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问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对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全面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  相似文献   

3.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尊重人作为管理人的中心内容;营造良好人际关系、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在和谐校园的构建目标上,应实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相协调,历史感和时代感相统一,体现制度化与人性化兼备的统一以及规模结构与质量效益的协调。  相似文献   

4.
魏莉 《新西部(上)》2013,(11):25-26,3
文章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在此基础上对构建和谐新疆的若干理论和方法论问题进行探讨:新疆和谐所追求的结构和谐,就是要形成一个公平合理并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机制;首先,构建和谐新疆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激活社会要素,使社会充满活力;其次,构建和谐新疆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建设和发展相统一的社会结构;最后,构建和谐新疆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安定团结的最佳功能。  相似文献   

5.
田雁青 《发展》2009,(8):33-3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作为经济社会还比较落后的合水县,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在新农村建设中认真处理好“四个关系”,才能实现全县的科学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在不折腾中搞建设谋发展。第一,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第二,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新发展观。这种新的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就是要按照统筹城乡发腱、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证。 新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原则。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以民为本也是一个工作指导方针,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民为本还是一种精神境界,要  相似文献   

8.
王焕平 《魅力中国》2010,(17):46-47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从字义上看,“和”字为象形字,最早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庄稼边奏乐看书;反映出历经战乱的人们对于社会稳定、悠闲自得的追求。“谐”者,相合也,有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既有先秦时代诸子百家仰慕的“天下大同”的和谐社会;也有以后“盛世”的和谐社会。当然,传统的和谐社会与“民主法洽、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着诸多的不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具有独特的时代意蕴,它历史地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深刻挖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内涵,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实现和谐社会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一个重要而又独特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有利于正确认识和贯彻实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有利于高校实现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和校园稳定;有利于激发活力促进大学生和高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青年是基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一个概念,强调青年群体达到了物质基础坚实、成长发展顺利、思想道德高尚、群体内外和睦、权利保障有力的和谐状态。作为和谐社会构建的子命题,培养和塑造和谐青年,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眼于青年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各种制度安排,构建强有力的涵盖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学校、家庭、传媒等的社会支持体系,为青年提供物质保证、良好教育、权利救济,营造青年内心、青年群体之间、青年与社会之间、青年与自然之间和睦共处的氛围,创建青年积极向上的精神世界,满足青年的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实现青年群体的全面和谐。  相似文献   

11.
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高校育人实践的重要内容。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校育人体系,既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需要,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既是科研育人的载体抓手,又丰富滋养了校园文化。其意义表现为有助于汲取奋进动力、凝聚科技力量;有助于树立模范榜样、强化正面导向;有助于提升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其实现路径而言,要坚持解读科学家精神内涵、让学生领悟爱国奋斗要义;坚持继承前人优秀血脉、使学生树立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致力于新时代发展、向学生讲好身边楷模故事;坚持完善“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对学生重视“关键点”教育。  相似文献   

12.
王敏 《理论观察》2012,(3):54-55
以人为中心就是一切以人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都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引领都市文化的创新和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都市文化建设最终目标——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的制度安排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文章认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制度安排经济权利的社会原则;社会主义实行的应该是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切实做好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安排,其在实践中的表现必须是有利于人能够自由、平等、共同、可持续和和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着科学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丰富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高校应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不断更新理念,探索有效的途径,努力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在当今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肾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增强自觉性;要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一切服从发展;要坚持“三个有利于”的价值标准,用“三个有利于”来检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其目的就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凸现了工会组织的功能、作用和地位。全面正确地理解、宣传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对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动工会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确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教育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这就从教育内容上规定了素质教育的性质,即要求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它不是单纯地为升学作准备,或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人是社会的人,作为社会的人必须具备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教会受教育者如何做人应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坚持把职工群众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把组织的需要和个人需要结合起来,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维护和实现好职工群众的基本利益,充分发挥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19.
傅照国 《西部雅安》2003,(11):15-15
使“社会更加和谐”,这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社会和谐实际就是人际关系和谐,就是人与人之间要讲亲情、友情、爱情;要使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成为人们自觉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习惯和风气。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自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将这一发展观引入社会保障领域,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城乡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等统筹协调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