱离农业 ,他们或者离土不离乡 ,或者离乡不离土。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 ,我国转入非农产业的农民 ,有 86 4 %没有退出承包地 ,只有 1 3 6%完全转出或部分转…  相似文献   

6.
欲致富农民.必减少农民,这是社会的共识。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量农村劳动力洗脚上田,形成了就地转移浪潮;90年代后,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亿万农民离土离乡,形成了区域流动的民工潮;迈入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城乡二元结构开始破解。  相似文献   

7.
农民希望农村有劳动力市场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户企盼建立农村劳动力市场。一是半脱离农业的农户。现在有不少农民从事牧、副、渔、工、商、建筑等非农行业。有一部分人离土又离乡,但大多数农民由于土地观念较强,一般不愿放弃土地,而只是一定程度地从事非农产业,...  相似文献   

8.
劳动力市场建设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天丽 《农村经济》2001,(11):10-12
四川省是内陆大省 ,又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 ,农村劳动力占全省劳动力的 70 %以上 ,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量的 1 1 5% ,其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达 1 3 0 0多万。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绝对量大 ,给四川省实现经济起飞、建设经济强省提供了优势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长久滞留在农业和农村 ,就会制约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因而 ,如何建设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成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我省现今面临的重要战略问题之一。(一 )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障碍我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主要有 3种选择 :一是离土不离乡 ,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是城里人对那些进城务工农民的称呼,是指那些仍然保持农民身份(指户籍)到城镇里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员,有离土不离乡和离土离乡两种,主要是指离土离乡的那种。他们一般都是农村的精英。为向往美好生活,他们离开农村,来到城镇从事各种各样的职业,一般是那些城里人不愿意干的又脏又累报酬又低而且不稳定的工作。根据中国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00年全国千户企业管理调查研究报告》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的提速,已有9820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使中国工人队伍结构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农民工正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据统计,第二产…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劳务输出是全省特别是苏北地区致富农民的头等大事,是我省农民致富的最大工程,是促进区域共同发展的重要工作,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2010年实现500万农民大转移的目标。 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在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上求突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霞 《南方农村》2003,(3):17-2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和农业劳动力占很大的比重。改革前,受城乡分割体制的束缚,农业中沉淀着大量的“隐性”过剩劳动力。改革后,家庭承包制的实施提高了农业的效率,使土地上隐性过剩的劳动力迅速显现。农民有了择业的自由,他们或是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就地转移”,或是“离土离乡”流动到城市谋取就业。但是,由于农业人口的庞大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不足以及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能力有限等等因素,农业和农村中仍然滞留着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获得就业,不仅事关中国农业效率、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的…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跳出农门,洗脚上田”是多少农家子弟的愿望,随着这些年来城市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突飞猛进的发辰,农村里的劳动力不再安于务农,许多地方的青壮年离土离乡,争先恐后进城务工。于是,一大批农田被搁置。在这个背景之下,却有部分农民反其道而行之,承包耕地种粮,当起了种粮大户。他们,在国家扶农政策的支持下,从黄土地中刨出了一条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创办组级农场增强集体实力江苏泰县县委办公室在只有58户、257人男女劳力142人,耕地面积仅383亩的江苏省泰县桥头乡前进村第七村民小组,随着农民致富的门路逐渐增多,农业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转移,农业生产面对劳动力严重不足,农业投入逐渐减少,农业机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地纷纷都把劳务输出作为致富农民、繁荣农村的重要工程来抓,精心组织,优化服务,强力推进,劳动力转移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劳务收入不断增加,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位于苏北的响水县为例,该县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56万人  相似文献   

15.
霍学喜 《新疆农垦经济》2022,(4):F0002-F0002
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农村彩礼的高企、农业生产“保命不挣钱”的认识,为中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带来了较大冲击。特别是在以农药、化肥等为支撑的现代农业不断涌入的现实背景下,农民受比较收益的影响,离土离乡、进厂进城,用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替代传统劳动力投入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的常态,也因此构成了农产品安全问题的现实根源,探索如何破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户安全生产问题无疑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在党的一系列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导下,我国乡镇企业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1984年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全国乡镇企业已发展到606万个,使农村很多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进厂又进城,得到就业,乡镇企业职工人数已达到5,208万人,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全年创造产值1,709亿元,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近17%,比上年增长40%,同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净增1,200亿元,其中乡镇企业却净增  相似文献   

17.
<正>农业现代化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要求。当前邗江区农业占全部GDP的3.5%左右,工业和三产服务业已成为绝对主导。尽管农业、农村经济仍然在发展,但农村人口转移、农业劳动力转岗趋势加速,特别是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后继乏人,加之农业生产比较效益低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既离乡又离田,农业规模经营成为农业现代化的必要前提、发展方向和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贺县黄田镇有14个村公所,一个街委会,5.5万多人,全镇有富余劳动力4964人,占全镇劳动力的19.8%,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在抓农业综合开发,乡镇企业上台阶的同时.广开门路,多渠道找财,把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创收增值的一项任务来抓,除本镇矿产,石材交通、饮食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问题,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观点:一种是主张“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即就地转移模式。其主导思想是,农业剩余劳动力应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解决。另一种是主张“离土离乡”进厂进城,即易地转移模式。主导思想是,农业剩余劳动力不可能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解决,必须从社会总劳动的按比例分配出发,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大系统中求得解决。其中,对农民“离土”的看法是一致的,分歧的焦点是农民  相似文献   

20.
<正>"半农半读"办学模式是针对农民居住分散、农业从业人员年龄偏大、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难以离土离乡等特点,把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办到乡村,办到产业园,办到农业企业,农民"不离家、不离乡,不离业",农闲上课、农忙务农,通过"边生产、边学习""边学习、边实践"的方式接受免费、系统、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