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扩散和加剧,中国对外贸易的环境不断恶化,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中国加工贸易遭受严重的冲击。文章结合2008年及2009年三个季度的统计数据描述了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加工贸易的影响,并基于对影响的分析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新兴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体系的话语权得到加强,削弱了欧美在世界经济体系的主导地位,加速了世界经济体系由中心——边缘结构向板块与网络并存结构的转变.这无疑促进了整个国际体系的转型,也对世界和各国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金融风暴极大地冲击了作为世界重要经济体的中国的出口、就业、投资、利率等。因此,加快改革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走出去”战略、强化金融监管、推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是当前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际金融危机对广西经济的影响,可从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两方面分析. 从影响方式来看,主要有三种: 第一,地域传导.一是邻近国越南对广西的传导影响.二是邻近省广东的传导影响.由于广东外向型加工企业纷纷停、倒闭,导致我区大量农民工返乡.同时,粤企在广西的投资业出现下滑.第二,价格传导.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广西主要的资源型产品价格直线下滑上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一场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世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应时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其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一场由美国引发的国际金融风暴席卷世界,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本文简要介绍了其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及催生新产业的契机和动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己任的民生科技越来越得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民生科技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领域,它通过引起科技结构、生产要素结构、市场结构、产业结构的变革,解决中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危机和生态危机,实现中国经济从依靠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向依靠投资、消费拉动的内向型经济转型,从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节能、环保、低碳、安全和健康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工业经济形态向民生经济形态转变。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带给了我们许多教训,本文是我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理解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也给作为现代服务业重要内容的软件产业带来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软件产业近年来的发展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对产业的影响、机遇及软件企业的表现,提出在这种形势下广大软件企业的应对措施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展望。  相似文献   

10.
近10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爆发频繁,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影响进行论述,并提出了如何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的策略,希望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国际金融危机与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不但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问题,而且创建了研究国际金融危机问题的独特视角,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化解危机和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中国化"危"为"机"的根本途径就在于不断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的左翼经济学家特别是各国共产党,发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声音,使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影响出现了日益走出低潮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The occur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and the spread out of its effects on the global economy prompted experts around the world to think about how to manage the crisis and which measures to implement in order to restore normal economic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d discuss the results of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survey. We use these experts' perceptions to pursue a twofold target to understand their perceptions about the causes of the crisis, and of the policies to solve it. Interestingly, experts seem to broadly concur on what caused the crisis but their perceptions diverge regarding the policies. Furthermor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emerge between the Euro Are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e also find that the Federal Reserve and the European Central Bank monetary policies during the crisis are judged barely adequate. Finally, different views distinguish academicians from other experts .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及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因素很复杂,既有体制、政策层面的原因,又有基本制度方面的深层次根源。汲取西方国家引发危机的深刻教训,推进改革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不能踏入私有化的歧途;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决防止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必须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重视节制资本,防止资本侵害公众利益、危害经济安全;必须处理好储蓄与消费的关系,促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现代金融危机以90年代爆发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为代表,即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随着计算机、通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与国际化为特征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也使金融危机蔓延和传染的范围广、程度深,这也正是本文所要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议题.即通过汇总国内外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现代金融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并予以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美元危机与世界货币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指出经济杠杆化直接导致了次贷危机,认为美国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背离是次贷危机、美元危机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深层次根源;阐述了美国次贷金融危机与美元危机的区别;最后从目前次贷危机的救助措施、境外投机者力量以及"滥币陷阱"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和国际货币体系危机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与备受瞩目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但也显示了"中国模式"的成功。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不仅使新自由主义在实践上彻底破产,也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的统治地位破产。而应对危机的成功经验使社会主义的"中国模式"备受瞩目。分析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规模和范围,深刻认识危机的资本主义性质,对正确应对"中国模式"可能面对的任务和挑战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自由主义政府观一直以"小政府、大社会"的政府观著称于世,但这种消极保守式的政治经济主张已无法适应风险社会的要求,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之一。政府积极有为才是应对风险社会和抗击金融危机的根本之道。但在政府积极有为的过程中,需时刻防范"利维坦"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美联储应对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操作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银行体系遭受重创,信贷活动萎缩,市场利率上升,实体经济难以得到资金支持,美国经济陷入了衰退。为了刺激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密集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通过各种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本文对2007年以来美联储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加以梳理,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基础上,深入论述了资本虚拟化的成因、本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这对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仍有很强的解释力。当代金融资本的贪婪性所驱动的虚拟资本过度扩张和经济泡沫的膨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根源。从中我们得到一些重要启示: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要适度;对金融资本的贪婪行为要予以节制和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