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后家电下乡时代农村家电消费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家电下乡为背景,以江苏省数据为例,针对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支出受农民收入、家电产品价格、家电产品存量、家庭内部结构、政策因素等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最高限价调整前,农民对于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支出与农民收入、家庭人口规模、每一劳动力负担人口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而与家电下乡产品平均价格、家电产品存量及政府财政收入呈正相关关系;最高限价调整后,农民对于家电下乡产品的消费支出与农民收入、家庭人口规模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家电下乡产品平均价格、家电产品存量、每一劳动力负担人口及政府财政收入呈负相关关系。结合全国家电下乡资料,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家电消费市场仍然潜力巨大,农民收入仍将是刺激农村家电消费的主要因素,政策因素在推动农民家电消费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未来政府的类似补贴政策应更加注重地区间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7Z):11-11
<正>家电下乡工程是国家拉动内需的一项重大举措,华北电网秦皇岛电力公司农电系统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优质服务进村舍以及用电知识、用电技术、报装业务三下乡等活动,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为家电下乡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3.
4.
5.
6.
近期股市和楼市异常火爆,来自官方的各种数据似乎也表明,中国经济率先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呈现出缓慢复苏的迹象。但是,在经济结构还没有调整,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还没有找到之前,这些好“兆头”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中国可能一不小心又掉进了资产价格快速膨胀的新泡沫时代。“产业还没升级,就转移了;国家还没富裕,就老龄化了”,此话虽是坊间流行的一句黑色幽默,但也或多或少地反映出老百姓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 相似文献
7.
8.
9.
面对“后危机时代”——中国路桥着眼“后危机时代”探索新的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市场走势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是深刻的,但我国政府采取了有效的财政和货币等调控政策,经济形势企稳回暖迹象明显.中国经济以什么姿态出现在世界经济浪潮中,作为"走出去"战略的践行者,中资企业如何在"后危机时代"挑战和机遇的博弈中,把握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中国经济保驾护航,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博斯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纳杰博士分享自己对当前企业战略环境和跨国并购等问题上的见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3年之后,全球经济仍在缓慢地恢复,新一轮的互联网泡沫似乎又在酝酿当中。 相似文献
12.
周丽波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9,(6Z):13-13
<正>2009年4月25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由20家权威经济研究机构联合制作的郎润预测数据,预判中国GDP二季度将增长7%,超过一季度的6.1%增幅,中国经济被寄予率先复苏的厚望。而这背后是政府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下的中国市场,有个经典的小故事:家长在马路边领着一个蹒跚学步的儿童,指着路边停放的汽车说:"这是什么车?这叫奔驰。那个呢,是宝马。"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市场化,品牌意识在中国早已深入人心。在品牌、价格、质量或性能三个消费要素 相似文献
14.
15.
参考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相关数据,通过对冶金装备制造业经济指标的分析,试图就金融危机对冶金装备制造业的影响进行客观评价,并结合中国钢铁业的长期发展趋势和短期发展目标,对中国冶金装备制造业的未来走势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市场和我国纺织在近十年中的贸易增长的贡献进行解析可以得出,我国纺织在OECD市场上的增长主要来自世界增长和价格竞争力,市场与产品优势的贡献很小。近年来,我国由于劳动力原料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力在这十年中明显下降,因此在后危机时代,我国要实现新一轮增长,必须要调整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市场结构,转变传统竞争模式。 相似文献
18.
19.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中国服装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从表面看,整个行业面临严冬的挑战。回想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唤起了服装品牌意识和设计变革,催生了一大批富有生命力的品牌。那么,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又为服装设计带来怎样的思考?危机过后又会留下什么? 相似文献
20.
刘彪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0,(4):42-43
始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很快波及全国,甚至引发美英德日等全球20多个国家相继发生连锁反应。随着疫情从暴发到逐渐控制,整个宏观经济、金融市场以及各行各业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对电力能源行业来说,一是在疫情初期没有成为疫情的集中暴发点,二是作为疫情风暴中的"压舱石",疫情期间仍然顺利完成了基本供电保障功能,三是作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率先完成复工。迈入"后疫情时代",电力能源行业面临新的考验,一方面必须思考如何配合中央的经济部署,进一步降低企业负担,保障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电力供应;另一方面则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契机加速中国电力行业自身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