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航空煤油市场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航空煤油产量平稳增长,由2000年的630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1103万吨,年均增幅7.2%,占煤油产量的比例从2000年的73.9%上升到2008年的95.2%;消费量由2000年的460万吨上升到2008年的1276万吨,年均增幅13.5%。但是,国内航空煤油的产能未充分发挥,民航用煤油却有约40%依靠进口。究其原因,除了受国内航空煤油供销模式和亚太市场供应过剩等影响之外,国内航空煤油调价滞后和调价不到位,以及航空煤油价格与柴油的比价不合理,导致企业生产积极性较低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预计2010、2015和2020年国内航空煤油需求量约为1600万吨、2800万吨和4000万吨,产能将分别达到2200万吨、3200万吨和4000万吨,基本能够满足国内需求。随着国内成品油价格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将逐步放开对航空煤油价格的控制,国内航空煤油价格将与国际市场接轨,与柴油价格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  相似文献   

2.
2022年疫情防控工作贯穿全年社会生活,消费属性突出的汽油和航空煤油消费被抑制,替代能源持续增加,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26亿吨,与上年相比减少7%,创历史最大降幅。受需求萎缩、出口配额从紧管理等影响,成品油生产侧出现产能上升但产量下降的情况。汽柴油替代能源超过6500万吨,其中LNG占比达到63%。2023年,经济建设重新成为社会发展重心,消费修复,成品油增长动力回归;新炼厂产能释放,成品油市场将呈现供需两旺局面。预计2023年中国成品油消费量为3.60亿吨,与上年相比增长10.5%,汽油和煤油消费量将在低基数上实现两位数的高增长,柴油消费量微增;汽柴油替代能源消费量预计增长14%以上,增量主要来自电动力。  相似文献   

3.
卢红  朱庆云 《中国石化》2013,(10):24-26
2002年以来的10年,我国汽柴油消费年均增长8%以上。未来几年国内汽柴油消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中汽油消费的增速将高于柴油,由此将带来柴汽比的持续走低和国内柴油产能的过剩。2002年以来的10年,随着我国经济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轿车进入家庭,国内汽柴油消费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速超过8%。预计到2020年以前,我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汽车保有量持续高增长,城镇化稳步推进,由此拉动汽柴油消费总量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4.
2011年,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62亿吨,同比增长6.4%。其中,汽油消费量7719万吨,同比增长8.4%;柴油消费量16620万吨,同比增长5.7%;煤油消费量1824万吨,同比增长4.3%;消费柴汽比为2.15,较2010年的2.21有所下降。全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适度偏紧,其中地方炼厂竞争力持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展望2012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预计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约为2.76亿吨,增速将放慢至5.5%,其中汽油需求增速回落至5.2%,柴油消费仅增长5.4%,煤油需求增长7.2%。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中国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6亿吨,同比增长11.8,高于过去10年8的年均增长率。分品种看,汽油消费量为7118万吨,同比增长7.4;柴油消费量为15729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近5年最高增速;煤油消费大幅增长17。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宽平衡,地方炼厂竞争力继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4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汽油消费增长9.3,柴油消费增长6.6,煤油需求增长8.7。全年替代燃料替代汽柴油量将达到930万~94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200万吨。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约4000万吨/年,达到6.6亿吨/年,成品油产量达到2.63亿吨,市场将略呈供需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我国成品油消费特点及2007年需求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成品油消费在经历了2004年的高速增长后,2005年增速明显放缓,而2006年各季度成品油消费增速普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年成品油消费量为17498万吨,比2005年增加了1054万吨,同比增长6.4%.近年来,我国交通用油在成品油消费结构中的比例明显提高;高标号汽油消费增长明显,乙醇汽油消费增长加快;交通运输用柴油占柴油总消费量的比例稳步上升;航空运输的高速发展带动了航煤需求的增长.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及结构变化是推动我国成品油消费变化的主要原因.综合考虑成品油需求的拉动因素和抑制因素,预计2007年我国成品油需求将延续2006年的增长趋势,但增幅略有回落,汽油消费量为5340万吨左右,增幅为5.9%~8.0%;柴油消费量为12030万吨左右,增幅为5.0%~7.1%;煤油的需求量预计达到1200万吨左右,增幅为2.7%~4.8%.  相似文献   

7.
近年世界乙丙橡胶生产总体缓慢增长,2009年世界总产能达127.7万吨/年,随着一些旧装置的关停和新扩建装置的投产,预计到2014年总产能可达到145万吨/年;消费量稳定增长,2009年为115万吨,预计到2014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135.0万吨,其中亚洲地区是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0%。我国乙丙橡胶消费量增势强劲,但产能增长明显滞后,截至2009年仅有一套2万吨/年的装置,但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石油行业和国内市场正在经历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就石油供需而言,预计到2010年前后,石脑油需求的增长将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亮点;航空煤油的需求将带动煤油消费的高速增长;燃料油消费将继续大幅度地减少;尽管私人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会带来对汽油需求的上涨,但替代燃料汽车的发展、柴油车比例的上升和汽车平均燃油效率的提高,将对汽油消费的增长起到抑制作用;柴油将更多地集中用于道路交通运输和必要的工业及建设领域;天然气的迅速发展将大幅度降低液化石油气消费的增长速度。预计2004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长率略低于2005年,约为5%左右。其中汽油增长率将提高到7%;化工轻油需求增长超过10‰煤油消费增长率也将达到两位数字;燃料油消费将有较大的下降;LPG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将有所放缓;柴油消费的增长率将从2005年的高水平回落到5%左右。2004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很可能突破1亿吨,包括液化石油气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将超过1.15亿吨。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空煤油市场2006年回顾及2007年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中国的煤油产量为960万吨;表观消费量为1151万吨,同比上涨9.7%;累计出口煤油371.1万吨,同比增长38.1%.其中航空煤油出口量同比增加38.5%,至364.7万吨;煤油进口量达到562.2万吨,同比增加70.9%,其中航煤进口量增加72.8%,至542.8万吨.2006年中国航煤进出口市场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1)主要以保税仓库货物方式进口,但所占比重下降;2)上海、北京、广东三地的航煤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96%以上;3)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省和日本占航煤进口份额的90%;4)航煤进口企业前三甲的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近70%;5)由于出口退税政策的变化,航煤出口转为以保税仓库货物和来进料加工出口为主;6)出口集中于航空业发达的省市或有来进料加工资格的炼厂所在地;7)对中国香港、美国和中国澳门的出口占航煤出口总量的一半以上;8)五大公司的航煤出口量占全国出口总量的90%.预计中国2007年和2010年的煤油表观消费量将分别增至1200万吨以上和15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0.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8.1%,较2010年全年增速放缓3.7个百分点。其中,柴油消费量为8089万吨,同比增长8%;汽油消费量为3744万吨,同比增长8.3%;煤油消费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8.4%。成品油消费增速稳中趋缓,这既与经济增长、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和货币政策收紧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产量增速与消费量增速相当,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世界经济平稳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多,国内经济将稳中趋降,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支柱产业难有明显起色,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显著回落。预计下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36亿吨,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下降3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约为1.35亿吨,与市场需求量基本相当,全国成品油市场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聚氨酯工业已成为全球最大聚氨酯市场。2012年,我国聚氨酯主要原料异氰酸酯供应量243万吨,同比上升12%,但因技术壁垒高而呈现跨国企业寡头垄断的格局。聚氨酯全年消费量达780万吨,同比增长13%,预计未来5年年均增长率会略有放缓,但仍将保持8%的增速。随着中国人口总量持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建筑节能、汽车、家电、纺织等产业的消费升级,聚氨酯应用规  相似文献   

12.
200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性电力紧张等因素,使成品油市场需求增幅远远大于往年,成品油消费的季节性差别减弱,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国内柴油生产难以满足需求。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将成为成品油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民航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增幅有所回落;农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用柴油需求将比上年增长;电力供应短缺依然存在,但用于发电的柴油数量将有所减少。预计2005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7亿~1.72亿吨,同比增加8.5%~9.6%。其中汽油消费量5020万~5085万吨,同比增加415万~478万吨;煤油消费量1190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柴油消费量10800万~10935万吨,同比增加757万~872万吨。2005年在市场供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节奏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对成品油供应的压力;柴油和高标号汽油的进口以及燃油税的出台时机。  相似文献   

13.
汽车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推动我国汽油消费快速增长.2006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5247.5万吨,同比增长8.7%;汽油产量为5591.4万吨,同比增长3.7%.受国内炼厂不断提高柴汽生产比的抑制,汽油产量增速开始放缓.汽油出口受价格和政策影响较大,主要取决于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与保持国际市场份额之间的关系.2006年,汽油出口量为350.5万吨,同比下降37.8%.预计未来几年我国的汽油消费量和生产量将持续稳定增长,2007年和2010年汽油需求量将分别达到5500万吨和65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4.
2013年全球ABS总产能达到1068.4万吨/年,消费量为705.4万吨,其中亚洲是世界生产和消费的最大地区,也是全球唯一的ABS净出口地区。预计到2017年全球ABS需求年均增速仍将小于产能增速,供大于求的态势将持续。2013年我国ABS产能329.8万吨/年,表观消费量392.8万吨,办公器械是最大消费领域。周边国家和地区ABS产品大量出口我国,国内ABS全年价格较低,但相对稳定。随着新增产能的陆续释放,预计2017年我国ABS产能将达426万吨/年,自给率上升至80%,但供不应求问题仍存在,高端产品需求仍依赖进口。  相似文献   

15.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丁苯橡胶的消费量将以年均约5.4%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480.0万吨,其中亚洲地区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将达到约5.5%。我国汽车工业仍将持续快速发展,由此将继续推动轮胎行业的快速发展,另外,随着国家一系列基础项目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西气东输工程、青藏铁路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以及北京奥运会工程等进一步实施,将会给工程胎以及各种胶管、胶带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潜在市场。另外,制鞋及其它橡胶制品应用领域对丁苯橡胶的需求量也将有较大的增长。预计2008年我国对丁苯橡胶的总消费量将达到约85.0万吨,2011年需求量将达到约100.0万吨。  相似文献   

16.
2009年世界己二酸产能达350万吨/年,同比增长15.5%,当年消费量约290万吨,今后几年,全球己二酸市场需求有望以年均约2.5%的速度增长,到2012年总消费量将达到约320万吨,届时产能将超过380万吨/年,产品供应充足,亚洲是需求增长最快的地区,且其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中国。2009年中国己二酸产能为60,5万吨/年,当年表观消费量达50万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己二酸需求快速增长,预计2012年需求量约达到65万吨,而届时生产能力将达到91.5万吨/年,我国己二酸的自给率将有较大提高,并且供应过剩,因而今后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天然气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逐年快速增长,2022年为8.9%,但还是远低于全球平均消费占比27.27%的水平。这表明,我国天然气仍存在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未来10年我国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可能突破15%,加大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规模,是我国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经之路。·2017年至2021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呈上涨趋势。专家预测,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会持续增长,在2040年达峰,峰值消费量约为6000亿至70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钢铁企业21世纪初面临的新形势1.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预计到21世纪初钢材市场容量还将继续扩大,成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1990~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包括建筑业、能源、交通、汽车、机电制造等,这些都是消耗钢材的大户。因此国内钢材消费一直增长很快。以90年代为例,1990年消费钢材5100万吨,1992年为7200万吨,1996年提高到10000万吨,6年内钢材消费量平均每年递增…  相似文献   

19.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底出台的我国《天然气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国产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760亿立方米左右.其中,煤制天然气约150亿~180亿立方米,占国产天然气的8.5%~10%.煤制气首次列入国家"十二五"天然气发展规划,煤制气产业发展实现零的突破,进入新阶段. 我国煤制气产业处于发展初期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供应短缺.2001年天然气消费量为274亿立方米,2011年达到1307亿立方米,消费年均增长1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