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牧民定居应合理集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束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告别黑帐房住进温暖舒适的土木房,这是改革开放以来草原上发生的革命性变化。国家实施西部大战略以来,广大牧民群众再一次焕发出了高涨的建房积极性,定居工程发展十分迅猛。  相似文献   

2.
3.
新疆牧业依靠得天独厚的草原资源,按照传统方式发展牧业,为所需的肉产品提供丰富的牛羊资源。但是这种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随着人口规模的增长逐步表现出固有的弊病。本文针对目前我国提出的定居兴牧和定居富民工程问题,从新疆富蕴县的实践角度进行考察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云深 《中国西部》2012,(1):118-119
12月已是名副其实的寒冬腊月了,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千百年来,气候恶劣的藏区牧民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风雪交迫的时候,孩子冻得直哆嗦,老人冻得直搓手,生起火都无法抵御寒冷,前面烤热了,背后是凉的,睡觉时盖几床棉絮都冷,那种日子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相似文献   

5.
乡村旅游是贵州旅游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乡村振兴战略在贵州的实现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中提出来的,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的战略构想,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建立与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机制,是贵州乡村旅游向规范化、产业化方向持续健康发展的必有之路。  相似文献   

6.
首先分析了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资源概况,从黑龙江省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条件出发,推出依托不同资源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挥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突出文化内涵、强化设施配套、鼓励农民参与和重视旅游环境保护等发展乡村旅游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牧改居"工程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Y村进行调查,发现牧民定居后出现以下情况:草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乡村多元驱动态势明显。但Y村在实现"安居"向"乐业"转变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问题:生计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不适应,劳动力素质难以适应城镇化、工业化要求,发展多元经济驱动产业的同质性竞争严重,特色产业定位不准等。为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建立草畜联营合作社,合理界定草场产权,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人力资本的开发,推动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强产业联动,推动"1+2+3"产业的融合发展,探索建设新型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8.
牧民改变传统的游牧方式,实现定居不仅关系到草原生态恢复,而且关系到边疆地区发展.稳定定居工程可以促使牧民转变生产方式的同时,实现脱贫致富.文章通过对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定居整体情况及牧民定居后生产、生活方面的现状和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调研,总结该地区近年来稳定定居牧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做法.结合阿勒泰地区定居牧民现状,提出阿勒泰地区牧民定居后续产业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随着牧区草场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实施牧民定居工程成为解决新疆"三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新疆Y县A乡白村和江村的实地调查,在由基层政府和牧民共同参与实践的牧民定居社会过程中,牧民定居后的生产适应状况对牧民定居整体社会适应性具有十分显著的影响。生产方式的转变、抗拒自然灾害的适应能力、劳动力转移、经济收入结构的多元化趋势等表象反映出牧民定居工程需要化解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民族学的角度出发,以青海藏区定居牧民的生计模式适应性为主题,并以一个社区个案为切入点,探讨了当前牧民定居之后的生计发展与适应状况,认为定居牧民的生计方式正逐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较为单一的生计方式开始逐步向多元化的生计方式转变。但是,由于定居牧民受传统生计方式以及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其面临着对新的社会生产环境的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促进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发展,海南省提出了“大区小镇”旅游规划和开发模式。本文就“大区小镇”的模式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探讨,通过实地调查和研究,总结分析了其对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了相应的乡村旅游的规划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云深 《中国西部》2012,(1):116-119
12月已是名副其实的寒冬腊月了,凛冽的北风呼啸而来。千百年来,气候恶劣的藏区牧民一直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风雪交迫的时候,孩子冻得直哆嗦,老人冻得直搓手,生起火都无法抵御寒冷,前面烤热了,背后是凉的,睡觉时盖几床棉絮都冷,那种日子简直就是一种煎熬。  相似文献   

13.
依托全域旅游,通过"旅游+"融合发展理念,创造出适应全域旅游特征的旅游新形态,从而丰富旅游内涵,促进其相关产业发展,提升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从行业与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切入点,重点提出了各相关产业的融合构建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14.
王丽 《发展》2018,(11):63-65
全域旅游是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它通过资源全域整合、产业全域融合、管理全域协调、服务全域覆盖,实现做强做大旅游产业并带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洛阳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淀积深厚,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坚实的基础和独特的优势。但目前洛阳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时空布局、产业结构、产品体系和公共服务都有待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16.
17.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了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之后,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并借鉴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乡村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开发和经营,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几种基本模式,但仍不同程度地存在旅游产品初级、服务粗放、经营管理不善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善,要着力研究进行深度开发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现实背景介绍和样本选择的基础上,分析了农家乐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路径及建议。要以美丽乡愁为魂,"差异发展+整体合作",增强农家乐发展的活力;以现代元素为纲,"现代生活设施+现代生活理念",提升农家乐的魅力;以系统产品为链,"特色产品+游客创造",串起农家乐的吸引力;以传统文化为根,"地方特色文化+文化礼堂建设",增强农家乐的塑造力。  相似文献   

20.
牧民定居工程的经济社会效应——基于玛曲县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牧民定居是游牧民族转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前提。本文在对甘南玛曲县牧民定居工程进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牧民定居工程的经济社会效应,并对牧民定居可能引致的一些不确定后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