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义务教育政策对农村贫困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评价近年来政府在贫困地区实施的主要的义务教育政策和项目,重点评价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一费制“改革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研究结果表明,学校物质条件的改善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显著影响的,中国目前实施的改善贫困地区学校物质条件的相关政策,例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工程以及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中的相关政策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有效性。但是,农村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仍然面临许多问题。首先,“以县为主“的投资与管理体制在贫困地区的实施面临巨大挑战;其次,教育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第三,诸多政策缺少一个将它们捆绑在一起的有效机制,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因此,应加强各政策和项目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在政策、科技和投入三大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中,政策的地位和作用特别重要。但目前执行的扶贫政策,有的不利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修改。根据我们在广西贫困地区的调查,需要修改的扶贫政策有以下几项: (一)关于大宗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和粮食“三挂钩”政策。贫困山区在粮食生产方面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南疆地区伽师县和岳普湖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施情况的实地调研,分析了现阶段贫困地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的资金压力大、农民参保意识和能力弱等问题,提出了加大对贫困地区“新农保”扶持力度,增强农民参保能力,提高业务管理水平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在叙永、古蔺两个贫困县调查,改革十年虽然有较大的变化和发展,但是与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相比,其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不断扩大。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近几年不少政策“一刀切”,对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有相当程度的影响。一、实行“一刀切”政策的主要表现1.财政分配既予又取。一方面国家制定特殊和优惠政策,给予贫困地区扶持和照顾;另一方面国家采取政策手段,增加贫困地区的负担,致使经济越来越脆弱。1988年,国家安排扶贫贴息贷款(含老、少、边贷款)古蔺县228万元,叙永县200万元,而同期按上年财政收入实绩的10%上交中央借款古蔺县158万元(?)叙允县168万元(?)  相似文献   

5.
农村反贫困战略下的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魏江茹  宋岭 《农村经济》2003,(11):93-94
一、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型”战略的透析多数贫困地区在反贫困中往往提出“资源开发型”战略。在这种战略中 ,“资源”是特指自然资源。因此 ,笔者认为 ,这种战略开发思想不仅未充分研究开发方式 ,并且也没有考虑到资源的深刻内涵和外延 ,明显忽略了其它资源 ,特别是人力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如果说 ,贫困地区完全无视人力资源在脱贫中的作用那是不恰当的。贫困地区在制定战略时通常会提出人才引进措施 ,但是这些政策往往流于表面 ,而且根据人力资源理论 ,具有高素质的人才不会自动主动流向条件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 ,以目前而言 ,事实确也如此。…  相似文献   

6.
走向大扶贫     
区域政策、行业政策、社会政策都在努力向“三农”倾斜,不同渠道进入贫困地区的资金明显增加。相对于过去主要依靠经济增长拉动和专项扶贫计划推动的局面,一个“大扶贫”的工作格局正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三农”问题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我们认为“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国对“三农”所采取的岐视政策 ,表现在 :就农业来说 ,我国对农业发展没有有效的支持政策 ;就农民来说 ,户籍制度使农民在我国成为实事上的二等公民 ;就农村来说 ,在农村的各种企事业单位都存在着与城市企事业单位的不平等竞争 ,例如农村信用合作社在金融体系中的尴尬地位。张元红针对近来对农村信用社改革方向和发展模式的一些争论 ,以大量的实地调查资料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与效率》进行了分析 ,认为贫困地区的信用社应实行产权…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DID)方法,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的设立为政策冲击,检验了区域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政策使贫困地区城乡居民总体收入提高23.3%,静态上缩小了贫困地区与一般地区的收入差距;同时,“惠农”效果十分显著,扶贫政策使农民收入提高24.0%,促进就业、支持农业生产、提高人口素质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等是扶贫政策发挥作用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整体上扶贫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政策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贫困地区城镇居民收入未显著增加,可能是由于当地未产生足够的非农就业机会。本文为厘清区域扶贫政策作用渠道,评估政策效果提供了实证依据,亦可为相关部门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的经济运行,是靠国家财政扶持维系的。事实上,在贫困地区,如果能对国家补助进行有效管理,辅以特殊灵活的政策,是可以获取较好的经济实效的。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特别财政政策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这一命题,并就此问题略加阐述。一、财政扶贫的反思扶持贫困地区积极发展生产,是我们党的一贯政策。建国30多年来,国家财政以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对贫困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据统计,从1980年至1986年,国家预算共安排支援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40亿元,应该承认,这些投资,对于促进贫  相似文献   

10.
<正>贫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交易的实践,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提供了经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国土资源部研究出台的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深度贫困地区节余的增减挂钩指标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内跨省域流转使用。这为深度贫困地区破解贫困之道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支撑。实现跨区域交易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1.
山西素有“小杂粮王国”之称。把小杂粮作为一项产业开发,不仅是促进贫困地区粮食稳定增长、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而且将成为我省广大地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看“王国”,按照市场建“王国”,完善政策保“王国”。  相似文献   

12.
<正>在贫困地区发展现代渔业,由于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发展水平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等条件限制,发展过程中的困难更多,加快渔业发展的期望更加急迫,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与全国渔业同步实现小康的任务更加艰巨。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行,沿海支持内地、东部发达地区支持中西部落后地区的产业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巴西、印度及泰国的贫困地区经济开发战略及相应的开发政策为研究对象,力图通过对两种战略产生的背景和开发政策实施过程的分析,揭示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一般规律。一、贫困的概念及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现状。二、基本需求开发战略。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先后选择了这一战略,“绿色革命”是其核心内容。它对解决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粮食问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却未能解决  相似文献   

14.
《农村经营管理》2004,(7):14-15
本刊讯2004年3月17日,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出《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关于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从2001年开始,在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的“一费制”收费办法,对规范学校收费行为,治理学校乱收费,减轻农民负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贫困地区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拥护。为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收费管理,治理教育乱收费,切实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落实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确保义务教育持续、…  相似文献   

15.
开发利用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本文探讨了与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多个相关问题:贫困问是与人力资源的关系;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多元化模式;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瓶颈与对策;“人口红利”、“教育红利”和“人才红利”;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参与者;农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层次性和部门分工。  相似文献   

16.
有关贫困地区信用社发展的几个政策问题黄绍经贫困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和经济发展严重滞后,当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环境一直都很差,然而,贫困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处于“八七”扶贫攻战的最前线,担负着扶持广大贫困农民摆脱贫困,走向...  相似文献   

17.
论反贫困中的逆向激励与政策纠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激励反应”这一基本经济学要义的基础上,对世界反贫困实践中的逆向激励问题、尤其是中国贫困地区多年来“争当穷人”的怪现象做了深入剖析,并提出了政策纠偏的初步建议——将有限的扶贫资源赋予“发展的穷人”,而不是简单地给予贫困者。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扶贫政策的不断推进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乡村治理体系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却也面临着严重的信任危机。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6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1045户农户数据,采用多元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及劳动力市场的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农户乡村治理体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均对中国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造成了严峻影响,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差序格局”。其次,相较于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地区社会信任稳态的冲击,劳动力市场排斥对农户的冲击影响范围更广,影响程度更大。最后,当精准扶贫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对农户造成双重排斥时,农户社会信任将出现系统性失衡。因此,一方面要提高贫困人口识别精度,调整扶贫资源分配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地方性市场培育;另一方面要鼓励并保障农业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及充分就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以提高农业人口收入并扩大农业部门就业,进而缓解制度及经济双重排斥对中国贫困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冲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西北A省、B自治区两个贫困县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国贫困地区农民的粮食安全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农户粮食自给不足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人多地少和农户出于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导致的种植行为市场化;农户在选择解决家庭粮食自给不足的手段时,市场购买成为主导性手段,贫困地区农户呈现出明显的粮食消费市场化的特征;通过生产、就业、交换和转移四大手段后,绝大部分农户都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但也有一小部分农户仍然存在粮食不安全问题,这部分家庭中存在阿玛蒂亚·森意义上的“家庭内部剥夺”现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完善贫困地区农民粮食安全的三类政策。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所列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其所实施的金融政策为例,利用断点回归模型研究农村金融对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村金融发展对深度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贫困发生率越高的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的正向效应最大。提出了继续实施扶贫贴息政策,增加贫困地区扶贫贷款项目;大力发展深度贫困地区农业保险事业,积极推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为农业生产经营提供有效保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