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说他的事,我深感困惑,不知从何说起;写他的事,我自知才疏学浅更是无从下笔。原因是我的成长历程和他密切相关,可以说他是我事业路上的一位智者。因他指教,我跨越无知,跨越自己;因他开示,我步入淡定,懂得享受境界。  相似文献   

2.
<正>有时候,我会想,也许很可能在某一天,在没有任何预感的时候,我就被上帝收去了。如果按照惯例,在这之前有必要为告别而说些什么,那我准备的话就是:痛苦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平安。痛苦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幸福。痛苦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体验。繁华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安宁。繁华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沉静。繁华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高潮。爱情之前我感谢生活,他给我纯美。爱情之后我感谢生活,他给我丰富。爱情之中我感谢生活,他给我狂热。  相似文献   

3.
我是先读李若冰写柴达木的散文,尔后才走进柴达木的。那时候他的那些散文都零零散散地发表在报刊上,凡我尽力可以找到的都会找来珍宝般地保存起来。他笔下的格尔木、察尔汗、大柴旦、茫崖、茶卡……都是我多次到过的地方。他在前,我在后。我发疯似地寻找李若冰的书,发疯似的读他的作品。我总觉得他就在我身边,就在我前面不停地走着,写着。我追他,却追不上;我崇  相似文献   

4.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30):92-93
课堂上的小飞总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喜欢东张西望。起初,我摆事实讲道理,做他的思想工作。后来,我就批评他。可是他依然我行我素。今天,我再次批评了他一上课时,当别人认真完成作业时,他却两眼盯着窗外,我提醒他,叮嘱他抓紧时间。  相似文献   

5.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Z3):138-138
我和宁岗老师有27年的交情,没想到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死了以后,在那个我们每个人最后都要去的地方,为他致悼词。他静静地躺在我的身边,他在静静地听着我念叨他的生平,我却再也听不到他晴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6.
张嘉树 《东北之窗》2011,(5):138-138
我和宁岗老师有27年的交情,没想到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他死了以后,在那个我们每个人最后都要去的地方,为他致悼词。他静静地躺在我的身边,他在静静地听着我念叻他的生平,我却再也听不到他晴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7.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4,(40):112-113
<正>那天,当父亲到我工作的地方看我时,我便将我心里堵着的那股长久无法发泄的悲伤说了出来。早晨听班长说试卷费只差小麦没交上,我想起昨天中午他爸来学校看他的事:昨天就在我手棒教科书匆匆赶往教室的时候,我被一位老人叫住了。他告诉我,他是小麦的父亲。他从衣兜里掏出一沓零钱并请我转交给小麦。还记得当时他父亲说卷纸费也在其中,可是他怎么就没能按时交呢?"老师,他家可穷呢……"有同学告诉我。  相似文献   

8.
微吧     
《中国经济快讯》2013,(18):15-15
@我就叫阿亮:我在中央公园打开电脑看行惰。一个乞丐向我乞讨。我给了他一块钱,继续看K线。他没有走。看着我在干什么。过了一会儿,他悄悄地说:“这股过了布林中轨了。”我惊诧地睁大眼睛问他:“这个你也懂?”他说:“就是因为懂这个,所以我才有了今天!”  相似文献   

9.
朱郑汇 《中国西部》2014,(36):120-121
<正>今年4月,乡村教师吴再柱的力作《乡村教师突围》新鲜出炉了。在此之前,吴老师曾就书稿事宜,和我有过沟通,因此我应该算得上是此书的第一读者。享有此"殊荣"的我,对该书似乎更有发言权,也应该有更多的话可说。我早在2010年《致柱子老师》的博文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柱子老师,是很早就认识的。只不过都是远远地,仰视他:我是选手,他是评委,审视着我;他是楷模,我是微尘,指引着我。偶进他的博客,他的勤耕,让我动容;他的成就,让我瞩目。"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创始人王杰夫来说,中国无障碍促进网就是他深爱着的新娘。五周年的纪念活动,神圣而又浪漫,必须搞好。我不赞成搞太多太复杂的活动,太累,又得花钱。但是他却十分执着,乐此不疲,一瘸一拐地找我帮他策划。我理解他。不用忌讳的是,他身患绝症做了好几次手术。只争朝夕,他要做些事情。为了新娘,也为了那些关爱着他和她的亲人们。两个月前,他找我,告诉我说找到了一个赞助商,基本谈妥了,给20万。五周年庆典,可以做得很精彩,而且要省下些钱,回报那些曾经帮忙的好心人。我帮他设计、策划,很兴奋。  相似文献   

11.
我一个非常有气质的北京朋友将要去英国留学。我只给了他一个建议:“试着在酒吧工作”。我没劝他去大英博物馆,也没劝他好好学习,只功他去探索酒吧。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黄宗跃 《中国西部》2013,(36):96-97
小麦在这次检测中没考好。可他大言不惭:“不是我学不好,而是我不想学好——”他的话在同学们中引起巨大反响。我问他,他却说起他曾经的成绩是多么优异,说他平时并没有努力去学,甚至还经常请假不到校,可一考试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说这话时小麦得意洋洋。我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相似文献   

13.
郑国栋 《走向世界》2015,(10):80-81
第一次见到万斯·布莱克摩尔是在安大略省中性县议会的会议上。我去旁听,他在开会。开完会后,他见来了一个陌生人,就跟我打招呼,然后热情地带我参观了县府大楼。第二次见他还是在县议会,他给我说他有一个农场,还说,他是牛仔。过了几天,他发来邮件请我一家到他家做客。他在邮件里嘱咐我带着游泳裤,他家有游泳池。还可穿条长裤,到他家骑马。万斯的农场有20英亩大,大约相当于中国的120亩地。他的房子占了一部分地,房屋周围一片草坪,还有马厩。加拿大的农场主一般住在自己的农场里,常常没有近  相似文献   

14.
侯伯文 《当代陕西》2011,(12):12-13
侯伯宇教授是我的二哥,是我的好哥哥。 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在西北大学工作,直到去世。他是把毕生都奉献给了我国西部的教学、科研事业。 我二哥被誉为“中国的骄傲”,我无权评说,但我可以肯定:他绝非英美教育的成果,他完完全全是“中国教育事业的骄傲”!  相似文献   

15.
summeco 《中国西部》2013,(29):154-155
今天,我终于坐对了车,看上了电影《一座城池》。人很少,整个厅加我一共就三个人,我坐在最后一排。在等待开场前的那几分钟,我不断回忆着三年前看过的原著,回忆着那时的我是如何痴迷韩寒和他的城池、他的国。我不得不自觉地将这次观影作为对过去那个热血的我的一次缅怀,难以分清是时间淹没了他的世界,还是成长清洗了我的观点。但无论如何,我像曾经一样爱着韩寒和他的书,并且在他所有的书中,我最爱的当属《一座城池》。  相似文献   

16.
杨艺 《走向世界》2014,(23):58-59
从儿子出生到现在,每天与之朝夕相处在一起,却仍旧能感觉到他飞快地成长着。我惊讶于他成长的速度,即便内心不情愿他那么快长大,但我知道,我没有办法去阻止什么。所以,我只能每天去记录,用照片的形式,去记录他成长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7.
薛瑞凤 《魅力中国》2013,(34):213-213
期末考试后的一天,我上完课,发现K同学站在教室外,忧郁而痛苦。我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因为成绩的事烦恼。他说,成绩没什么,那个可以赶上来,我问:那除了成绩还有什么事呢,我能帮到你吗?他摇了摇头,说没事。我看了看他,没有勉强再问下去。  相似文献   

18.
上一篇,我们谈了抑郁。这一篇,我们来谈谈创业者。最近,有一位年轻的弟子跑来告诉我,他想创业。我问,为什么呢?他说,"我没有安全感,如果不创业的话,我实在没有办法跟富二代和官二代竞争了。"他是一个大型企业的中层,年薪在20多万,在他看来,创业是增强安全感的一个途径。我无法给他指引。我只能告诉他"创业是什么"——本来你每天只需工作8小时,  相似文献   

19.
上一篇,我们谈了欢喜心。这一篇,我们再来谈谈生死。 最近,我有位弟子生了很重的病。他平时是个陕乐的人,我担心他承受不住这样的考验,便去探望了他。病床上的他,依然乐观。他问我,师父,佛教里讲因缘和合,因缘离散了,这个事物就消失了。人是不是也一样?要是一样的话,我对生死就毫无恐惧了。我对他说,每一样东西都是有相同的缘分聚集...  相似文献   

20.
我一个朋友是温州小老板。还在三、四年前,经常为工人跳槽而心烦。有一次他碰到我,高兴地说,他和他的高材生太太一起,正在研究用机械手取代工友,用工少了,也会省心多了。不过后来他的机械手工程并没有实施,我问他原因,他说还是用人工合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