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财源 《活力》2014,(6):93-93
“电视新闻故事化”是新闻传播的一种特定方式和手法,是运用电视语言以纪实﹑已故事化的手法来做新闻报道。所谓新闻故事化,指的是“采用对话、描写和场景设置等,细致入微地展示事件中的情节和细节,突出事件中隐含的能够让人产生兴奋感、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得主富兰克林语)。新闻故事化是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新闻故事化注重社会影响力,采用故事化的手法采制新闻,不仅让观众乐于、更容易接受记者所见、所闻、所感、所语外,而且可以让观众从故事化的讲述中领略到某种启迪、某种情感的震动,从而使新闻更具有人文色彩。  相似文献   

2.
李健宏 《活力》2012,(7):57-57
把新闻内容当做故事来讲.已经成为业界的一种“时尚”.尤其是民生新闻报道的一种新趋势.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这种写作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趣味性和人情味,为当前的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被称作“新闻的故事化”。这种表达方式,把新闻事实包装成跌宕起伏的故事。让曾经枯燥生硬的“成就报道”变得津津有味.让曾经模式化的事件报道变得个性十足,让千篇一律的新闻旧貌换了新颜.  相似文献   

3.
新闻故事化,是一种回归新闻本质、让新闻真正体现其功能的一种写作技巧。这种技巧以坚持新闻事实为基础,借用文学笔法,把故事引入新闻,使新闻报道更具人情味,有可读性。但另一方面,这种报道手法也带来了新闻失实增多、报道内容流于浅薄、屏蔽重大社会事件等隐患。如何发挥新闻故事化的优势,减少甚至避免其可能的负面影响,是本文着重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叶勇  刘峰 《活力》2010,(8):318-318
新闻故事化,以其鲜明的个性和可读性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它改变了以往新闻的古板,让新闻更耐读,让读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5.
李世连 《活力》2011,(6):198-198
“新闻故事化”是记者在新闻采写中运用得越来越多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可读性。使新闻报道充满了趣味性和人情味.为新闻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式。同样是“讲”故事.报纸单纯的文字过于冷静。而电视纷繁的画面则让观众更多地被故事之外的东西所吸引,  相似文献   

6.
邱丽娜 《活力》2012,(7):50-50
新闻的故事化报道。是媒体自身发展和受众需求不断提高的结果。新闻故事化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喜好,容易与受众形成情感互动,在新闻界被广泛认同,成为众多记者在新闻写作中频繁使用的表达方式。这种新鲜、生动、细腻的新闻叙述方法改变了我国新闻报道长期以来存在的单调、僵化、枯燥乏昧的状态,加之“故事”比“事实”更具趣味性和传播性,从而使新闻作品的可读性也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7.
李玉娇  谢李化 《活力》2014,(7):107-107
随着民生新闻在媒体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民生新闻已经开始改变主流媒体特别是城市电视台的生存状态,也渐渐成为媒体间竞争取胜的法宝之一。鹤岗电视台的《百姓百事》栏目,以“新闻故事化,故事新闻化”的语言方式进入百姓生活空间真实记录百姓的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以及感情困惑的民生新闻,集中勾勒了百姓的生活全景,被老百姓称为自己的新闻。  相似文献   

8.
徐丽 《活力》2012,(6):228-228
一、故事化新闻的勃兴“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真实性和时效性是新闻两个基本特征,而真实性更是新闻的生命、最本质属性。对“故事”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真实的或虚构的用做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由此看出,故事是采用文学的表现手法对真实的或虚构的事情进行生动的加工创造,适合于口头讲述的、通俗易懂的叙事文学体裁。具有情节的跌宕起伏、人物的形象鲜明、语言的通俗易懂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陈勇  仇成龙 《活力》2012,(17):60-60
新闻故事化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表现新闻事件.这是近年来在电视新闻界比较流行的一种节目制作方法.它不仅仅表现在消息采制,还在新闻评论、法制节目、经济节目、生活节目、大型系列节目等领域中大显身手。我们知道故事所具有的要素是要有必要的引人入胜的情节和个性鲜明、  相似文献   

10.
何龙淼  李强 《活力》2014,(23):49-49
在现如今新闻面向社会市场化的运营模式中,传统意义上“播什么,看什么”的新闻概念逐渐淡化,新闻叙事手法也更加多样,但新闻主题更为鲜明,中心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现实。尤其是近年来民生新闻节目的出现让受众人群普遍感到一股暖暖的亲和力。所谓“民生新闻”是指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的,主要以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和生存空间为关注热点的电视新闻形态。应该说,民生新闻的出现具有当今时代进步特色,它是政府团结群众,传递百姓心声最便捷的渠道,更是政府集思广益,实现群众参政议政最为有效的途径。其之所以得到政府支持、群众认可,因为它具备当下新闻必然的发展条件,符合新闻“三贴近”理论的现实需要,起到了“五化”,即规律化、故事化、生活化、实用化、政策化。  相似文献   

11.
孟天婴 《活力》2011,(10):91-91
新闻故事化在国外最早出现于美国的(60分钟》栏目,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生活空间》首先把“讲故事”理念带人新闻报道。从而一改电视新闻在观众心目中单一、刻板的形象。这之后,用故事化的手法去表现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理念在中国得到迅速普及。也许有人会说,新闻是传播信息,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讲故事”是一种文艺娱乐,用讲故事的形式来说新闻,这不是把新闻娱乐化了吗?当受众是最底层的老百姓时,它如何去承载太厚重的东西?其实,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2.
娱乐新闻是根据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而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因素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与社会文化紧密相连,娱乐新闻生存的土壤也是它生存的土壤,并且在这个土壤里扎根更深。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而新闻娱乐化,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从中挖掘其娱乐价值,使新闻内容变为趣味性,增加戏剧化、故事化、文学化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宋春玲 《活力》2014,(1):32-32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创新。把新闻事实用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传媒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创新,把新闻事实用故事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传媒界。  相似文献   

15.
王文娟 《活力》2009,(10):109-109
电视新闻编辑是以新闻图像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手段.编制成的一个时段、一个栏目新闻的集成者。怎样呈现一条新闻.怎样编排好一个时段、一个栏目的新闻,而且完整准确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反映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还要使这个时段、这栏目的新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式灵活,体载多样,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单连德 《活力》2014,(6):75-75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观众对电视新闻节目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日常、单调、枯燥乏味的新闻已远远不能电视观众的需求。以真实为核心,借鉴故事的叙述结构,借用电影、电视剧、戏剧创作中的一些手法,在新闻真实的基础上讲好故事,增加电视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已成为新闻创作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育民 《活力》2009,(11):105-105
“让新闻短些、短些、再短些。让豆腐块、火柴盒新闻坐上席。”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的新形式对新闻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读者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18.
齐荣丽 《活力》2010,(6):244-244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多元化的社会需求正不断颠覆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新闻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快速创新.把新闻事实用故事的方式来讲述的“新闻故事化”潮流正风靡传媒界。在电视业界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你不知道如何才能保证一个新节目有收视率时,讲故事可能是一种最安全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巨才 《企业活力》2004,(10):44-45
<正> 在人类已经进入娱乐经济时代的今天,故事营销,是最具销售力的营销;故事传播,是深入骨髓的传播。 故事最能激发消费者共鸣的情感,故事能赋予商品一种个性,故事让人们更容易接纳观点,让人们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理解知识。 在种种方法难以奏效、营销陷入困境时,故事可能使产品时来运转。 2002年,中国联通采取声势浩大的低价攻势。因其极大的价格优势,不但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编辑是以新闻图像素材与新闻稿件为基础,通过组稿、优选、组合等手段,编制成的一个时段、一个栏目新闻的集成者.怎样呈现一条新闻,怎样编排好一个时段、一个栏目的新闻,而且完整准确体现党的方针、政策,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反映一个新闻事件背后的故事,以及还要使这个时段、这栏目的新闻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形式灵活,体载多样,富于变化:符合观众的收视规律.因此电视新闻编辑是再创作者,深加工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