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能源汽车元年真的到了?4月23日,随着奇瑞S18、比亚迪F3DM、长安奔奔MINI等新能源车型在北京第十一届国际车展集体亮相,畅想绿色未来顺理成章地成为本届展会的主题。新能源汽车元年,也当之无愧地成为2010年专家口中的经典语录。早在2007年,很多企业一哄而上,新能源汽车的炒作一时甚嚣尘上。在这年11月,国家出台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规则》,提高了新能源汽车准入门槛。  相似文献   

2.
在10多年前,新能源汽车开始逐步走进中国百姓家。到2015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推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迅速放量,当年产量超过34万辆,同比增长330%。2015年被称作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爆发的元年,此后数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水平持续走高,一直稳居全球第一。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性能会随着充电次数的增加而衰减,使用年限一般为5~8年,而真正有效的寿命往往只有4~6年。因此,大量2015年前后生产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迎来动力电池“退役期”。大量的动力电池退役,首先要考虑的是环保压力,因为电池中的重金属、电解液溶质、有机溶剂等都具有污染性。如何避免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反而带来“爆发式污染”,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3.
王磊 《中国报道》2011,(6):62-63
近日,在世界各地的汽车展上,各种新能源汽车再次扎堆现身,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事实上,这一点儿都不出乎人们的意料。新能源汽车虽然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却早已是近年来各类国际汽车展上不可或缺的“明星”。在全球油价高涨、低碳成为国际共识的时代,各汽车大国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自身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起飞。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汽车时代,中国始终落后于世界,一个汽车大国却不是强国成为了亿万国人的遗憾;但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极大的可能性。中国人的“汽车强国梦”能否在此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带动性强,制造产业、信息产业、能源产业、材料产业都融合其中,而且发展新能源汽车利国利民、造福子孙。”全国政协常委、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  相似文献   

5.
2014年可谓是新能源汽车元年,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顶层设计,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性新政不断出台,包括政策性支持文件、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已进入可实际操作阶段,对新能源汽车事业的蓬勃发展毫无疑问是有力助推器。应该说又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时期已然吹起了冲锋号角,自然也就把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零配件——锂离子动力电池推向了舞台的中央。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应用问题已成为各国汽车工业积极探索的焦点。全球汽车产业格局正面l临第四轮重构,汽车产品将向安全、节能、环保方向迈进,“新能源汽车”概念也随之成为业界关注重点,新能源汽车成了各国竞相研发的目标和追求。因此,世界各主要汽车生产国和大型汽车公司都纷纷加大了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和应用力度。  相似文献   

7.
郭莉 《首都经济》2009,(9):38-39
“概念”了很多年,“新能源汽车”终于姗姗走近我们的生活。 “形象说来,新能源汽车就是给传统汽车换心脏,四肢、五官都是传统汽车,只有心脏是崭新的。”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项目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一语切中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核心——心脏,也就是比传统汽车更新的动力系统。  相似文献   

8.
现代经营     
《天津经济》2014,(5):82-82
中国一汽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则 2014年4月20日.中国一汽集团在北京车展正式发布了“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战略规划”.进一步明确了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措施,提出要传承历史积累,实践创新驱动.扎实推进“蓝途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一汽“安全、环保、智能”的新能源汽车卓越品牌。  相似文献   

9.
王哲 《中国报道》2024,(4):66-69
<正>“这一轮汽车市场的竞争,应该变成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大浪淘沙,而不是劣币驱逐良币的一损俱损。”近年来,中国制造业的“新三样”——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名片。其中,新能源汽车不仅在国内市场持续火热,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更是扬帆出海,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0.
冯君 《中国招标》2010,(23):3-6
追溯我国对新能源车的探索,至今已有12年的历史。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正式发出通知,启动了旨在“降低汽车排放污染、促进汽车能源多样化”的“中国清洁汽车行动”。12年来,国家对新能源车的扶持政策频出。然而,在大众眼里,新能源车似乎更多地只是停留在概念阶段,与普通人的生活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1.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湖北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创新的新机遇。通过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存量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湖北省新能源汽车存量呈现上升趋势,2028年其购买意愿超过传统燃油汽车购买意愿,未来将成为湖北省汽车市场主流。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效益进行仿真分析,发现消费者环境效益的负面作用是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生产企业经济效益是综合效益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金琳 《上海国资》2023,(5):23-25
<正>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业务板块覆盖汽车全产业链,技术优势明显,产品销量领先行业……凭借这些优势,近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集团”)成功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名单。2022年,上汽集团销售整车530.3万辆,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并率先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双百万辆企业”。  相似文献   

13.
孙菲  陈亮  戴莹琦 《科技和产业》2022,22(10):366-371
“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新四化代表了汽车的发展方向,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共识。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早、发展快。为使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保持既有优势、持续健康发展,在安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和产业布局分析基础上,从政策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优势和不足,进而从产业链和创新链两链融合角度,给出未来技术创新方向和产业支持重点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改变我国汽车工业长期亦步亦趋地跟随在国外先进技术后的现状、实现弯道超越的重要切入点。我省作为经济大省和汽车工业大省,理应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振兴全省汽车工业的战略制高点,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力争进入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5.
金琳 《上海国资》2023,(2):26-27
<正>努力为上海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汽车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2022年,上汽集团销售整车530.3万辆,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并率先成为中国首个新能源汽车、海外市场“双百万辆企业”,其中,新能源汽车热销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稳居全球第一阵营。上汽集团表示,2023年,公司将继续全面推进“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新能源技术路线,强化自主核心技术攻关,进一步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在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40%,  相似文献   

16.
晨风 《中国经贸》2008,(3):58-59
“谁环保,谁生存”的口号将在2008年变为现实。新能源汽车产品及技术储备,成为衡量汽车企业技术实力最重要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稳中向上,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中亚、中东和东欧等地区消费者对购买中国新能源汽车十分“热衷”。随着新能源汽车出口需求攀升,宁波新能源车企“出海”步伐不断加快。宁波新能源汽车“出海”势头强劲近期,中信港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专用装箱堆场内,在宁波海关所属梅山海关关员的监管验放下,场地员工正把一辆辆新能源叉车缓缓驶入集装箱,并对叉车做好绑扎工作,准备把其发往缅甸。中信港通公司相关负责人张鹏说:“如今,从宁波口岸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转场至集装箱码头后,  相似文献   

18.
《中国招标》2010,(12):41-42
时下,“低碳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前不久刚刚落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全世界宣布了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不觉间,新能源时代正加速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9.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际能源日趋紧张、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今天,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被关注的热门话题。就北京的汽车产业而言,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其未来发展的方向。本文介绍了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促进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将迎来发展契机。5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要继续做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5月底前有关部门要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正在讨论中,财政部、科技部、发改委仍需确定最终补贴方案。其中,为引导电动车的持续消费,新能源汽车补贴可能不会直接补贴给消费者,而是转为补贴汽车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