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瑾 《财贸经济》2019,40(3):5-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化,由劳动力国际化带来的失业增加、工资不平等、青年失业人口增多、非正规部门就业提高等诸多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关注,贸易与就业成为当代国际贸易研究的重要课题。国际最新研究显示,贸易既能创造就业,也会导致失业,其就业净效应取决于不同国家的不同情况。从短期和局部看,因存在就业调整成本,贸易对不同国家、地区和个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但从长期和整体看,贸易会对一国产业结构优化、高技能工人就业、工资提高和妇女就业产生积极影响。贸易能否发挥对劳动力市场水平和结构的积极影响,取决于政府的决策。中美贸易冲突将对我国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稳就业是中央提出的应对国内外复杂形势的首要任务。为化解中美贸易冲突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应尽快建立中国贸易调整援助制度,发挥中国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的引领作用,并从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教育政策、区域政策和劳动力政策等方面综合施策。  相似文献   

2.
李超 《中国市场》2013,(45):124-125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包括家庭、厂商、政府三部门的DSGE模型,分析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政策模拟。通过研究发现,中国存在显著的工资黏性,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会造成我国产出下降,经济增长放缓。通过货币政策模拟发现,数量型货币政策是在持续期限上较长,价格型货币政策持续期较短;价格型货币政策在强度上强于数量型货币政策,政策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到了一个很多东亚经济体以前都曾经历过的转折点。 转折点的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一个国家的高速经济增长是由传统的农业经济的过剩劳动力推动的。过剩的农业劳动力转往城市.农村人均生产力就会不断提高,收入也随之提高。这样,要使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入城市并使现代产业持续扩大,工资必须上涨。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工资的增长速度都会比经济增长速度快。近段时期以来,尽管实际工资水平增长的势头非常强劲,但是仍有进一步增长的较大空间。在农村和城市地区,劳动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一直高速增长,而失业率却一直上升。出现这一反常现象的原因除了中国人口数量的巨大外,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也对就业产生很大影响。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德.多林格尔和迈克尔.皮奥雷提出劳动力市场分割以来,根据各国不同学者的研究发现,劳动力市场的分割有很多种类型,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分割状况也不同。我国目前对就业产生影响比较大的分割主要是劳动力市场的二级分割和城乡分割。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工作条件较好,福利待遇较好的一级劳动力市场和各种条件都较差的二级劳动力市场,且两个市场存在隔离,对就业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的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农村劳动力市场的隔离也阻碍着就业的增加。打破这些分割,构建一个公平的、具有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蔡昉  王美艳 《新财富》2005,(11):57-57
长期以来,中国经历着一个典型的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路径。通过源源不断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廉价劳动力,中国企业以低廉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了连续25年的高速经济增长。随着劳动力开始出现短缺的端倪,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和政策体系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对先发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制约: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降低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动力和压力;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现象进一步加剧,大大弱化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导致先发区域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  相似文献   

7.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经济的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配置效应,但是不同经济层面的研究会对这一问题产生不同的结论,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于县域经济增长的配置效应便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本文以江苏省县域经济发展为例,建立了江苏省县域总体、江苏省三大区域县域、江苏省各县域三个不同层面的实证分析框架,对近20年间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创新点在于,20年间江苏省县域总体和三大区域县域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呈现出倒"U"型发展趋势。县域农业劳动力转移在前10年的配置效应要大于后10年。苏南县域呈现出更高的农业劳动力转移配置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商》2015,(6)
产业转移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在逐渐发生,会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农村劳动力人数庞大,构成了我国庞大劳动力资源的基础。农村劳动力往往随着产业转移而在地域上产生流动,产业转移对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产业发展趋于饱和,中西部地区承接条件日趋成熟,产业转移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流动,使农村劳动力就近实现就业。国家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推动制度改革,同时完善农村劳动力保障体系,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6年,在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导引下,区域经济合作出现良好态势,区域合作全方位展开,不过区域非均衡发展格局在继续强化,尽管相对差距矛盾有所缓解,但总量差距以及增长质量的差距仍在扩大。2007年,区域政策既要兼顾到由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向强调缩小不同地区间的公共服务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距,同时也要兼顾过去几年一直执行的区域政策。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2007年的区域经济发展趋势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仍呈扩大趋势,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增长模式将会有所变化,城市群和大都市圈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0.
2003年以来,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金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所出现的“民工荒”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也打破了中国劳动力“无限供给”的神话。民工的大量短缺,特别是一线工人的减少正影响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前我国出现的所谓“民工荒”问题尽管原因很多,但并不表明我国出现了劳动力短缺,劳动就业形势出现转机,是我国在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