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12"灾后强劲复苏的汶川县旅游经济近两年遭遇发展瓶颈,本文在筛选影响其县域旅游经济发展主导因子和辅助因子基础上,以省内四大旅游强县的因子评价结果为依托导出四川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四种模式,通过旅游资源单体打分法和区位商分析法确立符合汶川现实情形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市场运作型模式,并结合实地调研的情况对汶川发展市场运作型县域旅游经济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议。  相似文献   

2.
周霄  肖智磊 《江苏商论》2007,(10):90-91
县域旅游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关系到一地县域旅游发展的水平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践证明,经济欠发达县域和经济发达县域在旅游发展模式的选择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本文以河南栾川和江苏常熟为例,在透视两地县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两地的县域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程文琴 《中国市场》2012,(41):113-114
本文在县域旅游经济的定义及作用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广西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探讨了目前广西县域旅游经济的几种基本模式,为今后广西县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4.
邵丹丹 《市场周刊》2020,(20):0112-011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各个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也在慢慢调整,其中不少县域就将发展旅游业作为出路,并且由此发挥县域旅游经济对于农村经济的带动效应。从这个角度来讲,正确看待县域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策略,确保县域旅游经济与农村经济处于和谐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建水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在西部大开发桥头堡战略的大背景下,在建水县实施"农业富县、旅游强县、工业大县、教育名县"的大舞台上,建水低碳经济发展面临新形势,建水旅游低碳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发展需要新选择。本文将建水旅游业放在县域低碳经济发展的大局中,分析县域旅游资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及开发模式等,为建水县旅游业发展找到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各地县域经济改革试点工作轰轰烈烈的开展,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也日益成为探讨热点。本文深刻分析了国内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了国内四种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下相近规模典型县市的发展历程,对江西丰城市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丰城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际经验借鉴下的武义温泉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俊 《北方经贸》2012,(4):124-126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温泉养生旅游产业正悄然崛起,浙中地区尤其是武义具备了良好的温泉养生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武义县如何大力发展温泉养生旅游,借鉴日本等国际发展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具有武义特色的温泉养生旅游发展模式,助推金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全域旅游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推动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文章整理全域旅游和县域经济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在河南行政区域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利机遇,分析全域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提出树立精品乡村、建立共享共建监管机制、创智慧化平台,实施精准营销、发挥"旅游+",延伸旅游产业链、发展旅游养生产品,完善健康服务体系等途径,来实现全域旅游对县域经济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战略思想,其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西部地区的陇西县为例,通过对该县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其经济发展的路径,提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产业化经营、创造良好投资和融资环境等措施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县域经济发展便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逐渐成为省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县域经济是具有行政区划特色的区域经济,能够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构建起纽带,县域经济得到较好发展,不仅能够增加农民的收入以及县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收入,还能够调节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本文主要对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分析,阐述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涵义,并对其内在发展动力和发展模式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天骄  邢莹  王磊 《北方经贸》2005,(1):119-120
因为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是不相同的 ,我们可以按经济地理区及主导产业来划分不同的县域经济。可以根据区位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复杂性 ,不同的县域经济可以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2.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地域性的特点,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新的切入点。文中结合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总结了县域经济发展的几种模式,并提出制约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贺涛  邱丽梅  李海岗 《商》2014,(4):205-205
本文以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为着力点深入分析,结合现如今国家旅游发展的大环境状况,再联系如今各县域经济的发展,探讨旅游发展对县域经济的贡献力。同时以重庆市铜梁县为例,树立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借鉴例子,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和发展方向,为各方旅游发展方向提供一个参考与意见。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为了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应采用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传统落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提升县域经济效益。本文在创新视角下提出县域经济发展应遵循的发展模式,以构建良好的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湖南省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已经颇具规模,但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也逐渐显现:县域旅游经济空间格局发展不平衡,空间极化现象明显;高等级旅游资源依赖性显著,旅游发展差距过大;交通设施仍不完善,景区可达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对于县域旅游政策扶持不够,有待进一步完善;旅游资源挖掘不深入,特色不突出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湖南省旅游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章从交通网络完善、特色资源挖掘、政府扶持、空间格局优化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荷花 《中国市场》2013,(41):125-126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十二五"及以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本文着眼于对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理论体系进行探索性的构建,阐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现状及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县域经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毕锋 《消费导刊》2022,(3):81-84
县域旅游属于新时代旅游行业的发展核心与主体框架。不同的县域资源与地理位置等条件均会影响其旅游发展方式和革新模式,进而在各个阶段对区域旅游的发展产生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本文首先罗列出国内县域旅游发展模式特征;其次结合后疫情时期旅游行业复苏存在的问题,并以云南罗平县为例探讨旅游发展模式的改进措施;最后归纳总结经验,以期能为疫...  相似文献   

18.
当前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商南县确立"工业兴县、旅游强县"的经济发展思路以来,旅游业已成为公认的朝阳产业,不仅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成为双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极大地提升了全县的人文环境,提高了市民的综合素质,促进了县域经济腾飞。商南县地处秦岭东段南麓,秦、豫、鄂三省八县结合部,属北亚热带向温带过渡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气候温和。一、商南县旅游资源现状  相似文献   

19.
王婉芳 《商业时代》2012,(15):137-139
县域经济具有比较优势是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形态。苏南和浙北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都充分利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走在了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前列。当我国进入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后危机时代",苏南和浙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样面临着土地与能源紧缺、劳动力成本上升、小企业经营艰难等问题。探索如何利用区域经济优势与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比较优势,实现苏南和浙北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董晓燕 《北方经贸》2014,(11):82-83
本文结合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般理论,根据贵州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提出了资源带动型、产业承接型、旅游资源带动型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型四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