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方礼刚 《农业经济》2022,(5):140-141
本文因循“候鸟式”养老背景下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现状——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主要困境——乡村旅游养老模式优化设计的逻辑,从乡村旅游养老的动因和现存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等角度对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现状进行分析,基于乡村旅游养老模式在与传统观念融合、住宿条件、配套设施、精神生活满足、专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典型性困境问题,提出了“候鸟式”养老背景下乡村旅游养老模式的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2.
毛峰 《农业经济》2016,(4):30-32
随着国民休闲时代的到来,旅游业进入了以休闲娱乐、康体健身、休憩疗养为主要目的休闲度假旅游阶段,传统的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需要转型升级。美丽乡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浓郁的乡村风情,独特的空气、气候、山林、水体、食材等休闲度假和养生养老资源,乡村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和养生养老旅游转型升级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对乡村生态养生旅游开发的实例分析和经验总结,阐述了乡村旅游转型升级需要从开发理念、产品设计、经营管理、宣传营销、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整体构架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3.
结合养老旅游特征与滨海城市旅游资源优势,从旅游接待能力、养生养老环境、产业发展环境3个维度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对湛江市旅游养老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17年,湛江市旅游养老适宜性指数逐年稳步上升,常住人口数、地区GDP、卫生人员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商品房销售额指标对旅游养老适宜性影响较大。提出培育旅游养老产业、促进游客社会融合、建设"老年友好城市"、制定绿色发展规划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业与产业的关系是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探讨了职业院校对接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产业的方式,服务乡村振兴,有助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5.
肥城市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成为支撑肥城市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对促进肥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全域旅游的概念及特征解析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方法对肥城市乡村旅游的发展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肥城市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存在着旅游产品形式单一、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健全不完善和季节性明显等问题,并提出了应深化发展意识,创新发展理念;加强乡村旅游的品牌意识,创新旅游产品;政府主导发展乡村旅游,建立健全基础配套设施;落实旅游人才扶持政策,旅游发展人才保障;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并行;依托"旅游+"、"互联网+"的发展新模式,推动全域旅游多元化的发展路径,以期能促进肥城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全域旅游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逐渐与乡村旅游融合,指引了乡村旅游的新风向。全域旅游强调乡村旅游开发的整体性,围绕"行、游、住、食、购、游",寻找乡村旅游的特色定位,对其现有的人居环境进行整体开发,实现乡村旅游的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8.
赵承华 《农业经济》2007,(10):49-50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中贯彻循环经济"3R"发展原则非常重要。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对农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深加工,加快创新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由生态乡村旅游到循环乡村旅游的转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和乡村旅游规划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云南省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支持。[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全省范围内的乡村旅游规划布局,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云南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结果]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地方特色和产业优势可以将乡村旅游资源分为5种类型,分别是:村落古镇景观型、民族民俗文化型、自然生态环境型、农事农耕生产型和特色物产经济型。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具有典型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具有各自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具体可分为6个区:滇中湖泊盆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和滇西南低上山河谷乡村旅游资源区、滇西北高原山地乡村旅游资源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乡村旅游资源区和滇东北红土高原乡村旅游资源区。云南省乡村旅游实行分区规划,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区域保持一致,也分为6个区域。[结论]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空间分布特点突出,全省乡村旅游规划合理布局协调发展,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对提高区域经济收益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乡村旅游迅速发展和乡村旅游扶贫的需要,乡村旅游规划受到关注。我国乡村旅游点多、面广,在小尺度区域往往面临资源同质和产品同构的问题,为乡村旅游规划提出了挑战。以山西省左权县清漳河流域4个村的旅游扶贫规划为例,对整理出的181处旅游资源,采用德尔菲法进行评价与分析,探讨资源同质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规划中的个性化资源挖掘、差异化形象定位与特色化旅游产品策划。通过乡村旅游规划,规避资源同质化区域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千村一面"和旅游产品低水平同构问题,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 ———以四川长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景区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既有一定的优势条件,同时也存在着被边缘化和被忽视的风险,但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景区旅游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相应指标体系,并以长宁县为例,对景区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拥有较丰富旅游资源的长宁县,其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度仅为较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宁县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尉富国 《山西农经》2022,(2):81-83+102
在精准扶贫理念指导下,具有旅游资源优势的乡村可以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独具特色的旅游扶贫开发模式,实现精准扶贫。鹤壁市淇县赵庄村的旅游精准扶贫经验具有典型性,但也存在噪声污染、绿化不够、传统文化保护、挖掘不足等问题,当地应采取保护村落传统建筑和传统文化,利用优美环境发展养老休闲产业,打造精品乡村休闲体验品牌等措施,保障乡村旅游扶贫长效机制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分析——基于农民参与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旅游既是旅游开发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本文对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利益主体、开发形式以及对农民参与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的剖析,客观审视当前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环境状况,提出要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旅游的意识和能力,并要形成农民参与旅游开发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旅游的持续升温,提供与消费者不断变化的旅游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供给,全力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文化、健康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是必然趋势,2017年2月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涉及乡村休闲旅游产业问题时,提出重点支持乡村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随着一号文件的颁布,进一步明确了农业产业融合和改革的方向,不断调整和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结构、协调发展区域旅游结构,是新形势下实现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探究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系,分析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相互机理作用,探讨乡村旅游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模式。[方法]运用实证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归纳与演绎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吉林金州乡进行实证研究,梳理、归纳国内外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参考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推演构建乡村旅游带动新型城镇化的模式。[结果]吉林省金州乡作为吉林省首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先行试点区之一,该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通过全域范围内发展乡村旅游,在实践中探索出"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导+农村社区参与+乡村旅游小镇"的发展模式,为国内农林复合型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提供参考,但是该模式在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形式、管理机制与分配机制还有待完善。[结论]乡村旅游是推动新型城镇化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区位条件和乡村旅游资源特点,建设不同主题乡村旅游小镇是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普及为乡村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平台,探讨"互联网+"下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对于加快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转型,丰富乡村旅游的消费模式,解决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方法]文章基于"互联网+"构建乡村旅游产业的影响因素,进而采用DEMATEL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江苏省乡村旅游产业的原因因素包括4G网络覆盖率,乡村旅游官网,乡村旅游信息网和乡村旅游营销平台;结果因素包括经营者互联网思维和技术,乡村旅游网络销售收入和无线网络覆盖率。同时中心度大于3的影响因素有乡村旅游信息网和经营者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大于2的影响因素有4G网络覆盖率和乡村旅游官网,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较大作用。[结论]政府的政策和资助对于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直接推动作用,而加强旅游企业和基础设施的网络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旅游"飞地化"与城乡统筹发展背道而驰乡村旅游通常被认为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中,这一观点却受到乡村旅游"飞地化"的挑战。在许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乡村旅游景区,来自城市的投资商垄断了旅游资源经营权,攫取了大部分旅游收入,而当地农民在失去旅游资源经营权甚至土地和房屋后,却只得到微薄的分红、补偿极有限的低端旅游就业或经营机会。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机制是"以城带乡",而在这些俨然成为城里人"飞地"的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开发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实践进行调研发现,河南省主要形成了"景区带村""能人带户""合作社(公司)+农户""文创+民宿旅游"等四种实践模式,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乡村旅游产业联动机制不完善、乡村旅游产品有效供给和核心竞争力不足、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有待改进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优化河南省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为弥补冬季乡村旅游的"短板",近年来,大连市积极推进温泉旅游发展,一批温泉大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热气腾腾的温泉旅游,变冬季旅游"短板"为"长板"。目前,大连温泉旅游接待人数已经接近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一半。坐落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街道的大连成园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