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世界各国经济的运行情况看,持续高油价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开始逐渐显现.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不至于陷入衰退,但增速减慢几成定局.受其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增速减慢,预计2007年全球原油需求将比2006年增长126万~144万桶/日左右.相比之下,全球原油生产能力增长加速,仅非OPEC原油供给增长就将超过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为控制油价下降,OPEG需要进一步减产,这将导致剩余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加.因此,基本面因素对国际油价的影响已开始转向.如果不发生重大的地缘政治冲突,预计2007年国际油价将回落到50~60美元/桶左右.如果发生明显的地缘政治冲突,并导致相关国家原油供给减少超过100万桶/日以上,预计2007年国际油价可能会达到65~70美元/桶.从总体上看,2007年国际油价上涨的可能性要低于下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2007国际油价将围绕60美元上下波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主要市场进入冬季需求增长期及欧佩克减产影响.近期可望继续延续60~65美元,桶的价格水平。欧佩克减产政策是支撑近期油价的主要因素.但受世界经济和石油需求增长趋缓、消费国库存增加、非欧佩克增产强劲等因素影响,市场基本面供需紧张的态势趋于好转,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缓冲余地增大,预计2007年总体油价低于2006年,基本围绕60美元上下波动。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供需总体宽松,地缘政治与经济因素导致国际油价宽幅振荡。截至10月22日,WTI现货均价为95.7美元/桶,布伦特现货均价为112.3美元/桶,同比略高于去年水平。9月份,受美日欧出台经济刺激措施的提振以及美国原油库存增加、沙特表态压制油价等多空因素交织影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走势震荡。当月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  相似文献   

4.
2006年10月20日,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在卡塔尔首都召开特别部长会议,宣布减产120万桶/天,超出了外界预期的100万桶/天。这是自2004年底以来该组织首次宣布减产。据统计,OPEC一揽子油价自2006年8月8日创下72.64美元/桶的历史高位后,今年纽约市场原油期货曾跌至20个月以来最低点。伴随着油价下跌,OPEC成员国要求减产遏制油价跌势声音逐渐增强。200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计将放缓,非OPEC成员国原油供应有望明显增长,从而有助于缓和供求之间的紧张关系。因此,  相似文献   

5.
供应等原因将2005年油价推到历史最高。石油供应链上下游能力吃紧以及美国飓风造成的开采和炼油设施的严重破坏,驱使油价在2005年8月底突破每桶70美元,欧佩克只得开足马力生产,以满足高油价下顽强增长的石油需求。2006年需求增长将比2005年加快,而2006年非欧佩克产量将显著增加、欧佩克产能将扩大,石油市场供应缓冲能力将提高,这可能会使过去3年来的油价强势在2006年开始减弱,但油价仍将维持高位。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季度,国际油价继续高位运行。美国纽约市场轻质原油期货平均价格为每桶63.5美元,较去年一季度上升13.5美元,上涨26.9%。伊朗、尼日利亚等地缘政治风险,以及美国石油商业库存等成为影响近期国际油市的重要因素。二季度,全球石油需求将进入淡季,在没有重大突发事件的情况下,国际油价有望出现回调,但能否真正有效击穿每桶55美元,是能否真正打开下降通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未来5~10年里,世界大多数人不能够就近并尽其所能地购买和消费包括石油在内的大宗商品,所以牛市将会持续.维持国际油价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包括:1)世界经济发展形势良好;2)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控制;3)美元大幅贬值;4)石油输出国组织控制石油供应量;5)原油库存减少;6)全球炼油能力无法满足需求;7)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对全球石油供需的预测值差异较大,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虽然石油价格很高,但需求仍在增长,整个供应链的产能仍然很紧张,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中的主导地位并没有面临很大的挑战,这可能就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2013年全球经济有一定程度回暖迹象,但发展依然不均衡.美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出现好转势头,欧盟国家依然没有走出经济危机的泥潭,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保持较高经济增长率.发达国家石油需求平稳,发展中国家成为石油需求增长的主要推动者.美国页岩油产量出现快速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继续下降,平抑了国际油价,预计2014年国际油价将稳中有降,均价保持在100美元/桶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截至北京时间2月5日,纽约商品交易所3月交割的西得克萨斯中质原油(WTI)期货价格收于每桶92.24美元,创2014年9月底以来的最高收盘价.推高国际油价攀升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美国等地近期遭遇冬季风暴,天气寒冷.这一方面造成当地对取暖用油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市场担忧天气会影响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原油产量,从而加剧市场紧张局势...  相似文献   

10.
陈蕊 《中国石化》2009,(2):7-10
未来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将成为油价走势的决定性因素,预计世界经济低迷的状况将会一直持续到2009年底。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石油需求将大幅下降。世界石油供需状况将有所好转,致使市场熊市气氛浓厚,2009年油价总体水平将比去年大幅回落.年均价格预计为40~60美元/桶。  相似文献   

11.
9月初,美国东部沿岸频频遭飓风袭击,加之市场预期美联储可能采取刺激经济措施,国际油价震荡上扬。9月1日纽交所即期合约WTI原油期货价格创8月10日以来最大单日升幅,至89.31美元/桶。9月13日,受美元疲软以及原油库存下滑的影响,WTI原油期货结算价升至  相似文献   

12.
今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波动呈现一季度上涨、二季度回落的走势行情,主要的运行区间在70~90美元/桶。尽管5月初的欧元区债务危机扰乱了复苏的进程,但我们认为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不大,这是复苏进程中难免的反复。而随着后市欧元区危机逐步缓和,市场情绪有望得到抚平,在低利率的宽松货币环境下,原油市场金融性属性有望继续增强,  相似文献   

13.
8月以来,受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北海油田供应吃紧、美联储出台新措预期升温、美国原油库存大幅下滑、美政府重新考虑释储计划等因素影响,国际石油市场震荡上行。8月份,美国WTI原油、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价格平均为94.08美元/桶、113.37美元/桶、108.59美元/桶,较7月份每桶分别上升6.3美元、10.8美元和9.4美元,环比涨幅分别为7.1%、10.5%、9.5%;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分别上升9.0%、2.7%、3.4%。近年来国际市场三种基准原油价格走势见图1。  相似文献   

14.
一季度回颐:国际油价先抑后扬,布伦特价格相对平稳1月份国际油价承压下行。1月初至中旬,在众多利空因素交织作用下,国际油价承压下行。今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形势总体宽松,基本面不支撑油价上涨;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落实,缓解了地缘政治紧张局面。伊朗和利比亚原油产量恢复则进一步加剧供需宽松态势,国际油价承压。同时,1月份美联储开始正式缩减量化宽松货币(QE)规模,加上美国经济复苏前景乐观,市场对美联储进一步缩减QE的预期不断升温,国际油价下行压力较大。此外,投机者抛仓动力较强也对油价造成下行压力。  相似文献   

15.
新年伊始,油价在美国库存下降、地缘政治乱局和美元疲软的支撑下涨破100美元/桶。此前油价在2007年11月下甸从接近100美元/桶的创纪录高峰下跌后波动上涨。库存下降、美联储减息并联手各国央行向金融系统注资、土耳其与库尔德工人党的武装冲突以及恶劣天气造成墨西哥港口关闭,使油价由12月初的每桶88美元涨到月末的96美元。伊朗3年前已停止核武器试验和经济减慢迹象的负面因素没能阻止油价的涨势。一年来国际市场三种基准原油价格走势见图1。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受一季度世界石油需求依然旺盛及一些权威机构不断上调2005年世界石油需求预测数据的支持,国际油价总体呈上扬趋势。纽约商品交易所西得克萨斯轻质油(WTI)首行合约价格由1月3日的低点42.12美元/桶攀升至4月1日的57.27美元/桶,涨幅达35.9%。进入二季度,由于石油需求转入淡季及现货市场供应不断增加,加之经合组织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石油库存不断得到补充。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全球经济恢复不理想,石油供应剩余现象还将延续,当前低油价的局面不会有太大改观。2014年6月底以来,国际油价开始下跌。起初很多人认为油价的下跌可能只是小范围波动,这种认识主要是基于以往油价波动的频发性特点而得出的。但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油价在下跌之后除个别时段出现小幅度反弹之外,其余时间基本都在延续下行趋势。目前的油  相似文献   

18.
国际链接     
世界银行调升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巴西化肥销量今后将下降;国际能源暑下调2006年全球原油需求至124万桶/日;赛拉尼斯化学公司将提高聚乙烯醇价格;伊拉克北部油田暂停4月后开始恢复石油出口。  相似文献   

19.
大量持续的买入行为在短期内有可能引起价格上涨,但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撑,这种投机泡沫将难以持久。基本面是油价持续上扬的基础因素,美元贬值等金融因素通过投机和基本面影响油价,供求缺乏弹性和投机炒作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20.
2009年,在经济复苏支撑和金融属性放大的共同作用下,国际原油价格较2008年末上涨了逾70%。2010年,经济回暖,需求改善将助推油价重心继续上移,但同时也将面临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我们不得不重新考量各个阶段油价走势的逻辑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