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企业研究》2012,(17):6
2009年9月,创新工场宣告建立时,业界不乏质疑的声音。李开复本人甚至在微博上点名对创新工场存在异议的易凯资本CEO王冉,希望电视台能请到他来参与节目讨论。当时,王冉在他博客里对创新工场这个"孵化器"的异议焦点是:真正的创意创业者是可以被评比、选拔出来的吗?真正的创意创业者是可以被批量生产的吗?  相似文献   

2.
马伯庸 《英才》2013,(4):131-131
在微博上,很多企业家的个人品牌要高于其企业品牌。就我个人而言,我主张企业品牌和个人品牌要分的清楚一些。比如李开复和创新工场,比如潘石屹和SOHO中国,都是鲜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何春盛 《人力资源》2009,(23):54-55
今年9月份,Google公司宣布,李开复辞去接任四年的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同时也宣布将自行创业,募资人民币八亿成立创新工厂,类似风险投资行业,专门投资年轻人的创新事业。这位深受中国大学生羡慕与爱戴的打工皇帝,突然离开Google,一定让许多大学生与中国职业经理人同感错愕!  相似文献   

4.
无论微软、Google和李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9月25日,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带着满面笑意和他的第一本中文著作《做最好的自己》来到北京图书大厦进行新书宣传。前来购书签名的年轻读者早早就排起了长龙。在中国,有很多的青年视李开复为精神导师,是他忠诚的追随者。  相似文献   

5.
2005年7月,李开复加入Google公司。担任Google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负责Google中国公共关系事务以及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的运营工作。李开复一上任就着手招聘高端人才,同时他把自己的招聘邮箱公布在了网上。  相似文献   

6.
不可否认,Google是全球市值最大的IT巨头之一。但在中国市场,这一被称为“谷歌”的跨国公司始终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霸气和锐气。 四年前,一场颇为轰动的官司之后,“明星职业经理人”李开复带领Google风风火火地开始闯中国.并张扬地赋予了这家跨国公司一个全新的中文名称。  相似文献   

7.
李开复吐露了心声:“我不想再有老板了!”自己是自己老板的李开复离职创业最大的风险就是他自己  相似文献   

8.
《政策与管理》2011,(5):137-137
“微博改变一切。”Google前总裁李开复极具前瞻性地总结道。而256的CEO蔡文胜也直言:“微博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微博是一场革命,与其抗拒、观望.不如拥抱它,从而发掘其真正的价值。”——腾讯网副总编辑马立先生在主题为“微博力量与行业机遇”的首届中国汽车微博峰会上的致辞,必将被载入中国汽车行业“微营销”时代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婕思 《企业文化》2006,(1):29-31
无论微软、Google和李开复的纠纷如何解决,最后的真正赢家是中国青年,是中国。 2005年9月25日,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带着满面笑意和他的第一本中文著作《做最好的自己》来到北京图书大厦进行新书宣传。前来购书签名的年轻读者早早就排起了长龙。  相似文献   

10.
程蟹 《中国企业家》2011,(1):103-104,11,102
有理由怀疑他们在微博上演绎出的是真身。脱下西装后,V字头下的每个人都还罩着各色底衫,他只是给你看他想要露的 微博是明星们塑造网络人格的最佳场地。大大咧咧的"郭芙蓉"姚晨博得文艺、细腻又幽默,纯情如"宝哥哥"欧阳奋强博得又贫又唠叨,酷天后王菲则顶着veggieg的马甲跟一干好友与141万粉丝扮90后非主流,  相似文献   

11.
9月8日,李开复在创新工场一周年时对自己做了一个盘点。像所有的创业公司一样,李开复也走了一个弯路,最大的弯路就是商业模式探寻。在早期,李开复的设想是以自己孵化创业项目为主,却发现技术人才易寻,创业家难觅。后来,李开复做了大幅调整,以外部寻找创业团队为主。好了,现在可以对李开复的商业模式做一个明晰描述。那就是,寻找一个创业团队,  相似文献   

12.
日本“80后”加藤嘉一被称为“现代遣唐使”。2011年3月19日,他从震后的岛国日本来到中国,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为中国80后、90后们做了一场“年轻人应该怎样生活”的励志讲座,他的自传《从伊豆到北京有多远》成了畅销书,被当场签售一空。他除了会说一口流利的汉语,更以其奇特经历现身说法,引起在场所有年轻人的触动和共鸣。  相似文献   

13.
卢红丹 《人力资源》2005,(19):72-73
跳槽者李开复的麻烦 2005年7月19日,Google宣布:雇用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为它在中国研发中心的负责人、Google中国公司总裁.一石激起千层浪,就在这一天,李开复成了被告--微软在华盛顿州法院起诉他和他的新公司Google,认为他违反了与微软签署的竞业禁止协议(非竞争协议),而Google的责任则在于鼓励李开复违反他在微软签订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与一年前相比,李开复的辞典里又多了一个新名词——“Gfans”。在这位Google中国区总裁的眼里,这是一群“客观,有思想有判断力,讲真话的一批人”。当然,除了拥有了一批拥戴者之外,李开复在过去的一年时里,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招揽新人。google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对《中国新时代》表示:“一个新公司没有员工怎么创新。我和周韶宁是去年9月加入的,到今年的2月,全部精力都在招人。”李开复很明白,单他和周韶宁“两个人是做不出什么事情来”。然而,因为李开复的到来,Google中国在这一年似乎变得常热闹。先是遭遇ICP牌照是否合法的…  相似文献   

15.
“你的20%创新做得不够。”一个美籍工程师推开李开复的办公室并质疑说。他要改变这种状况,第二天,在Google中国大楼,这个工程师召集了一个全体员工大会,会议之前,他进行了一个戏剧化的表演:把所有总监级别的工程师赶出了会场。然后,这个在Google内部以擅长20%创新著称的人说,“跟我一样,你们有同样的权利,20%的创新就是把他们赶走,然后你们多做点20%的创新吧。”  相似文献   

16.
做好自己     
“I need to follow my heart(我必须听从内心的召唤)。”这是2005年7月5日,李开复结束休假,走进顶头上司办公室说的第一句话。李开复内心的召唤就是舍微软进Google。之后,李开复义无反顾地追随了我心。不管因为这个决定,有多少媒体炮轰他;有多少人谴责他;有多少公司唾弃他。  相似文献   

17.
创新发明,人人可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大潮中,涌现出一批真正从个人兴趣出发、不以盈利为目标、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年轻人——"创客"。他们以"想法当实现"为口号,用自己的灵感与行动,在快乐中兑现自己的创新梦想,为你我带来意料不到的惊喜。这些特立独行、身怀绝技的年轻人是如何创新的?他们的"灵光一现"又如何变成备受欢迎的产品?目前还显青涩的草根创新群体中能否诞生中国的乔布斯、马斯克?从今天起,我们推出"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马云的阿里巴巴,李开复的创业工场,成为了众多怀揣创业理想的"80后"年轻人的奋斗标杆。"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马云的这句话,成为了廖晓荣和他的团队在并不平坦的创业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座右铭。他们正在建设中的3D网购平台("中山购")已逐渐在鹭岛的一隅崭露头角,并憧憬着成为电商世界里的新势力。  相似文献   

19.
《乡镇企业科技》2009,(32):60-61
提到李开复,在谷歌或百度上搜索一下,就可以看到关于他的无数条新闻,在2009年9月前,他一直在练就自己,从2009年9月后,他开始成就他人。他是如何练就自己,又是如何成就他人的呢?  相似文献   

20.
李开复加盟Google绝对是让人们震惊的,要知道他是从微软的全球副总裁的位置上离开的,并且是加盟到一个让比尔·盖茨都觉得是自己最大竞争对手的公司里去了,难怪微软不惜付诸于法律把李开复和Google 都告上了法庭。可以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一时间,李开复事件成为一个旋涡的中心,吸引了人们的极度关注和视觉神经。一个曾经显赫的人做出的一项决定,没想到能带来如此大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只因为他来自于微软的高层,同时投靠了一个竞争对手的怀抱。仔细品味,其中内涵不可谓不深,李开复究竟为什么会做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