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治政府是政府行为合法化的表现,也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快政府法治化建设的方向,和谐社会作为政府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既需要法治政府提供保障,又为法治政府的建立提供环境支撑,十二五规划初期,以法治政府为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才能推动我国和谐社会的深入发展。一、法治政府是和谐社会的保障法治政府要求政府的行政活动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如何充分发挥和谐法治的功能:第一,和谐法治能够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第二,只有和谐法治才能实现社会控制效应最优化.  相似文献   

3.
段海峰 《特区经济》2008,(9):255-256
在"全民医保"口号提出,并逐步落实的今天,如何保障医保的正常、理性运行,防范其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了,这是"全民医保"能否实现并达到其功效的关键,为此,笔者从医保中存在道德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得出只有建立健全社会医保中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全民医保"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实质是"人治"文化。本文在界定了法治文化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由传统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转型过程中其法治文化的精髓及其构建路径,对于弘扬法治精神、推进法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社会转型期中国法治文化的构建路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加强对国家权力的监督以及保障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邓玉娇案的相关报道对案情的描述足以刺激一些人的大脑神经。在既有司法体制下,公检部门才能够对案件提出合法的证据,而公众却只能从新闻报道和警方通报上了解案情。这也就是说,人们可以对有关部门提出质疑和批评。却不能干涉警方独立办案和提出结论,更不用说越过司法体制,以自己的判断和结论来实现正义。  相似文献   

6.
蔡小娥 《魅力中国》2014,(19):28-28
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时期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社会矛盾化解,就必须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矛盾的根源,探究社会矛盾化解新机制的路径。以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7.
反腐倡廉一直是我国的艰巨任务,也是人民的根本要求.实践证明,根除腐败这颗恶性毒瘤最好的工其是法律,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腐是当下反腐倡廉最明显的特点,也是目前构建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最佳模式.目前我国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存在诸多缺陷,本文立于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角度,从预防机制、监督机制、惩戒机制以及问责机制四个方面分析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丹 《黑河学刊》2011,(7):84-86
市民社会的构建是西方法治成功的关键。我国历史上并未发展起来法治,也不具备市民社会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当代我国市民社会的培育与法治的发展受历史与现实因素的制约,不可能自发产生。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在我国发展法治,就必须培育和发展市民社会,并使其发挥对法治进程的基础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贻石 《黑河学刊》2012,(10):56-58
法治文化是法律与文化的有机融合,既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又有各自特征的渗透、融合;既有传统性的价值可供继承,又可随着改革的步伐赋予新的内涵。法治文化作为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精神意蕴和心理基础,是法治社会中最高层次的理念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余华 《魅力中国》2014,(11):296-296
习主席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这一论述对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运用法治思维的明确要求。今年3月30日,广东省茂名市发生了反芳烃(PX)项目游行示威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事件过程中,茂名市坚守法治思维,严格依法行政依规处置,成功遏制了矛盾冲突激化,避免了事态升级,对部队管理法治思维的构建和运用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法治和改革是当今中国的两大发展主题,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改革的攻坚期,我国必须以法治思维凝聚改革共识,以法治方式规范改革举措,提高改革的持续性和实效性。法治式改革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下,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真正实现从管理国家到治理国家的新跨越,真正汲取依法治国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制度红利。  相似文献   

13.
在人均GDP达到1000至3000美元这个阶段,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矛盾处理得好,国家就可能较顺利地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反之,结果就是社会利益格局的严重失衡,社会问题不断增加.社会分化日益加剧,甚至使社会陷入倒退。当前我国正处在历史性的经济社会转型中,“黄金发展机遇期”与“社会矛盾凸现期”的特征并存。本力求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社会问题,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法治路径,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15.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状态,如何实现和谐社会也是人类探索的重要历史课题.党中央提出建设和谐社会是顺乎历史之要求、人民之呼声.社会的治理有人治和法治之区分,现代社会治理走向法治,建设法治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之应然选择,同样,法治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基本要求.推进法治建设,当前必须逐步树立法治理念、追求和实现司法公正、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16.
常瑜 《理论观察》2007,1(2):50-51
市民社会就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追求多元化和民主的社会。这种社会为法治的成长创造了适宜的社会环境。市民社会孕育自由、平等的法治理念,促进法律形式化,市民社会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7.
宋圭武 《发展》2014,(8):5-5
正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的思路,对深化改革具有重大意义。改革只有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推进改革深化。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有利于实现改革手段与目的的有机统一。当改革的目的与手段有机统一时,可以有效避免改革异化。以法治思维推进改革,有利于实现改革的有序性。改革必须建立在有序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改革的效率性。而以法治的思维推进改革,可以有效发挥法律强制性和规范性的优  相似文献   

18.
19.
罗钢 《乡镇经济》2003,(4):38-40
法治观念、法治社会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而中国与西方不同,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人治”观念根深蒂固。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虽有进展,但人们的法制观念仍十分淡薄。我国必须根据自身的生产力状况、历史文化背景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模式建构法治社会。“如果一个国家严重缺乏民主政治、商品经济传统,缺乏对法的信仰和遵从的广泛社会心理基础,法的自然演化是困难的,最有效的方式无非是在充分认清法治规律的基础上,靠国家有计划、有目的地去推动它,通过国家‘强行推动’有步骤地把法治导入社会。”“依法治国,建…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法治是其前提和保障.因此,推进法治滨海建设,要做到强化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公平正义;纳入考核指标,完善考察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