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舆情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所谓的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如果把中间的定语省略.舆情就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是对自身利益需求的一种诉求和表达.  相似文献   

2.
孟崴  张冬梅 《黑河学刊》2013,(4):177-178
社会舆情可理解为:社会民众以媒介为载体,对社会公共事务及其动态过程所体现出的个人的情绪及个人意愿、态度和意见的总和。社会舆情具有"社会危机预警器、温度计、传声筒、减压阀、社会幅标"等作用。  相似文献   

3.
社会舆情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是社会发展状况的温度计和晴雨表.任何一次群体性事件、经济危机或政治风暴,都能从舆情中最先发现异常的信号.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舆情,是将危机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4.
房波  FANG Bo 《理论观察》2007,(5):26-27
和谐社会的构建包括社会的各个领域,除了经济,政治,军事等传统领域外,社会民众对社会的心理认知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从各种社会冲突的心理缘由入手,分析社会冲突产生的心理机理,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努力提高政治文化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预期值作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张烜华 《改革与开放》2012,(14):142-143,14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网络科技的日新月异,大学生舆情逐渐突显出强大的影响力.由此,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大学生舆情的诱导因素主体本身特点,中介事件,社会环境,传播途径等人手,分析了大学生舆情对思想政治教育从主导功能能,教育方法和教育领地方面的新要求,最后以课堂教学,心理健康疏导机制,方法的隐形和扩大领域四方面提出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近十余年来,日本民众对华感情日趋恶化。这种状况的出现固然是多重复合因素使然,而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无疑是受到日本对华舆情变动的深刻影响。若将分析的触角深入到日本的社会传播领域,并以受众的社会心理、媒体造势和“意见领袖”的议题导向三大基本要素作为建立舆情分析的逻辑框架,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导致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是由于中日实力对比的长消造成了两国国家行为体互动模式的变化。日本对华舆情的变动,其实质乃是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动在日本国内社会传播领域的一种折射反映。  相似文献   

7.
近十余年来,日本民众对华感情日趋恶化。这种状况的出现固然是多重复合因素使然,而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无疑是受到日本对华舆情变动的深刻影响。若将分析的触角深入到日本的社会传播领域,并以受众的社会心理、媒体造势和“意见领袖”的议题导向三大基本要素作为建立舆情分析的逻辑框架,通过对相关变量的深入分析后不难发现:导致上述状况的深层原因是由于中日实力对比的长消造成了两国国家行为体互动模式的变化。日本对华舆情的变动,其实质乃是国际体系结构的变动在日本国内社会传播领域的一种折射反映。  相似文献   

8.
问题提出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起点,而技术价值的社会实现是技术发展的归宿.从起点到归宿,完成了技术发展的一个周期,形成了经济的、政治的或文化的后果,对社会产生了种种影响,这必然引起人们的种种看法.技术所完成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构成人们对技术价值反思的对象,形成对技术价值合理性进行社会评价的内容.对技术的社会评价,是对技术的价值衡量和判断,它作为对技术的动机和后果的一种价值判断,使人产生了对待技术的态度:肯定性的评价会引导人们去积极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否定性的评价则会对技术的发展产生阻力,从而形成对技术发展的不利性制约.  相似文献   

9.
社会问题的解决可以依靠制定法律、实施行为管制或者采用柔性干预策略改变民众个人行为.作为柔性治理策略的代表,说服是通过影响民众的认知从而改变其态度和行为.采用说服的柔性方式干预和改变公众的不理性、不科学的行为,获取公共价值的最大化,是政府的职责所在.与通过制定法律或者利用国家强制力来改变民众的行为相比,利用最新的网络渠道,以政府主动推送的方式向民众传递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信息,改变民众的思想进而改变民众行为的做法,成本较低,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师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挑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网络舆情的挑战,需要构建基于网络的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1.
网络媒体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已逐渐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舆情对社会稳定和政治生活秩序的影响与日俱增。大数据的应用为政府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对大数据研究的价值、网络舆情管理的技术手段及难点、舆情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评述,并提出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今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出现,人们表达舆情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但随之而来,由舆情引发的社会矛盾也逐渐增多。特别是舆情反转事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民众自身的内部原因所造成的。表现为舆情主体自身缺乏舆情素养,不能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舆情客体缺乏舆情应急素养,不能及时的应对舆情危机。因此,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舆情素养在舆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文章基于社会上的多个舆情反转事件,分析了舆情素养的概念、内容及构成。从时代要求、舆情主体、客体和舆情空间建设四方面探讨了舆情素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问题提出   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起点,而技术价值的社会实现是技术发展的归宿.从起点到归宿,完成了技术发展的一个周期,形成了经济的、政治的或文化的后果,对社会产生了种种影响,这必然引起人们的种种看法.技术所完成的发展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构成人们对技术价值反思的对象,形成对技术价值合理性进行社会评价的内容.对技术的社会评价,是对技术的价值衡量和判断,它作为对技术的动机和后果的一种价值判断,使人产生了对待技术的态度:肯定性的评价会引导人们去积极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否定性的评价则会对技术的发展产生阻力,从而形成对技术发展的不利性制约.……  相似文献   

14.
政治合法性就是社会成员基于某种价值信仰而对政治统治的正当性所表示的认可,是政府基于被民众认可的原则来实施统治的正统性或正当性.近代自然法和社会契约理论从理论的角度论证了政治政治的合法性,并因些对现代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情作为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发展速度迅猛、影响范围广、群体性特征强等优点。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自媒体的发展将网络舆情推到了新的阶段。学术界从不同角度研究在此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发展呈现出的新变化,并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当前自媒体背景下网络舆情的发展现状以及相关概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今后网络舆情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的政治认知是形成和发展其政治态度、政治情感的认识基础,大学生群体是否认同和拥护我国政治制度,是否有正确的政治认知,直接关系着整个国家政治的发展前景和社会稳定。了解大学生政治认知的现状,究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对于大学生政治认知的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联系的畅通性,大学生的思想变化频率加快,对各种社会现象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判断,但由于大学生本身的价值观及意识形态尚未完善,加上网络信息的不对称涌入,容易使大学生对各类舆情的判断缺乏客观性及理性,特别在高校内部,舆情引导做不好,很容易演化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如何对大学生思想进行引导,进而把控大学生思想动态,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本研究建立了大学生舆情变化的元胞自动机模型,并通过分析得出一些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对大学生舆情引导提供了相关对策,研究结果对如何更好的开展大学生舆情引导工作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像"甲流"、"汶川地震"这样的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给人民生活和国家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温度计",它能够在第一时间测量出各种突发事件后的社会温度,从而为党和政府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所以应重视和研究突发事件产生的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网络舆情在突发事件公共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它对公共决策的影响方式,为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公共决策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日益强烈的公众权利诉求致使网络舆情趋向多元化,政府部门在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引导处置上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引导不善,极易产生舆情二次发酵,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政府部门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研判与引导,及时化解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国家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当前政府部门在网络舆情引导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做好网络舆情监控预警、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与健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管保障体系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稳定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好高校网络舆情安全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网络舆情事件事发突然,诱发因素和种类复杂多样,对高校以及社会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舆论影响。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置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