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黄丽 《中国经贸》2010,(18):89-90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金融业也发展得十分迅速。在资本市场中,信用评级机构能够起到信息平衡的作用,但是它也存在严重失职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进行粗浅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合理建议,以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信用市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郑秀君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19-124
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把信用评级机构看作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美国证监会(SEC)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监管方向和监管政策是当今讨论的重点,反映了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动态文章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发生前、后SEC和IOSCO的信用评级监管准则及其对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尽管信用评级机构可以发挥减少信息不对称,提高市场效率的积极作用,但是近些年的评级活动仍暴露出了市场结构、收费模式、权责关系和评级方法等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得出应通过转变监管模式,鼓励适度竞争,减少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完善评级技术和方法来解决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信用评级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已步入信用经济的边缘,经济全球化趋势及WTO的加入,更使我国经济必须融入到世界主流经济中去.但是,脆弱落后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严重制约着我国信用经济的发展步伐,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当前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俊剑 《浙江经济》2007,(21):42-43
尽管我国信用评级事业经过了近20年的成长磨砺,但是其现状反映出信用评级市场还是自我开垦与无序开发的处女地;评级机构的市场行为能力依然脆弱,还处于蹒跚学步的孩提时期;信用评级报告等评级产品大多仍是待嫁的女儿。究其原因,缺乏信用评级长效机制是根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全球重要的债项评级、信贷评级、主权评级都掌握在美国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手中;金融危机后,我们发现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在这场危机中不仅没有起到事先预警作用,反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己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蔡璐 《科技和产业》2013,13(3):126-128
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实例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等,研究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核心价值,以及对我国相关行业的影响,并得出以下基本结论:长期以来,以美国标普、穆迪、惠誉为主的三大评级机构,它们几乎垄断了全球90%的评级业务,随着2012年世界信用评级集团的成立,有望终结国际三大信用评级的垄断,开创一个新型国际评级组织。借此机遇,我国应努力加快发展本土信用评级行业,保证事前认证制度的执行,坚守事中执业行为的规范,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在美欧债务危机中的不良表现,我国评级行业社会公信力不足的事实,使得制定规范的信用评级监管政策成为摆在我国监管机构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行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对评级机构的业务条件、身份条件、市场退出机制、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评级结果公布等进行规范的政策设计,将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晓红 《魅力中国》2010,(23):168-168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失信问题暴露出国际信用评级业存在严重缺陷。欧美国家纷纷采取改革举措以健全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机制,我国应当结合国情,借鉴各国的改革经验,构建和完善我国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0.
韩冠 《特区经济》2020,(1):111-113
信用评级机构是对金融产品信用进行等级评定,为投资者提供可靠信息的专业情报组织,没有他的信用评级,次贷证券是不能够成功地发行与销售的。信息披露是市场监管尤其是证券市场监管中极为关键的方法。而信用评级机构完全的信息披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高翔 《天津经济》2011,(2):19-21
本文通过对信用评级机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从社会征信和政府监管的角度出发,以信用评级机构为切入点,寻找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以此提出发展对策,从而指导我国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傅鹏  黄春忠 《南方经济》2021,40(11):60-79
2014年以来,以主要集中于民企的"结构性违约"宣告了中国信用债市场刚性兑付的"结构性打破",债券市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利用2013-2017年债券数据,本文深入分析了结构性违约对评级机构行为和效率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发现:首先,信用评级的市场公信力会因政府隐性担保导致的"刚性兑付"而削弱;其次,结构性违约爆发之后,信用评级的整体效率有所提升,但在不同发行主体呈现分化,对于非城投类企业,信用评级对发行利差的影响显著增大,意味着评级公信力的显著提升,而对于城投类企业,评级效率并未明显改善;进一步研究表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评级机构在违约后采取了差异化的评级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大的非城投类债券,评级机构倾向采取"收紧评级"的策略;对于违约风险较低的城投债,评级机构倾向于采取"放宽评级"的策略。这种策略性行为是导致市场"信用分层"的重要原因,并有可能推升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再次出现了流动性过剩的局面,给金融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由IMF前总裁康德苏牵头、包括中国央行官员在内的18人研究小组于2011年初发表了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倡议书《康德苏报告》,提出IMF承担全球最后贷款人职能和建立全球监督机制,以此作为全球流动性管理的重要手段。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非理性、非线性特征使得全球最后贷款人具有重大价值。中国应当积极推动IMF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并逐步推进全球监督机制的建立,这不仅有助于国际金融稳定,而且将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维护中国自身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到底什么是小额信贷,怎样推动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小额信贷及相关的一些基本问题作出分析,试图澄清小额信贷原有和应有之意,供大家做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2007~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发现,贸易差额大幅降低是主要因素,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两方面去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最后基于对中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变化的判断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贸易顺差有望持续减少,贸易不平衡状况将有所改善,甚至不排除出现整体贸易逆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杨延杰 《改革与战略》2011,27(5):120-122
文章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及特点、机遇与挑战,提出后金融危时代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选择:抓住机遇,巩固和扩大服务外包市场;内外兼顾,提升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外引内巩",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整体水平;借助金融危机的方向,优化服务包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中国服务"形象。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以及世界经济格局等基本经济形势。如今,虽然全球经济呈现出复苏迹象,但是定调反转依然为时过早。此外,低碳经济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对华国际贸易摩擦进入高发期,中美人民币汇率问题将持续胶着等情况亦与之交互形成了不容乐观的外围经济环境。我国必须从国际国内两大层面多方位采取措施寻求突破,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的成功调整和升级。  相似文献   

18.
信用是保险公司经营的基础,而我国保险公司普遍存在信用缺失的现象,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信用产权不明确。信用评级制度可以有效地明确信用产权,促进保险公司的信用建设,提高整个市场的效率。因此,加快推进我国保险公司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