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国际能源署(简称IEA)不经意间披露了最新能源报告《世界能源展望2010》(下称“展望”)中的一部分内容,却引起了境外媒体的极大关注。而这部分内容经过境外媒体的炒作后,就变成了“中国去年已经超美国成为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并且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  相似文献   

2.
7月25日,国际能源署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Birol)在接受美国纯净天空电视台(CleanSkiesNew8)访问时称“2009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  相似文献   

3.
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滦股份”或“公司”)成立于2001年,最初拥有两家分公司,现在已经拥有2家分公司和12家子公司,实现了由省内到省外、由境内到境外、  相似文献   

4.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22-23
美国信息能源署发布了2005年版的《国际能源展望》,对直到2025年的世界能源市场(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及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趋势进行了评估,分析与预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世界能源能支持到2025年。在世界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摆在人们面前的是如何更加合理的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在南沙科技论坛上徐建中院士认为,中国面临能源与环境双重巨大压力,在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时,中国人均能耗必须低于传统发达国家水平,才能保证能源长期供应,科学节能成为能源战略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备受关注的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如期出笼,报告预计在未来23年内,国际油价将上涨到100美元/桶。而与此同时,中国的能源需求增幅将稳居世界第一的位置。  相似文献   

6.
振兴规划: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添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 《西部论丛》2009,(6):81-83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有着国民经济“动力源”和“血液”的美称。相对于传统的常规能源f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而且已经成为21世纪能源开发的新领域,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正是基于此,振兴新能源产业就成为我国陆续出台的众多产业振兴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相信,  相似文献   

7.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 Fund,下称“IMF”)最近的全球地区经济展望地图上,中国被标上了醒目的红色——它的最新报告表明,中国将成为未来几年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并将在2016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8.
王旭 《北方经济》2011,(21):28-30
科技人才已成为当今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放在了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任务的第一位,足见科技人才的重要。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以下简称“宁东基地”)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建设“国家三大基地、一个示范区”的重大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9.
1.严重的大气污染已构成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威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污染严重的国家。1999年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0.91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位;能源消费总量12.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二位;相应的二氧化硫(SO2)、烟尘(TSP)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达到1858万吨和1159万吨,均超过美国居于世界的前列。  相似文献   

10.
“煤炭由于其在全球丰富的资源储量,加快其洁净化开发利用,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应对全球能源危机和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战略选择……”2008年9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太原)国际煤炭与能源新产业博览会“煤炭新产业与资本化高峰论坛”上,山西省煤层气行业协会会长张亮向与会专家、学者阐述了中国发展煤基气态能源产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重压之下,新的可再生能源受到无比青睐。相对价格偏高的太阳能发电和已经接近饱和的水电资源,风力发电(下称“风电”)成为最受追捧的“宠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石油价格暴涨和一次性化石燃料资源渐趋枯竭。迫使人们不得不面对能源危机。开发新能源的任务越来越紧迫。据有关国际组织估计,按现在的生产量,世界石油供应量只能维持50年。天然气也仅仅能够使用50年。某种程度上,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头号问题。战争与和平、资源与环境、发展与停滞,都在能源问题上聚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物质产业迅速浮出水面,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开发生物质能源的“能源革命”。[编按]  相似文献   

13.
王华 《浙江经济》2012,(14):17-19
当前强化能源安全保障和发展能源产业已经成为浙江共识。关键是充分调动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积极性,加大对能源领域的研究和投资,加快整合能源产业链,积极抢占能源经济发展制高点能源是经济运行的血脉,能源问题从来都是战略问题。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崛起,我国能源消费与日俱增,2011年全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达到34.8亿吨标准煤,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  相似文献   

14.
分布式能源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已经成为各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模式。本文梳理了分布式能源的概念和特点,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分布式能源的实践应用经验,研究了分布式能源促进低碳发展的各项效果,并对我国未来的分布式能源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游资逐利的真实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游资”日益成为了中国普通公众,尤其是金融以及诸多大宗商品市场参与者们最为关注的经济词汇之——从A股的“涨停敢死队”到楼市的“炒房团”和能源市场的“炒煤团”,从创业板的爆炒到迪拜世界奢华买楼再到炒房客齐集海南,似乎只要是能“炒”的市场都能觅到诸多“游资客”的身影。现实地看,与流动性紧密相关的游资大进大出对其介入市场产品的价格走势往往会产生极为显著的影响——价格暴涨(催生泡沫)之后伴随着暴跌(泡沫崩溃),在导致市场运行机制失灵的同时,也成为诱发市场恐慌,甚至危机的导火索。  相似文献   

16.
王维 《环球财经》2010,(4):88-91
1974年11月,第一次世界粮食首脑会议上,联合国粮农组织第一次提出了“粮食安全”问题。30多年过去了,这个关系人类切身存亡的大问题依旧没有得到解决。世界上仍有5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以上)受到饥饿威胁,36个国家面临严重粮食短缺,每年几百万人死于饥荒。伴随着诸如转基因等食品卫生和健康方面的争议,全球粮食安全面临着“量”与“质”的双重危机。粮食安全,已经成为人类无法逃避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水电——世界公认的目前可以进行大规模开发的第一大清洁可再生能源,如今,在我国却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我国水电发展受何所困?是认知出现了误差还是当前确实不适合发展水电?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能源趋紧和节能减排双重重压之下,新的可再生能源受到无比青睐。相对价格偏高的太阳能发电和已经接近饱和的水电资源,风力发电(下称“风电”)成为最受追捧的“宠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05,(7):24-26
2004年6月30日,国务院办公会议原则通过了《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国未来解决能源问题的8条意见,其中作为首选的措施就是节能。2004年11月25日,由国家发改委颁布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则意味着创建节能型社会、缓解能源约束矛盾和环境压力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节能已经成为继煤炭、电力、石油和天然气之后公认的“第五能源”。2004年11月2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届中国工业节能发展论坛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要求中国必须建设节能型社会,节能也应像“计划生育”一样,成为基本国策。戴彦德在大会报告中指出,中国2003年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六,但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能源成本。2003年我国能耗已达17亿吨标准煤,占全球能耗的13%。在我国,每千克标准煤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为0.36美元,世界平均值为1.8美元。所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将最终会被证明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并且高能耗的工业增长模式已经引发前所未有的生态污染和环境破坏,这在根本上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  相似文献   

20.
能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之一。在土地日益减少,水资源日益匮乏,石化能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世界各国都把目光投向了沙漠这个令人生畏的地区,期望把看似“取之不尽”的“沙子”变废为宝。多年来,许多国家在传统防沙治沙的同时,也在沙子的工业化利用方面开展研究,尝试用沙子作建筑、环保、防护材料等等,但都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