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周人物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3):30-30
“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发展观就是人民幸福观。” ——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杨松说,发展GDP是政绩,提升GNH(国民幸福指数)也是政绩,“而且是更重要的政绩”。  相似文献   

2.
带色的GDP     
牛刀 《新财经》2010,(8):32-33
用GDP作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等于是逼着地方官员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因为有了GDP增长,就有了政绩,有了政绩,就有了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3.
作为领导干部应如何保持良好形象?我认为,当注重“九忌”。 一忌话太大。有的领导干部喜欢说大话。一是上任伊始话太大,匆忙表态在任期内要干几件“大事”、“实事”,说得“天花乱坠”,可几年下来,往往是山河未改、面貌依旧。二是吹嘘“政绩”话太大。  相似文献   

4.
老言 《特区展望》2003,(3):49-50
郑培民既是新时期党的领导干部的楷模,也是一面闪光的镜子。用这面镜子照一照我们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对于我们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当好人民公仆,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大有稗益的。“显绩”与“潜绩”毋庸讳言,当领导干部是需要有政绩的。但政绩有两种,一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专往街面上摆,往路边放,其目的是为自己的“仕途提速”而搭桥铺路,人们称之为“显性政绩”,或叫“政绩工程”。另一种是专为老百姓谋利益的所谓“潜性政绩”。郑培民自从走上领导岗位以来,…  相似文献   

5.
什么叫“政绩工程”,以笔者拙见,大概就是一些领导干部、政府官员,为在任期间有所见树,实施的颇见成效的项目。应该说,这是一件好事。然而,一些政府官员却把“政绩工程”当着官场攀登的阶梯或升官晋级的“敲门砖”,其结果是轰轰烈烈上马,凄凄惨惨收场,为官者“政  相似文献   

6.
草山 《当代陕西》2006,(11):52-53
近闻,苏北某县对弄虚作假搞“面子”工程后来造成经济损失的干部,虽然在前年因“政绩突出”而得以提拔,仍严格进行“秋后算账”,不但将其降回原职,而且还给予通报批评处分。此举一出,受到各方一致好评,特别是不少老百姓拍手称快,反映说,“这下,他们再也不敢压下哄上瞒天过海了!”  相似文献   

7.
潘岳 《科学决策》2004,(6):13-16
新发展观所确立的新政绩观,要求我们对那些仅以单纯GDP增长为业绩而不惜破坏资源环境的政府官员,对那些只知道耗费财政和社会财富搞“形象政绩”、“窗口政绩”、“路边政绩”的政府官员,不能提拔重用!  相似文献   

8.
王方  储黎 《宁波通讯》2012,(3):60-61
高官与一般官员考核不同 在日本,“论资排辈”是选拔官员最看重的指标之一。一位熟谙日本政坛规则的记者说,“高官”多由选民的选票说话,对他们而言,选票多寡即是政绩考核的最佳证据。而当上级选拔下属时,除资历外,家庭出身、人际关系也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9.
“凭政绩用干部”是党的干部人事工作一项重要原则。政绩的评估和应用,是引导干部干什么、怎样干的风向标,是一只“看得见的手”。然而,在一些基层干部的眼里,这只手似乎变得越来越异样。  相似文献   

10.
以CDP为中心的政绩考核,其主要弊端是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GDP增长是硬道理”,为追求一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惜违背经济规律,盲目上项目、办企业、搞投资,结果造成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很多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更有甚者,GDP变成了可以用来“一俊遮百  相似文献   

11.
政绩评估是激励干部开拓进取、争创业绩、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杠杆。但一些地方政绩考评在考核者眼里变成了“烫手山芋”,拿不起又放不下;在被考核者的眼里变成了“橡皮泥”,想怎么捏就怎么捏。基层干部在问:政绩评估有没有完全科学的办法?  相似文献   

12.
前任领导的“政绩”成为后任的包袱,这已经被不少事例所证明.其原圆是多方面的,我们在评价领导干部政绩时忽略政绩成本就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管淮 《科学决策》2007,(5):40-40
政绩,就是为政者在一定时间内所取得的成绩,它是衡量一名干部工作干得怎样、是否合格称职的重要标准,反映着为政者的能力和付出。大凡为政者,都希望多做工作、多出政绩。为政者取得的政绩越多,一个地方和部门乃至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就越快。而“政疾”,顾名思义,就是为政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它会对事业发展和人民利益造成损害,是必须努力避免的。政绩与“政疾”,黑白分明,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14.
政策     
最近,国务院公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下称规划)。该规划在第八部分“完善政策措施”第一条中提出:“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这是近二十年以来首次明确将环境保护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绩考核的“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湖南经济》2002,(9):42-42
据报载,某地官员为追求政绩,不顾本地实际,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盲目引进一项数亿元的大型项目,工程拖了几年还未竣工,成为一桩久悬未决的“胡子工程”。人民群众气愤地说:“这样的‘仕场经济’,最后谁来了难?”据了解,像这样的“仕场经济”或“了难经济”在全国各地并不少见。市场经济是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产生的,以市场作为资源优化配置方式的一种经济制度。简而言之,市场经济必须符合经济运行规律,一切按经济规律办事,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我们有的地方、企业、部门为了追求短期政绩,有时仅凭各级领导一句话,便盲…  相似文献   

16.
报载: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举借债办企业、搞开发,欠下1亿多元“政绩债”。据镇政府测算,豫灵镇目前每年只能挤出近百万元还债,还清债务得要100年、当地的干部群众形象地称之为“一届的政绩,一个世纪的包袱”。现实生活中类似豫灵镇欠下巨额“政绩债”而让继任者和当地群众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的县和乡镇有一定的比例。图虚名必然要遭实祸。凡是欠“政绩债”严重的地方,往往是长期拖欠教师工资;老干部医药费无法报支;国家给的调工资政策得不到位而成为“空调”(进档案不增资);遇到急办的社会公益事业只得…  相似文献   

17.
推进经济发展是政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样是政绩。一定要把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作为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风靡中国。近年来,政府对诸如黄赌毒、走私、刑讯逼供、拖欠农民工工资、官煤勾结等等实行专项治理,深得民心。现在看来,对“政绩工程”进行专项治理也迫在眉睫。“政绩工程”危害太烈其一,“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给国家和人  相似文献   

19.
政绩是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笔者曾多次参与干部考察,发现目前许多政绩材料都是由考察对象自己撰写的,并未经过组织或群众把关。这就导致有的考察对象在撰写政绩材料时增加“水分”,过分夸大个人的作用,有的甚至捏造事实,把别人干的事往自己身上揽,也给组织部门识人、用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关键时刻,还需要政府“挖坑”,即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但要注意的是,其一,不能乱“挖坑”:其二,不能重复“挖坑”:其三,不能唯政绩“挖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