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层农信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体,在支持“三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们发现.当前基层农信社支农中存在着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支农工作的正常开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2.
刘锦虹 《企业经济》2004,(12):159-160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存款资源外流、基层贷款困难,解决三农问题急需金融支持。农信社作为支农资金的供应主体,应规避自己的劣势,发挥自己的优势。本文从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思想入手,分析农信社资金需求状况、资金短缺的原因、并提出了农信社增加支农资金投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增强新农村建设服务力度,2007年,青冈县审计局提出了“六个关注”,确定“四类审计项目”。“六个关注”:一是关注支农财税政策的落实,促进财政加大支农力度;二是关注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三是关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促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关注农村公益事业,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关注农村弱势群体利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六是关注村级财务管理,促进基层民主发展。  相似文献   

4.
支农再贷款政策的实施,对农村信用社增强资金实力、改善经营、引导信贷资金流向、缓解农民贷款难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人民银行不断完善支农再贷款政策和管理措施,多次修订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支农再贷款的用途。随着农信社改革不断深入,支农再贷款还需继续发挥支农作用。然而在基层实际工作中对支农再贷款考核存在的偏面性以及支农再贷款制度设计上缺陷,影响了支农再贷款支农效果。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城关信用社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支农服务经验。首先,农信社支持“三农”的服务范围更宽更广,不仅仅包括土生土长的农户,还包括个体工商户、进城务工经商户、小型加工户、运输户和其它与“三农”有关的城乡个体经营户、企业、公司等。其次,为适应新形势下客户和市场的信贷需求,一改传统的春贷秋收、坐门等贷的放贷模式,农信社实行了常贷常收、主动上门放贷的营销服务,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在贷款对象、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上加以延伸和补充。并且大力推动“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积极创新信贷产品,着力拓展“定单”农业、“生态”农业、“精品”农业、“效益”农业贷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一、“八五”时期和试验区建设以来,呼盟财政支农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大力加强和发展农牧业的指示精神和要求,积极筹集支农资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八五”期间,我盟各级财政共投入支农生产资金达1.61亿元,落实安排农业发展基金2,300多万元,扶持农村牧区基层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扶持发展乡镇企业五年共投放支农周转金3800多万元,无偿资金450多万元,并加强了资金的管理,财政支农工作取得了显成效。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 村级财务管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不仅关系到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关系到我国农村改革政策的实施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与稳定。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各地对于农村的投人逐年加大,农村集体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对于支农资金的投入、农村经济的收益管理都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从而引起了对最基层的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一、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信贷支农问题 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政策的实施,不仅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性要求,而且是农村信用社自身发展的扩张需求。支农贷款一方面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净化了农村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优化信贷资产,恢复经营活动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然而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不准、农业资金再投入能力不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严重影响了“三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确保把“钱用在刀刃”上,是财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近年来,农村普遍存在的财务人员变换频繁、无证上岗、管理脱节等问题。因此,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务求实效”的思路,持续深入开展农村财会人员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才能提高农村财务人员素质,规范农村财务管理。  相似文献   

10.
近期,审计组在对某农村信用社的审计中发现该机构在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执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支农再贷款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旨在支持农村信用社改进支农信贷服务,壮大支农资金实力,促进“三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项新的货币政策。自实施以来,在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1.
何勇 《现代审计》2010,(4):77-78
支农专项资金涉及千家万户.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支农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极大的改善了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农信社是县域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和推动地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如何凝聚员工的精气神、调动员工的能动性,并统一到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事业中,是农信社需要深刻思考并不断探索的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正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药方。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信社思想政治工作中把握好这24个字对于推进农信社改革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农周转金是一种财政信用资金,是财政部门为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而设置的一种有偿投放、定期回收、周转使用的专项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支农周转金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挥了“拾遗补缺”、“政策导向”等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但是近年来,支农周转金管理部门普遍感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回收困难。周转金如果不能按期回收,如敷回收,那么它的“周转”就出现了障碍,“周转金”就成了“沉淀金”。  相似文献   

14.
1.“支农建农支出”指标填报口径集体企业“支农建农支出”指标涉及到两张表3个指标,分别为:“损益汇总表”的“补充资料”中第44行“支农建农支出”;“利润分配汇总表”的第19行“上交支农建农资金”;“利润分配汇总表”的表外附报资料“支农建农资金”。“损益汇总表”第44行“支农建农支出”项目,为列入成本费用中的支援农业及建设农村(包括小城镇建设、教育及福利事业)的支出。根据成本费用科目中有关支出数分析计算填列。“利润分配汇总表”第19行“上交支农建农资金’项目,是这次改革中增加的一个指标项目,根据《乡镇企业法…  相似文献   

15.
财政部门必须把“三农”问题作为长期的工作重点,不断完善财政支农手段,努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这是财政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实现政府的农业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本文结合永川实际,就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谈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财政农业资金投入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杠杆,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职能作用。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的管理模式,加大对农村优势产业的支持力度,就能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董明 《新疆财会》2006,(4):16-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一程,既要从宏观上制定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利于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又要不断加大支农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调整支农结构、整合支农资金,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而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矿起支农资金稳定的增长机制,安全有效地逐步缓解“三农”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资金供需矛盾。以伊犁州直为例,现就如何建立支农资金稳定的增长机制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预算支出中专门用于扶持农村、牧区发展生产的建设资金,主要包括“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业综合开发支出”、“扶贫开发资金”以及“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事业费”中用于生产建设的部分。财政支农资金,是国家运用经挤手段对农业实行倾斜的最集中、最直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朱洁 《新疆财会》2009,(5):10-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三农”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农资金的大规模投入,进一步强有力地推动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新形势对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农业财政管理中仍存在法规不完善、预算编制较粗、预算约束力不强、预算执行迟缓、基础管理工作比较薄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支农周转金是国家财政部门运用财政信用形式支援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偿资金,是财政支农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最近,笔者对一些有关支农周转金的资料进行了综合与分析,结果发现一些乡镇财政部门弄虚作假、假公济私.挪用支农周转金问题较为严重。 1、移花接木,空投空放。有些乡镇财政部门没有把支农周转金用于农业,而是移花接木,空投空放,挪作他用,中饱私囊。如某乡财政所为了获取“超额完成效、收任务”的荣誉和年终领取高额奖金,便于去年5月派人到关系较好的村,让村会计在支农周转金借据及合同上盖上村委会的公章,然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