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是中国一个典型的山地省份,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推动贵州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途经。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五大目标和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特性,构建由5个效果层、15个因素层和20个指标组成的驱动因素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进行权重赋值并进行驱动因素和效果分析。从驱动因素来看,农业高效化和特色化发展、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进贵州乡村振兴的主要驱动因素;从驱动效果来看,产业兴旺(0.2650)和生活富裕(0.2227)的效果最佳,可认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主要从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来推进贵州的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筛选和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南省耕地数据和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影响湖南省耕地变化的驱动力及其内在的驱动机制。从人口增长、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化与城镇化、农业技术发展、农业结构调整、耕地保护政策6个方面初步选取驱动力原始指标,然后通过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结合主成分分析从这些驱动力原始指标中筛选出包括农业人口、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人均GDP、城镇化水平、农业增加值等在内的10个驱动力,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各驱动力对湖南省耕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并加入政策因素建立了驱动机制模型。结果表明:对湖南省耕地变化影响比较显著的驱动力为人口增长因素、工业化与城镇化因素、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因素等。最后分析了各驱动力与耕地变化之间的内在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进行识别研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和相互影响程度,并对其驱动因素进行评价,以期为济宁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文章运用DEMATE方法和熵权法对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进行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两种方法从主观和客观的角度综合分析其驱动因素。结果 在济宁市乡村振兴驱动因子中,休闲农业产值对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度最大,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受其他驱动因子的影响最大,综合来看,基础设施投资额、文化产业支出比重、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人均受教育年限、休闲农业产值、环保资金投入、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天然气普及率、乡镇卫生院个数共9个因子为济宁市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因子。结论 从结果因素来看,贫困发生率、乡村就业人数、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较易受到其他因子影响,充分掌握重要驱动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巩固济宁市乡村振兴结果因素效益的关键;正确协调乡村振兴中的重要驱动因子,对其相互关系进行梳理是促进济宁市乡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人口因素是济宁市乡村振兴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快补齐济宁市农村民生短板是其乡村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探析农村土地整治模式,阐述了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在统筹城乡发展过程当中的新内涵。从宏观的角度出发,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三种驱动因素,分析了农村土地整治模式的三种驱动因素,并针对不同的驱动因素提出了农村土地整治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1997-2005年葫芦岛市土地变更数据为依据,从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和变化程度三个方面分析土地利用的变化,通过AHP分析法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判断十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建设用地的增加幅度最大.其中递增率最大的是连山区,土地利用程度提高最快的是龙港区,这与各个区县的基础情况和发展因素是相瓦联系的,这些驱动因子中,经济增长的驱动最为主要.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Schwartz&Car-roll的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出发,提出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主要来自外在压力(制度动因)与内在驱动(经济动因和伦理动因),并进一步分析三类动因在驱动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中的作用。问卷调查显示,企业慈善公益行为的最重要驱动力来自于经济因素,其次是伦理因素;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伦理动因和制度动因同样重要;企业在员工方面的社会责任行为更多的是经济因素的驱动,还有伦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我国乡村发展驱动因素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构建乡村发展驱动因素指标体系,从生产、生活、生态、人才和社会5个层面,分析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与各地区间发展差异分析。[方法]文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乡村发展驱动指标进行权重测度,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主要驱动因素进行解释,最后通过综合指数法对不同地区乡村发展差异展开分析。[结果]乡村发展驱动因素排名为:生产生活生态人才社会.。结合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农业院校、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土流失治理率、财政涉农贷款余额5个因素,对农业GDP增量的解释度为89.82%。并且由弹性值可知,以上5个因素每增加1%,会分别为农业GDP产值带来23.576%、10.352%、5.675%、-0.964%、2.393%的增量。除了水土流失治理率外,其他4个因素均可独立地显著影响农业GDP值。区域差异分析得:北京、天津、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浙江、青海乡村发展水平略高,辽宁、吉林、江苏、福建、山东、湖北、海南、西藏、新疆次之,其他地区偏低。[结论]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是影响我国乡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农业企业规模和农业人才培养是农业GDP增长的重要发力点。区域发展差异大,各因素对区域乡村发展水平贡献不同;区域优势引领产业发展与合理分配资金和人才资源,是缩短区域差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驱动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城镇化驱动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模型,并给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产要素的持续投入不仅是过去农业生产增长的驱动因素也是未来支撑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本文从山东农业生产要素的弹性和结构入手,通过比较静态分析,研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投入,提出了优化农业生产要素投入结构,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其成果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监管、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依据达州市2013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情况的矢量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达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状况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达州市未利用土地占比大,建设用地持续增长;而驱动因素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政策。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碳排放结构、碳排放空间分布、脱钩效应以及碳排放驱动因素,以期从耕地低碳利用角度,为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运用系数法,计算2000—2020年吉林省47个县域单元的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采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产量之间的脱钩特征;利用空间回归模型,分析耕地利用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1)吉林省县域耕地利用碳排放时空变化特征:2000—2016年吉林省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增长,2016—2020年开始缓慢下降;碳排放结构方面,碳排放量从大到小分别是化肥、翻耕、灌溉、农用柴油、农膜和农药;碳排放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的格局。(2)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粮食生产脱钩特征:呈现强脱钩和弱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增多,呈现强负脱钩和扩张性负脱钩特征的县域数量减少;吉林省东部地区的县域脱钩特征逐渐优于西部地区,吉林省整体县域的脱钩特征朝着理想状态发展。(3)耕地利用碳排放量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人均农业GDP、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化肥施用强度因素对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为正向驱动,城镇化率对耕地利用碳排放...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城市建设用地增长问题逐渐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因子的甄别与影响力分析成为建设用地增长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以传统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室方法(DEMATEL)为基础,提出了适合于驱动因子影响力识别的AHP-DEMATEL方法,分析驱动因子对建设用地增长影响的重要程度,获得驱动因子的重要性排序。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政府因素对建设用地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自然因素,政府因素在建设用地增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GDP、人口和政府发展冲动是影响建设用地增长的关键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学视角,以近自然全流域森林经营模式为例,从宏观市场、经营主体、制度安排等3个方面分析了构建现代森林经营模式的驱动因素。友好的产品与要素市场提供了宏观大环境驱动,经营主体企业家精神、自身理性与政策人才禀赋提供了自身驱动;中心管理机制、文化塑造机制、战略解码与监督考核机制提供了制度驱动。分析表明,构建现代森林经营模式,是宏观市场大形势与微观主体积极响应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耕地数量变化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49—2000年的统计和普查数据,对湖北省近51年来耕地数量变化及区域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影响耕地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湖北省近51年来耕地数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耕地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农业结构调整、非农建设、灾害毁损和开荒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直接驱动因子;而人口变化、技术进步、比较收益和政治经济政策等因素是引起耕地变化的间接驱动因子,它们通过直接驱动因子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三大社会经济系统——城市、土地利用和能源系统的阐述,分析了各系统驱动因素的变化;根据对驱动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发展气候经济面临的新机遇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讨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并分析了不同发展阶段国家经济转型的可行性。最后总结出为了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未来经济发展必将转向低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根据重庆市的统计资料,分析了1997-2005年该市耕地面积变化情况和各区县耕地利用变化的区域差异,通过对影响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分析,得出影响重庆市1997-2005年耕地面积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经济人口因素、农业发展因素和三峡工程、退耕还林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17.
根据凉山州的耕地利用特点,通过计算耕地利用动态变化度、耕地利用相对变化率分析凉山州近十年耕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分析认为:耕地利用变化空间差异大,经济因素、人口增长及土地开发整治等因素是造成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提出加强耕地利用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其区位交通因素、城市带动因素、旅游地带动因素等驱动因素,以期为我国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文章采用统计分析法与调查分析法,对上海市农业旅游区进行实地调查和对旅游项目经营者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就上海市的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驱动因素展开调查研究。[结果]上海农业旅游已经初具规模,发展过程中,农家乐、采摘园、乡村景区等发展模式较为普遍,此外,还涉及到农业科技项目等。旅游地点的建设和发展主要由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以及三者的综合效应共同驱动,这几个因素对上海农业旅游发展的贡献比例依次为32.8%、24.3%、15.9%和16.1%。交通枢纽和景区是农业旅游发展的直接驱动因素,城市通过交通干线与旅游目的地相连,是一种间接驱动因素。[结论]上海农业旅游产业发展迅猛,范围不断扩大,旅游人数日渐增多,旅游模式多样化。农业旅游发展驱动因素主要以区位交通、城市带动、旅游地拉动为主,三者对农业旅游的推动作用依次减小,三者的综合作用也有效的推动了旅游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层面分析农村居民点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区域对比研究分析不同区域间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主要驱动力,为土地利用相关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以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为因变量,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模式主要受到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其中,城镇化的影响最为显著,由于农村居民点土地缺乏行之有效的退出机制,城镇化水平越高的地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越粗放。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政府财政支持可以显著提升农村居民点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驱动力不同,可分为城镇化驱动型、规划政策引导型、混合驱动型和尚未形成用地节约集约的起步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的驱动机制是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的驱动因子主要包括自然、经济和社会因子,其中经济、社会因子是短期土地市场发展的主导因子,相关制度通过影响驱动因子的作用机制使市场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外部特征。通过分析和选择驱动因子,以南京市为例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宏观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是当前城市土地市场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但地方政府的偏好可能影响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应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转变政府职能、推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方面入手保障城市土地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