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国内外都做了大量地研究,在衡量和比较中寻找其关联.文章从金融的功能性角度入手,阐述了我国关于农村金融供需主体的现状,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与农村金融有效需求并存,只有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并存并动态地提供有效的供给才能满足农村经济主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和国际资本的大量流入,使我国的总供给能力大幅度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惯有的短缺状况逐步缓解。特别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我国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急剧扩大,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短缺逐渐让位于过剩,总体上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过于求,经济增长由主要受供给约束转变为主要受需求约束。特别是1997年以来,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对经济增长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国外需求明显下降,国内需求不足制约经济增长的矛盾更加突出。在这种形势下,扩大内需已经成为近期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由于旧体制留下的痼疴和新体制运行新产生的矛盾,而出现了短缺与过剩并存、经济结构刚性和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转轨时期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我们应当以税收的三大内在功能作为我国现行税收政策目标,并由此确定近期税收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4.
李建军  王雯 《税务研究》2012,(11):14-18
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对我国的冲击表明,构建可持续消费驱动型经济是当务之急。总消费不足、居民消费差距大、大量居民仍处在生存保障消费阶段、过度消费与谨慎消费并存、公共部门消费失度等是我国消费驱动不可持续性的表现。而当前的财政体制、宏观税负、公共服务供给、税制结构和税制设计等财税制度也与可持续消费驱动型经济不相适应。为此,应改革完善相关财税制度,构建促进可持续消费驱动型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  相似文献   

5.
在自上而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决策机制下,农民无法在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准确表达自己的偏好,对公共资源的筹集和使用也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导致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短缺与局部过剩并存且质量低下.为实现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不仅需要落实好"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更应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村集体和农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提高农民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中的参与水平.  相似文献   

6.
结构失衡是阻碍经济有效发展的严重桎梏。在结构失衡的条件下,经济效益低下和经济增长停滞并存,资源浪费和资源不足并存,产品短缺和产品积压并存,因而经济是根本不可能高效益地持续发展的。正因为结构失衡阻碍着经济的有效发展,所以防止和治理结构失衡,就成为失衡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研究结构失衡的最终目的,是从理论上为防止和治理结构失衡提供科学依据,并寻求最佳的治理方式和机制,通过防止和治理结构失衡而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从我国的现实状况来看,结构失衡既是由需求结构失衡和供给结  相似文献   

7.
当前,县域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信贷资金的跟进。调查显示,部分县域信贷资金外流多与供给不足并存,县域经济发展资金需求大与回流难并存,做好县域信贷资金回流与增加企业主体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资源的分配长期存在体制性的主从次序,导致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效率显著不足,存在金融错配的现象.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提高金融供给的效率,推动金融供给侧改革也迫在眉睫.本文从目前我国金融错配的现状着手,发现我国的金融资源整体流动性宽松与资金短缺的情况并存,且金融资源存在低效供给过多的同时还存在有效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9.
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主体需求与主流金融供给主体缺位,多元化、立体化的农村贷款需求与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不断增加的中间业务需求与匮乏的金融中间业务供给,日益增加的农业保险需求与日益萎缩的农业保险服务等,意味着我国农村金融供需已经严重失衡.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村金融呈现非有效供给与非有效需求并存,政策性保险和政策性金融缺位.应通过体制创新、监管创新、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等实现农村金融的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长期存在的商品短缺状况已基本消除,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供给短缺的增长动因在大多数行业已不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结构不合理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十分清晰地凸显出来:产业结构不协调,农业就业比重过高,服务业发展滞后;产品结构不合理,低水平加工能力过乘,高水平和深加工能力不足;生产集中度低,规模效益差,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城乡结构严重失衡,城乡之间差距扩大,城镇化进程滞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严重,地区收入差距拉大,这些结构性问题抑制了需求空间的拓展、就业岗位的增加、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地区的协调发展,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几乎都可以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中找到原因,只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才能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增加有效供给,培育新的增长点;只有调整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才能拓展增长空间,增加有效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1.
当前出现的通货紧缩现象,是我国从短缺经济进入相对过剩经济这个经济转型时期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经济现象。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通货紧缩,而是既有有效需求的紧缩,又有有效供给的紧缩。只有做到既能适当扩大有效需求,又能增加有效供给,才能使经济步入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权利,也就缺乏制度创新和发展经济的内在动力。在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地方政府既是制度的供给者,又是制度的需求者,从而推动了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在当前转轨时期,地方政府的双重角色诱发了地方政府意愿性制度供给减少扣制度创新的形式主义,造成地方政府动机目标矛盾与经济行为异化。  相似文献   

13.
金融制度非均衡与国家经济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金融一体化的加快,金融危机着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制度供给不足或需求不足产生的金融制度非均衡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针对我国的金融现状,应从国家和金融微观主体两方面推动金融制度创新,加大金融制度供给,增加金融制度的有效需求,维持金融制度均衡,以保证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信用卡》2009,(2):76-76
2008年12月8日~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会议提出了2009年经济工作的五大任务,一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是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五是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非竞争性投入产出模型,运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对2007~2012年间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来源进行不同产业层面的分析。研究发现:吉林省经济整体呈效率下降和出口额萎缩状态,技术进步仍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最终需求受到有效供给不足和产能过剩的双重制约,不能为吉林省经济增长提供足够强劲的动力。第二产业技术进步主导经济增长,但该产业增加值率降低和出口额严重萎缩问题并存,只有少数细分行业保持出口额增加及效率缓慢提升;制造业是吉林省的核心产业,但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需要持续进行技术革新。服务业最终需求对增长的推动不强,批发零售业与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是重要产业,其他少数细分行业技术滞后及消费下降给增长带来不利后果。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互动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两翼,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虚拟经济产生的动因是实体经济的需求,并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最终目标.随着虚拟经济迅速发展,"脱实向虚"现象愈加明显,虚拟经济的加速膨胀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风险与危机,甚至会产生泡沫经济,引发金融危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虚拟经济的非理性繁荣,最大限度消除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效应",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当务之急.我们需实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降低资金供给成本、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资金杠杆作用、扩大融资渠道增加资金供给量、构建财税支持体系以确保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措施,使虚拟经济重新成为实体经济的有效推动力,才能最终实现整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将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发展实体经济关键在于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发展中发挥了主体性作用。但是,从金融调控目标与要求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资金通道并不十分畅通,资金跑偏目标的现象较为严重。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产业金融发展不足,商业金融发展过度。步入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必须充分认识到产业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特殊意义,推动并加快产业金融发展必须积极打造产业金融发展新生态,构建新型的产业金融治理体系;完善产业金融服务机构体系,推进平台服务,锻牢供给链条;深化商业银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运营模式,打造新品体系,充分发挥产业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功能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邵宇 《新金融》2015,(12):15-19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家》2008,(12):9-11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二、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深化改革开放,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五、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理应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但在现实中,中国金融供给存在总量与结构方面的双重问题:货币宽松而资金紧张,低效供给过多而有效供给不足。金融供给未能充分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需求,金融资源存在"脱实向虚"、"体内循环"现象。政府管理部门应立足于金融供给现存问题,从实际出发分析供需失衡的成因,引出金融供给侧改革思路,从金融环境、市场以及金融结构的角度提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