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作为金融市场的主流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石是建立在个体理性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从金融市场理论的微观基础出发,在经济学理性假设视角下,从金融危机的主观机理——有限理性以及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两个方面反思金融危机的产生及传导,并且基于以上分析对于经济学如何改进基本假设以接近现实世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发了对有效市场理论的质疑,作为金融市场的主流理论.有效市场理论的基石是建立在个体理性基础上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本文从金融市场理论的微观基础出发,在经济学理性假设视角下,从金融危机的主观机理——有限理性以及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个体理性与集体非理性两个方面反思金融危机的产生及传导.并且基于以上分析对于经济学如何改进基本假设以接近现实世界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统计数据研究了个体和机构投资者情绪对风险市场价格(MPR)的影响,实证结果证明了市场对波动的反应是异质性的,并且受投资者情绪变化的影响。具体来看,将投资者情绪分解成理性和非理性成分后,非理性乐观情绪的增加将导致MPR明显的下降,但理性情绪的变动不会对MPR有明显的影响。这意味着当市场投资者情绪是由基础价值变化来决定的时候,市场风险价格不会发生变化。进一步的VAR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结果显示,非理性的乐观或悲观情绪并不受理性情绪波动的影响,这意味着非理性情绪不是由基础风险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传统理论中完全理性的投资者还原为更接近现实的非理性投资者,从行为金融的投资者非理性的角度研究公司的融资、投资和股利政策三种最重要的金融决策,将公司金融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结合起来,在行为金融的投资者非理性的研究范式下来研究外部市场的无效性对公司的融资、投资和股利政策决策的影响,以及被假定为理性和忠诚的公司管理者又应该怎样正确决策,以达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的动物精神被认为是导致市场波动和金融泡沫的重要原因。本研究围绕动物精神对三个层次的重要问题展开研究:一是作为非理性程度总体度量的动物精神是否像认知能力一样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及是否与具体的非理性行为具有一致性;二是体现理性决策能力差异的动物精神与体现个体基本思维能力差异的认知能力是否存在相关性;三是个体动物精神的差异是否对实际的股票投资行为和结果的差异具有解释力。本文基于深圳证券交易所个人投资者行为调查数据,对大样本真实个人投资者的动物精神、认知能力和投资行为进行测度和分析。研究发现:投资者群体中存在动物精神的显著差异,且多种个别的非理性行为度量值呈现明显的一致性;认知能力越高的个体呈现越低的动物精神倾向;个体动物精神的差异对投资行为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一、机构投资者投资行为的理性、非理性与有限理性 (一)机构投资者的理性、非理性与有限理性 传统经济学一个最基本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相对于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由于拥有优越的信息资源,专业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从逻辑上而言,机构投资者是理性投资者.有研究表明,国外机构投资者具有谨慎动机.  相似文献   

7.
有限理性、房地产市场波动与金融稳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影响的根本原因在于房地产市场存在有限理性。房地产市场有限理性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投资者有限理性、房地产开发商有限理性和金融机构有限理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造房地产市场有限理性,论证了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过程。  相似文献   

8.
贾九平 《甘肃金融》2003,(12):10-14,23
在资本市场,参与者既是价格的制造者,又是价格的接受者,他们不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参与市场交易,他们也不会在同一个起点运行其策略,交易和投资是不同的.这样,在众多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交互作用下,会产生个别人或组织暂时不得不接受或无人愿意单方面改变的结局.由于基本环境的不断变化、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变化、他们集体情绪和思维状态的演变,市场经常在不同状态(如无序、随机行走、有序)之间变化.行为金融学认为在一些情况下人的决策与经济学的理性假定有系统性偏差.它的两个基本假设是:第一,部分投资者因非理性或非标准偏好驱使而做出非理性行为;第二,具有标准偏好的理性投资者无法全部抵消非理性投资者的资产需求.这意味着,非理性投资者预期可以影响金融资产的价格.  相似文献   

9.
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使市场中产生了许多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现象。本文从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过度自信等方面解释相关现象,并在行为金融理论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次贷危机与金融监管改革——基于行为金融理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假定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当局都是完全理性、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但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和监管者的非理性行为充斥市场,非理性的金融市场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从人类实际决策心理出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非理性的行为因素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提出融入行为金融思想,建立有限理性范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1.
齐超 《中国外资》2011,(22):53-54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活动是个体或群体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并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满意决策并时常伴随非理性行为的投资行为。本文首先阐述了投资活动中的有限理性及非理性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现象即羊群行为。以期为投资者行为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现代金融理论范式及其困境(一)现代金融理论逻辑范式20世纪50年代,冯.纽曼和摩根斯坦(Von Neumann-Mor-genstern)在公理化假设的基础上建立了不确定条件下对理性人(rational actor)选择进行分析的框架,即期望效用函数理论。阿罗和德布鲁(Arrow-Debreu)将其吸收进瓦尔拉斯均衡的框架中,成为处理不确定性决策问题的分析范式,成为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从而建立了现代经济学统一的分析范式。这个范式也成为现代金融学分析理性人决策的基础。基于以上思路所发展起来的资本资产定价理论(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和期权定价理论(OPT)等一系列经典理论,并且承袭了经济学的“理性范式”研究思路,它们基本遵循以下假定:(1)证券投资者是理性的,按照最大效用原则进行个体的投资活动,投资者具有风险厌恶特质;(2)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及全体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与认同;(3)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利润。总的来说,现代金融理论是以完全理性的投资交易行为和完美无暇的市场基础为其理论假设的,有三个关键的概念性假设:理性投资者、市场有效和随机游动。理性投资者...  相似文献   

13.
金融市场中的投资活动是个体或群体以有限理性为前提并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产生满意决策并时常伴随非理性行为的投资行为.本文首先阐述了投资活动中的有限理性及非理性因素,最后重点分析了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现象即羊群行为.以期为投资者行为决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是按照效用最大化来进行的决策,然而从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并不是完全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在中国证券市场上,由于市场发展快速,制度不够完善,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表现更为突出,这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增加了市场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对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了解投资者的决策偏差及原因,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促进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典金融理论假定市场参与者和政策当局都是完全理性、市场具有自我调节修复的能力.但现实中微观经济主体和政策当局的非理性行为充斥市场,非理性的金融市场具有内生的不稳定性,容易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人类实际决策心理出发,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分析“非理性的行为因素”在次贷危机中的作用,并提出建立“有限理性范式”下的金融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6.
结构性产品的种类从19世纪发展到现在已然非常丰富,但其基本的结构还是一个固定收益金融产品结合一个衍生金融产品,共同组合成为一个收益结构。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结构性产品的发展契机来自于中国投资者在股票、基金市场所遭受的损失和信心受挫,越来越多的投资人认为通过结构性产品能够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获得一定回报。在表面看来风险普遍低于股票、基金市场,但其真实风险远远高于投资人预期。银行和投资者,在对待结构性产品时都应更趋于理性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17.
在市场博弈中.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策略安排本是一种理性选择,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一定总能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有时这种个体理性可能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本文通过对威海市金融竞争和维权过程中因银行自利行为导致信贷风险产生、爆发并最终使金融债务大量悬空的个案描述,分析“囚徒困境”现象是导致这一非理性均衡结果的主要原因,指出类似的“囚徒困境”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可以通过检查和监管等手段减少或避免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羊群效应、小公司效应、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等非理性行为极其明显,导致证券市场发生剧烈波动已经成为常态,从而严重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投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加强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教育工作,建立投资者教育机制,是保护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利益,维护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治理非理性行为金融的有效路径。坚持长期有效、不懈努力地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形成投资者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保障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良性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9.
行为金融学突破了古典金融理论中提出的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通过对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差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有限理性假设。中国的股票市场发展时间短,与之相匹配的市场监管和制度还不成熟,但其占绝大多数的参与者——个人投资者,他们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文从个人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出发,研究其投资行为模式,并针对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从而提高投资者的决策能力,以期能够降低由于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而对股票市场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为研究基础,以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为研究对象,对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非理性投资决策行为的成因进行定性分析,研究显示:在弱式有效的股票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前期信息认知偏差和后期心理判断偏差是造成其非理性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因,前者是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噪音信息干扰以及投资者信息判断偏误造成,后者是投资者个人心理误判所造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实况,文章从内外部两个层面提出规范监管主体行为,实现理性监管;规范证券中介与上市公司行为,实现理性经营;规范投资者行为,实现理性决策三大对策来减少我国股市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决策,最终形成良好的资本市场投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