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区位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于波 《城市问题》2006,(8):15-20,37
回顾了中心地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区位的相关研究,包括对中心地理论的修正与检验,基于该理论的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模式研究,及其在聚落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总结了空间结构理论对城市区位研究的拓展,以及基于城市区位理论的城市形成发展动力相关研究;对城市区位相关研究的趋势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的"功能区"、"居住区"和"中心地" 城市,是城市居民懒以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活动空间和场所,但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人们居住与工作的场所却与乡村截然不同.早上,城市的人们从居住地--通常是城市的郊区、边缘地区向工作地--城市的中心区集中;傍晚,人们又回到他们的居住地,从城市的中心区向边缘地区或郊区扩散.城市人口这种"居住地"和"工作地"的分离,产生了许多城市所特有的现象,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所谓城市的"钟摆式移动",钟摆的摆幅随城市的扩大而加大.  相似文献   

3.
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当前,中西部地区一些省份存在着省内各城市发展不均衡现象,即二级城市发展远远落后于中心城市(一般为省会城市),出现"一城独大"现象。中西部省份要在区域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省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要通过产业合理布局,协调城市间发展关系破解一城独大。  相似文献   

5.
地区形象建树是现代公共关系发展的新课题,处于闽浙皖赣四省交界中心区域城市的上饶形象建树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上饶具有一系列促进自身良好形象建树的有利因素,抓住机遇,发挥中心城市区位优势,开展全方位的形象建树工程,形成区域联动发展的格局,必将促进江西“东大门”———上饶地区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3,(5):138-142
河北省环京津地区主要由唐山、秦皇岛、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和沧州7个地级市组成。这些地区与北京、天津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本文根据环京津地区各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区位条件和对外开放环境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系统,采用因子分析和威尔逊模型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各城市进行了综合排名,最终确定了唐山和保定为环京津地区的次级中心城市,从而形成了该地区"1+2"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格局。  相似文献   

7.
穆春晓  李小民  黄春丽 《价值工程》2011,30(30):148-149
近十年来我国网络经济得到了蓬勃高速发展,但西部地区的网络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本文用网络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等理论,分析西部地区发展网络经济的区位条件、布局以及挑战与机遇,提出利用西部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带动与辐射整个西部地区,促进西部地区网络经济发展,并提出了发展西部发展网络经济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原理和区域可达性理论,对城市的经济区位进行量化对比研究.城市经济区位的优劣在于其对外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通过比较一个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所占区域内全部城市区内外经济联系量的比例.可得到该城市的经济区位,从而量化了城市经济地理位置.通过河南省的实证研究,发现其城市经济区住空间分布大致呈以郑州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圈层结构,中原城市群沿着经济区位较高的区域路径演化发育,同时也验证了内部密切的经济联系是城市群形成演化的机制所在.研究表明,通过提高城市对外联系的便捷程度,加强与区域内外的经济联系,可以改善城市的经济区位,提升其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和论证不同区位时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影响,并与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区位条件相比较,揭示了欠发达地区小城镇成长的区位独特性以及区位制约机制,探讨了不同区位条件下小城镇成长的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0.
国家中心城市是一国城镇体系中处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城市,是承担国家战略的重要载体。从目前提出建设的五个国家中心城市来看,其功能承载都具有体现国家战略的独特之处和核心价值。武汉要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是武汉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区位优势、国家战略演变和承担的国家战略任务来看,未来武汉的城市发展也需要突出其核心价值,致力于成为"中国枢纽、内陆门户"。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其资产的积累也越来越多,而所积累的资产以其重心为核心对周围的区域形成抬升区位价值的巨大影响.本文在地租诸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城市不同区位的价值衡定,从而为不同城市的不同区位比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后,论文又把区位价值和产业定位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阿隆索的城市租金梯度理论.最后,文章以北京的案例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重庆摩托车行业的企业集群现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韦伯开始的经济学家们都对企业集聚现象或多或少的从不同角度做了研究,都试图找到一个较完整的理论对企业集聚的现象做一个较好的解释,本文将大致介绍一下各种企业集聚理论并着重介绍美国经济学家M@波特的关于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他的"钻石理论"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理论.本文还将他的理论运用到重庆摩托车产业中去,探讨摩托车企业集群现象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5~2014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市辖区数据,定量分析了中国280个市辖区范围的城市经济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经济效率得分不高,变化幅度不大;城市规模效益梯度比较明显;城市经济效率与城市行政级别格局一致;区域差异较小并且呈现缩小趋势,省内差异贡献明显大于省间差异贡献;城市经济效率的空间格局比较稳定,形成了辽中南、京津冀、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群"状分布高值区域,以群内核心城市为中心,与群内较高、中等城市经济效率城市共同组成"核心—边缘"空间格局,而低水平城市则成片分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所选6个因素对城市经济效率均有正向影响,其中城市规模、投资强度、区域联系的影响程度居前3位;地理区位差异是客观因素,要素禀赋是初始因素,而投资强度、区域创新投入等是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4.
产业选择对于欠发达区域而言,是推动其经济现代化重要的外在变量。本文以欠发达地区实现经济现代化为目标,以产业选择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现代化的关系为主线,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分析了产业转移及选择的经济动因,据此对区域主导产业的演变规律和区域间主导产业的转移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欠发达地区以产业选择为手段推进区域经济现代化的产业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坚定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努力"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在努力探索区域一体化和均衡发展的今天,重新回顾和梳理杜能、弗里德曼、克鲁格曼、伯吉斯等学者有关"中心—边缘"结构的理论脉络对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实践变革和未来的理论建构都有着重要意义。在中心—边缘结构的视角下,工业社会在总体上呈现出的就是一种"中心—边缘"结构,在区域发展中尤其如此,即中心区在资源占有、发展水平、创新能力等多个方面占据优势甚至强势地位,并借此对边缘区域进行支配或控制。自人类进入后工业化进程以来,作为工业社会成熟形态的"中心—边缘"结构在总体上已经表现出了许多去中心化的迹象与趋势,但要完全消解这一不平等结构仍然充满障碍。因此,我们需要同时在实践与理论层面上明确提出打破"中心—边缘"结构的任务与命题。  相似文献   

16.
跨界边缘城市发展及治理研究:以临沪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协同背景下,大量跨越行政边界的边缘城市迅速形成,并成为近来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层级政府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区域.在总结边缘城市理论基础上提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跨界边缘城市内涵,并以临沪跨界边缘城市为例,揭示跨界边缘城市的发展类型与发展模式.研究提出:①我国跨界边缘城市虽与西方主流语境中的边缘城市具有空间相似性,但我国跨界边缘城市是中央政府、不同地区多层级政府利益协调的空间选择,二者在本质上有显著差别.②跨界边缘城市可基于主导功能被分为产业型、居住型以及生态型三类,不同类型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治理模式呈现出相异性.以期在理论上对边缘城市内涵进行拓展,并在实践上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侯马城市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马是晋南城镇群复合型中心城市的主要构成之一,又是第二欧亚大陆桥的重要节点城市。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中,特殊的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给侯马城市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在分析侯马市实现未来城市功能的优劣势基础上,深入探讨分析其融入"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途径,寻找侯马市进一步发展的对策,提出打破行政壁垒,实行"侯马—曲沃—新绛"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中心城市的空间沿着铁路网上升,于是,中心城市房价强势上涨,边缘城市会接二连三的崩盘。中心城市的形成与功能定位房地产第一是区位、第二是区位、第三还是区位,受这一启发我想大家以后记住,第一是中心、第二是中心、第三还是中心。每个开发商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在定位理论当中很明确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增长模式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规模和数量增长的规律性研究有助于理解和分析城市化过程,并将城市增长理论与一般的经济增长理论区别开来.采用面板单位根检验方法和协整检验方法对中国城市的收敛性特征和平行增长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992-1999年我国城市经济增长存在着收敛特征,而2000-2007年我国城市经济增长不存在收敛特征.从整体上看中国城市增长不存在平行增长特征.而对于处于同样规模、区位和区域政策的城市,确实呈现出了城市内生增长理论所预言的平行增长特征.  相似文献   

20.
现代国际机场已经由20世纪的公共交通枢纽演变成21世纪的战略商业基础设施。在这个过程中,机场吸引了城市中心几乎所有的传统商业活动。这也使它们由最初的"城市机场"转变成城市经济版图的自有品牌——航空城。在成为全球商业支柱和投资热点之后,一些枢纽机场也让它们所在的城市获得绝对的区域经济竞争优势。国际机场对面向全球的、对时间敏感的企业尤其重要——这些企业对高管、客户以及货物快速、高效的长途运输更加依赖。它们对寻求多元化经济,扩大出口,吸引投资,吸引高消费游客的许多城市和地区至关重要。亚洲和中东各国政府都明白这一点,正在积极建设机场、扩大机场规模并使其现代化,同时提供独特的乘客体验、奢侈品购买和服务,并通过建设独特的航站楼来提升国家形象。中国在机场新建、扩建及现代化方面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且正在充分利用这些投资以增强其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并满足其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我们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是:剖析航空驱动区域竞争力提升和经济发展的"第五轮冲击波"理论;剖析当今门户机场的航空商业模式;论证私有部门的操作原则是如何更有效地被引入管理机场的商业功能;提供机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一些具体案例;讨论亚洲和中东地区如何发展其航空中心来招揽未来全球业务;评估中国机场建设热潮的财务可行性及其相对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