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是2005年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上讨论的重点话题和主题。“和谐社会”的提出体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方式、理念的进步与完善,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在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情况下提出建立“和谐社会”,目标虽明确,道路却艰难。正视不和谐才能建设和谐。因此,我们应通过经济的“绿色发展”解决不和谐因素,置社会的和谐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基础之上。为此,本文分析了作者对“和谐社会”的认识;进而分析了现实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继之解释何为经济的“绿色发展”?如何通过“绿色发展”,解决现实中的不和谐因素,创建社会的和谐氛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其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企业作为社会组织的一分子,自然责无旁贷。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的。它囊括了社会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丰富内涵,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涵盖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不同层面,可以说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巩固执政能力的社会基础和实践执政目标的必然要求。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想社会。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4.
徐佰春 《活力》2006,(10):57-57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因此,构建和谐企业绝不能忽视人与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企业的和谐,他们都是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部分的不和谐会导致整体的不和谐。所以必须下工夫促进这三方面的和谐,以推动和保证和谐企业的健康构建。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主体及其管理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的本体基础,研究社会必然研究社会主体。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对社会主体——人的改造和优化,以便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主观条件。和谐主体是集个体和谐、人际和谐与人类和谐的统一体。社会主体的和谐不仅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具有重大的管理效益:其一,“和谐人”是和谐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其二,和谐人际产生管理正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终极价值追求是一种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社会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状态。没有不同人群之间的关系和谐,就谈不上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当前我国仍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由于  相似文献   

7.
和谐企业就是在企业处理内外部关系时体现出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企业,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推动,和谐的文化是企业和谐的源头,是企业和谐的精神支撑和思想保证。马克思认为,  相似文献   

8.
刘博 《河北企业》2007,(6):66-67
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之间和谐发展的社会,分别对应着效率、公平与法治的改进与完善。建设一个公平和正义的社会,对于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因此,如何正确理解司法会计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司法会计人员的积极能动性,  相似文献   

9.
李瑾 《管理观察》2011,(15):202-20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人自身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力量,人自身的和谐主要包括人内心与外在的和谐、人言与行的和谐、人肌体各方面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有助于达到和谐社会的总要求,和谐社会又为人自身和谐提供了一个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和谐"既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又赋予其新意,它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定不移地把和谐作为一种新的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新动力;和谐主体是政府、社会、民众的统一,政府是关键,政府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应在认识行为、决策行动、实际行为步骤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1.
张丽 《新远见》2011,(4):59-62
党的十六届五中强调,“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家健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和谐(如环境保护)、人与人的和谐(如处理好各个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等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但我们不能忽视和谐社会的另一个微观层面,即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和谐,也就是人自身的和谐。人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生物机体的健康状况以及精神上的自由程度等方面,人的社会属性包括社会角色及其相应的公共道德伦理等精神层面。人既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一个共同体,也是一个矛盾体。例如,个人要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要扮演好多种社会角…  相似文献   

13.
略论图书馆的职能与和谐文化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本文论述了图书馆的功能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优势。创建和谐图书馆、培养团队精神、营造学习团队、与读者和谐相处等等,应是和谐图书馆服务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与目标。  相似文献   

14.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不懈努力奋斗的目标。它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又是资源和环境的有序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和谐发展。离退休干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对构建和谐社会十分关注,期盼走好和谐老龄社会之路、建好和谐养老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社会是人的集合体,实现社会和谐,每个人的心灵先要和谐起来。  相似文献   

16.
翁仙王 《审计月刊》2005,(11):14-15
十六大提出的和谐社会的目标.从根本上说,也是构建和谐机关总的耍求,因此构建和谐的审计机关就是在一定审计机关机制作用下,人与人相互友爱、人与单位相互依存、单位与单位相互配合、单位与环境相互融洽。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构建和谐机关中充分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王博 《活力》2009,(10)
建设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建设关爱型校园,充分体现了和谐校园建设的基本要义,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理念.通过构建关爱型校园,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利于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地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人性假设理论的发展是管理创新的必要前提.在当代社会,和谐理念被运用于各类社会组织的管理形态,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管理之道.然而和谐管理理论缺乏对人性的系统假定.要真正实现和谐管理目标,就必须正确把握和运用人性."和谐人"假设的提出是和谐管理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正和谐社会之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对于社会是否和谐的判断,社会科学的不同研究领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描述。从财政学的角度来看,政府与公民之间关系的和谐最终是通过公共收支活动所表达的二者之间协调的分配关系来体现的;而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和谐则是通过公共收支政策调整后协调的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来体现的。在一系列促进社会和谐的公共收支政策中,个人所得税政策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经典  相似文献   

20.
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谐文化是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文化体系,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行为规范、文化产品、社会风尚、制度体制等要素,其核心层面则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