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事件     
《市场论坛》2005,(2):4-4
中央企业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总资产超9万亿元,2004年来第六次加息,美联储再次提高利率25点,美国加息,中国外汇储备受惠,美国商务部:去年美国贸易逆差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2.
邹毅 《国际市场》2007,(5):61-61
又见央行加息。这是继2004年10月以来的第五次央行加息。仔细分析加息因素:CPI指数走高、对外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等一系列最新的宏观经济数据是直接的导火索。同时,关注国际证券市场的人也都不会忘记,近期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波引发美股大跌,从而在全球资本市场上产生蝴蝶效应。  相似文献   

3.
《四川物价》2004,(12):41-41
阅读:据《北京晨报》报道,在不久前召开的“2004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光大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分析,加息周期会持续接近两年的时间,累计加息幅度会在1.5到3个百分点。通过分析经济运行周期,高善文指出,中国经济大约需要两年或两年半时间来实现一个减速的过程,最终恢复经济总量平衡,该过程除了需国家财政政策支持外,还需辅以加息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4.
程实 《商界》2006,(8):94-94
目前,中国经济看起来虽然赏心悦目.但如,果角更宽广的视角加以审视,这种“刀刃上的完美均衡”之中还是有三个隐忧。 隐忧之一在于货币政策的“模棱两可”。当欧洲、加拿大、日本央行、关联储已经纷纷加息或准备加息之时,中国人民银行在银根松弛的背景下.并没有即刻加入这场加息大潮。中国货币政策的“模棱两可”给市场带来了更多的担忧,让政策调控一定程度上丧失了主动性.也可能让中国受到通货膨胀国际传导的负面影响。给物价稳定带来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一个月内第二次加息 此轮利率调整是今年8月22日第四次加息以来一个月内第二次加息,期间只隔25天,创央行历次利率调整间隔最短记录。央行表示,此番加息旨在加强货币信贷调控,引导投资合理增长,稳定通货膨胀预期。8月份国内CPI延续前6个月不断攀升趋势,同比上涨幅度高达6.5%,为今年月度最高涨幅,央行加息也成为市场普遍预期。  相似文献   

6.
我国央行越来越重视利率在经济调节中的作用。2006年4月28日,央行宣布再一次加息。本文就是以这次加息为背景,分析此次加息的背景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骏  文杰 《新财富》2006,(9):14-15
央行最近宣布从8月19日起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27个基点,这种“对称”加息的方式以及选择在本季度加息都符合我们的预期。除了经常提到的加息可以抑制过度投资和贷款增长外,我们还从这次加息行动中发现了其他几个有趣的暗示。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学术)》2004,(7):90-90
进入6月份以来,随着CPI数据公布,加息问题又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业界人士对是否加息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从目前央行态度和主流观点来看,近期内.央行暂时不会采取加息方式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9.
温泉 《财经界(学术)》2011,(8):34-35,37
为了抑制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我国央行在兔年伊始便采取了加息的措施。通过上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来遏制CPI的上升。然而加息其实也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一方面担忧通胀,即“负利率”;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国际热钱的忧虑,以及经济增长的信心。文从央行此次加息对抑制通胀、对楼市以及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几方面展开分析.探讨了息的利弊及其能否根治通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从3月18日起上调,其中,一年期以上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 加息缘由:把握经济金融运行趋势的预调 2月份的经济金融数据刚一披露,央行就亮出了加息之剑。加息,是为了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  相似文献   

11.
加息:是波澜不惊还是地震来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中国市场》2006,(10):40-41
半年内的第二次加息悄然而至已经近两个月了。它是中国今年经济发展的分水岭?还是令中国老百姓的利益由此变化的地震?或者,它只是一次加息,就像曾经的和未来的任何一次加息那样。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半年之久的人民币加息问题终于尘埃落定。10月28日晚间6点中国人民银行突然宣布,从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物基准利率0.27%,并放宽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和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据了解,这是央行九年来第一次加息,也是此前连续八次降息后的一大转折。加息后,个人住房公积金利率、个人住房商业贷款利率等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利率也相应调整,中长期上调幅度大于短期。此前关于是否加息的辩论非常激烈。反对者认为加息并不能解决经济运行的结构性矛盾。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结构性矛盾,有些行业、领域确…  相似文献   

13.
从时点的选择上,经济的加速及通胀的高企往往更容易成为触发加息的因素,从加息的幅度上看,加权之后的存款负利率水平可成为一个可能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外汇市场悬念不大。如果美联储在1月前后停止加息的话,市场普遍认为美元将再次走弱。这一切都取决于“加息”是否停止。加息一旦结束,外汇投资者们的投资策略也将和以往不同,尤其是选择银行外汇产品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选择期限中长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这次宏观调控的指导思想是优化投资结构,是一种“点刹车”,而加息则是全面收缩的做法,这使得央行对加息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0月底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这是中国9年来首次加息。在是否加息的争论持续将近一年、经济运行指标出现拐点之际,央行这一决定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我们充分肯定此次利率政策调整所表明的市场化取向,同时对其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此次利率上调的幅度不大,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较为有限,但由于存在较为明显的持续加息的可能,因此加息预期会影响居民对未来收入支出的心理判断。  相似文献   

18.
尚晓阳 《四川物价》2004,(11):11-12
经济学家陶冬:我个人认为加息势存必行。加息并不意味着收紧,只要让利率回到正常水平就可以。  相似文献   

19.
尹娟 《理财周刊》2006,(10):26-28
又加息了,“房奴”们又要为房贷和房贷利息的调整而烦心了,更有些人在筹措资金,“勒紧裤腰带”准备提前还贷,以缓解加息之痛。[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工商》2004,(12):16-16
在近日举行的2004国发经济形势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指出,通货膨胀面临三个新的压力。不过,尽管面临通胀压力,目前利率也较低,但却不一定非得加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