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这个春季的一天,老家的一位同学给我来电话说,她决定还是从老家回到太原(她念大学的城市),先在学校住下,然后慢慢找工作。听到她的消息,我第一感觉是:都毕业快两年了,怎么还是离不开大学。这位老同学叫小乐,为了继续留在学校,她已经参加了两次考研。期间,小乐也找过一份工作,但她跟我说,那就是鸡肋,她最终丢弃了那个鸡肋。今年春节小乐回到湖南老家,村里的人还是把她当学生来看。小  相似文献   

2.
周末去表姐家串门,她给了我两个荠菜团子,让回家包水饺吃.我问她哪里来的,她说从老家带回来的.看着这如翡翠般的菜团,还伴着一丝诱人的乡土味道,心中大喜,满眼是春色.  相似文献   

3.
谢海云 《西部人》2004,(7):14-15
2004年3月中旬,笔者在一家咖啡馆约见了回济南老家探亲的打工妹刘梦丽。别看她仅是位职校毕业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机敏,尤其她在深圳“盯着穷人的需要挣钱”的致富经历,让人耳目一新。以下是她的自述:打第一份工得出结论:深圳富人的钱不好挣2000年从山东省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4.
出生于1985年的刘贤,老家在广西北流市山围镇李村。2007年,刘贤从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次年她在一家知名股份制商业银行云南分行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月薪有多时有五六千元。就在同学们羡慕不已时,刘贤却于2009年毅然辞掉工作回到北流老家,与男友一起种植马铃薯。谈起辞职回乡缘由,刘贤告诉记者:最主要是一直对农业有兴趣,大学里有计划选修了很多农学方面的课  相似文献   

5.
胡珊 《宁波通讯》2023,(2):19-21
<正>2022年12月7日,当母亲笑眯眯地告诉吴婉榕,明天她准备到海创社区参加一场亲子活动时,吴婉榕心中一宽,脑海里旋即浮现出一年前母亲刚从老家成都来到海创社区帮她带小孩时的情景。那时由于人生地不熟,母亲产生了种种不适。但如今,她在社区组织的活动中遇到一大群跟她一样的随迁老人,有了自己的圈子和朋友,生活渐入正轨。  相似文献   

6.
暑假我带妹妹回了一趟老家,老家很远,来回须坐长途。在老家空闲较多,兄弟姐妹都爱看侦探小说,闲来无事就试了一下“水”。嘿,真还别说,侦探小说还真有趣,情节曲折跌宕,迷影重重,思维缜密,没两天,我们都迷上了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7.
她是亿万富翁,却喜欢过荆钗布裙、粗茶淡饭的平民生活;她作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从事核物理工程研究的科技人员,却放弃了多年积累的成果、荣誉与出国进修的机会,两手空空返回了贫瘠、落后的老家……她像她所偶遇的藏医药文化一样神秘;她也像她缔造的“奇正”一样传奇……  相似文献   

8.
挖春     
休假回来,我对文友说:元宵节日的家乡夜空,随意扯下一块天幕来,都会有烟花上面炸响、绽放,组合成绚丽多彩的图案,就如同在老家的土地上,选取任何一个角度,原汁原味的拍切下一段“原创”景来,都可以做桌面一样。老家系平原,地虽碱却养人,  相似文献   

9.
悲智 《走向世界》2014,(13):38-41
这个春天,整个中国因为一位“老阿姨”,倍感温暖。江西莲花县与山东烟台市,因为这位“老阿姨”,串联起了故事。中央电视台马年春晚上,一曲《老阿姨》,多少人的眼睛已湿润;一声老阿姨,多少人的声音已哽咽..这位老阿姨就是龚全珍,她14岁离开老家烟台,却一直对故土念念不忘。她是开国少将甘祖昌的夫人、也是农民甘祖昌的妻子、、她是全国道德模范。她平凡的一生却又不平凡的事迹,承载着近一个世纪的传奇。  相似文献   

10.
《安徽省情省力》2008,(2):46-47
张英,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延玉之父。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相似文献   

11.
<正>母亲从乡下带来一包苜蓿芽菜,在厨房正忙着做。母亲在县城给我带孩子,很难回老家。清明时节,我们专程回老家祭祖上坟,到老家后她首先是忙着到地里掐苜蓿芽,我们全家都喜欢吃苜蓿芽菜。这些年来她腿脚一直不好,双膝跪在地里掐一个上午,让我很过意不去。小时候,母亲在地里掐苜蓿芽时。我要么趴在她背上,要么顺手抓起一把土灌进母亲领口,等她回过神来时我已经欢笑着跑远了,而且还不忘边跑边向空中扔一把土,这是与掐苜蓿芽有关的最欢乐记忆。  相似文献   

12.
生前,她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周凤臣,1905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大户人家,20岁时嫁入本镇杨家,含辛茹苦操持家务几十年。身后,没有进行过任何防腐处理,在香河老家的土炕上这位早已没有生命却有别于一般死人的老人静静地守在儿孙身边十年。到底是什么让她“固执”地“留”了下来?香河老人到底算不算木乃伊?她的出现与她所处的地理环境有没有必然联系?她生前的一些生活习惯会不会成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因素?农家特有的土炕,大红色的褥子,蓝色大襟布衣---她静静地躺着,安详的姿态,让人觉得她似乎沉浸在梦里。就这样,没有接受过任何特…  相似文献   

13.
王雨佳 《新财经》2010,(1):45-45
戴秀英:广东汇利丰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老家出来.在外面打拼了十七年,从打工仔到自己当老板,一直在紧张忙碌中度过。回老家过年,那里的生活节奏缓慢,人也很悠闲,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戴秀英,已经不适应老家的气氛了。  相似文献   

14.
李汝建 《东北之窗》2011,(Z1):64-64
前几日的一个傍晚,我在山林间的小路上散步时,被眼前出现的一束光亮所吸引。我急忙上前细看,原来是一个女人头戴电池灯坐在帐篷前专心绣花。我主动和她搭话,她边绣花边告诉我:"我和丈夫是浙江人,干养蜂已有二十年,一年到头全国跑,哪里有花就往那去。孩子现在已经14岁,在老家由奶奶照顾,只有等到春节时才能回家团聚。去年暑假时孩子来这里一趟,玩的好开心,作为母亲好满足,好幸福!"  相似文献   

15.
"捞小虾"也是一种境界程布惠,湘西瑶族的山里人。大专毕业后,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当她看到城里人很喜欢山里的土特产时,就想到将老家边远山区那些纯天然的山货运到城里来销售。打定主意后,程布惠先是带了一小部分品种来到省城"探路",结果大受欢迎,原因是:这种无污染的山货.正是追求生活质量的城市居民最为喜欢的。  相似文献   

16.
宁笑娟 《魅力中国》2013,(13):101-101
说起豫剧传统戏《火焰驹》,在我们河南老家,真可谓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大多老百姓都能有滋有味地哼唱几句!而我14岁进艺校学习的教学戏,就是其中《打路》一折,每每实习演出都能博得老师同学以及观众朋友们的赞誉好评!随着舞台艺术生活的实践,加上自身生活阅历的不断丰富,‘我越来越感觉《打路》一折有其迷人的舞台艺术魅力。尤其对自己扮演黄桂英这一角色,堪称如痴如醉!剧中人物黄桂英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以及她面对艰难坎坷对爱情的那种勇敢、那种执着,每时每刻都深深地感动、感染着我,总能给我以信心、力量,也让我在求知从艺的征程上不畏艰难,勇于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现代乡镇》2011,(4):118-118
徐小姐五年前从江苏老家“下海”至广州经营皮革生意,经过多年辛苦打拼,目前已经在广州火车站附近的站西路拥有一家皮革档口,以及一批合作稳定的老客户。  相似文献   

18.
乡情     
《东北之窗》2010,(2):62-62
他是一位真正的“草根”画家,没有书香门第的良好家庭环境,没有系统的高等教育做基础,全凭自学成才竟然成为一位知名画家。注重情感是他一大特点.他甚至把自己的作品看做一手带大的孩子,促使他成功的也正是心中的真诚和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山东沂蒙山区的老家,在他心里更是有着重要的位置.在他眼里那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堵墙都是有生命的,都是他的情感寄托,每当说起山东老家的时候他眼中总会泪花闪现……  相似文献   

19.
林敏 《宁波通讯》2013,(1):76-76
周日回乡下探望父母,带着父亲爱吃的猪头肉,母亲喜食的油炸带鱼,一路坐汽车倒三轮的,方回到农村的老家。年逾七旬的老母亲旱已在停车地点等候。自打父亲病了之后,周日回去探望成了我每星期的丛修课。当我从公交车上下来,母亲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如菊花般灿烂。她乐颠颠地说,我就晓得你会这个时候归。你爹还埋怨我出来得旱呢!母亲因准时接住了我,脸上现出如孩子般的得意之色。  相似文献   

20.
年过半百的老李是郑州市郊区一位普通农民,他最得意的是2011年自己靠实力说话,让此前一直在城里打工的儿子毅然决定回归老本行,在老家惠济区承包了5亩果园,开展渔家乐一条龙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