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动人口对城市垃圾排放及市容环境卫生工作的影响陈海滨城市流动人口(含暂住人口和短期逗留人员)占城市总人口比例随城市建设发展正不断扩大,这是城市化进程中的特征及问题之一。从经济建设角度看,流动人口为城市输入了劳力,充实了服务业,扩大了消费市场,刺激了旅...  相似文献   

2.
一、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背景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其中18周岁以下的流动人口有1982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义务教育年龄段的人口有9.3%处于失辍学状态,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流动人口子女在城市的教育问题日趋突出,已经成为我国“普九”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3.
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难题。流动人口的存在给城市的治安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由流动人口尤其是无业流动人口、务工流动人口造成的违法犯罪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本文从流动人口的典型代表即务工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角度入手 ,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心态 ,并试图从中找出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采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在同一框架下研究方言距离、城市包容性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方言距离不利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而城市包容性促进了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同时能够缓解方言距离的负面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方言距离阻碍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而城市包容性在促进流动人口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的同时弱化了方言距离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收入并非方言距离的作用机制,跨方言流动反而提高了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这意味着方言距离阻碍劳动要素实现边际收益最大化的流动和配置。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社会转型和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人口发展所面临的风险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人口流迁与社会融合逐步成为影响城市公共安全的现实因素。流动人口缺乏在城市的原始积累,生存状态不体面,对城市社会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而户籍制度仍然是制约流动人口城市融合的主要障碍。在风险治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政府需要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解决农民工在城市体系中的制度化生存问题,通过扩展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其归属感。同时,还必须加强流动人口的常态性、制度性管理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流动人口素质和对城市社会的自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摘自市政府副秘书长沈宝昌同志在北京市社科联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由本刊编辑徐坤整理.1.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人——北京城市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北京城市建设规划管理,有许多基础数据不清楚,直接影响城市的建设整体布局和安排。例如流动人口,我们现在所掌握的数字329万人是94年统计的数,现在又过了三年,即使这个数,规模也相当大,等于把一个南京市区的人口一下子拿到北京来。带来的影响是全局性的。我们的规划是按照原来的常住人口加上80—100万流动人口来做的,充其量规划到200万流动人口。现在我们的水、电、气、热供应量、…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扩展,大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1981年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日均流动人口总量不足400万,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量的比例不足10%;1988年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的日均流动人口总量超过1400万,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量的比例上升为24%. 大城市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对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大量涌现,实质上是我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0》指出,2009年中国流动人口数量达到2.11亿人.其中80后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占到总量的60%以上。与欧洲国家城市化初期不同,中国进城农民工没能迅速转为城市市民。  相似文献   

9.
城市交通的公共经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交通的公共经济问题王一城市交通问题是世界各国城市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尤其对于一些正在步人后工业化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交通拥挤已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在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的增加、新兴中产阶层对私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和278个城市数据的匹配数据,考察农地流转对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地流转和流转租金有助于提升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农地流转通过"非农就业层次效应"影响农村流动人口城市融入,即农地流转提升...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流动人口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流动人口的大量出现是中国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对于流动人口的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近20年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将中国流动人口研究的重点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流动人口概念体系、人口迁移的动机、人口迁移的障碍因素、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生存的资本、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影响、全国或区域层面的流动人口实证研究、流动人口管理的研究以及流动人口的空间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中国流动人口研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流动人口总量和分布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蕾蕾  宋志刚 《数据》2009,(10):58-60
随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认识和管理流动人口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本文即是利用统计资料深入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规模总量变化趋势,以及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北京市管理流动人口的相关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加速推进的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促使了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这些青壮年逐步成为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了强大的驱动力。但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中的社会融入情况存在着严重脱节问题,他们的社会权利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解决好流动人口的贫困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人口总量持续增长,其中主要是流动人口迅速增长,流动人口对城市建设和首都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给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城市人口承载力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提高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任务已经十分迫切。文章首先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其次采用时间序列法,依据2000年~2011年数据预测到2025年北京流动人口规模约为1340万人(不包括临时性流动人口)。最后从功能定位、城市布局、产业规划、市场和政府、区域一体化、城乡一体化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北京市流动人口调控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农村少数民族群众进入到城市务工,成为流动人口中的特殊的群体。流动少数民族进入城市有其一般性原因和特殊性原因,并表现出不同于一般性流动人口的特点。他们对城市管理和城市社会生活也产生着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确对待城市流动少数民族问题,是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服务的需求发展,2019年7月25日召开的"全国推进健康中国行动"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指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指导方针,为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保障指明了方向。城市流动人口对身心健康的需求逐渐成为社会核心的一个话题,如何使城市流动人口妥善的得到健康资源分配和体育参与支持是整个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文章将以"健康中国行动"视野下城市流动人口、随迁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为研究对象,对该人群的健康需求和体育参与现状进行剖析,为"健康中国行动"对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保障工作提出理论依据,促进城市流动人口的体育参与。  相似文献   

17.
《乡镇论坛》2011,(33):13-13
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报告》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人口流动迁移与城镇化、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广平县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举措,经过深入调研,本着"加强外出流动人口的源头管理、过程控制、末端管理、均等服务"的原则,在本县流出人口集聚较多的、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城市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驿站",使之成为流动人口的联系之家、宣传之家、服务之家、维权之家,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外出务工者的归属感、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以房管人”:流动人口管理的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房管人"作为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高流动人口生活质量、调控城市流动人口规模等方面,可以起到较好的效果.目前北京市房屋出租和流动人口管理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将阻碍"以房管人"的有效实施.通过改善流动人口的生活条件,引导流动人口从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最终形成流动人口的理性流动,既保证流动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又能有效调控首都流动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20.
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文化融合对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文化融合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城市创业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增加他们对流入地人身份的认同和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实现的.与"生存型"创业相比,文化融合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要大一些.另外,老一代、高中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受文化融合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政府应尽快扫除阻碍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制度性因素,改善他们的居住和人文环境,促进其文化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融合在流动人口城市创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