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如今,中国城市普遍出现了"城市病"现象,建设可持续城市是应对"城市病"蔓延、治理"城市病"的重要战略。在对国内外可持续城市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基础上,提出可持续城市的全新内涵,从空间结构、交通结构、生态环境、经济支撑、文化传承五个维度论述构建可持续城市的主体框架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提出建设可持续城市的五大核心要件,即构建"分散紧凑型"多中心城市格局,建设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大尺度绿色生态空间,夯实支撑城市发展的实体经济基础,注重城市文脉延续,以留存城市特色与魅力。  相似文献   

2.
对生态足迹理论的"空间互斥性"假设提出质疑,并阐述其局限性。结合当前都市农业、建成环境光伏一体化等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新形式,提出打破"空间互斥性"的方法:置换与叠加。以天津市为例,分别计算空间"互斥"与"兼容"两种前提下的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探讨打破"空间互斥性"假设对既有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兼容后天津市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提高了约63.5%,生态赤字缩小了约12.4%。"空间兼容性"实质是对城市的绿色生产性复垦,将应对资源短缺的着眼点由节流转向开源,以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9,(25):283-284
现阶段,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对环境的破坏愈发严重,为了使城市发展朝着绿色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建设"海绵城市"的理念。此外"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和绿色发展等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海绵城市"是未来城市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城市中不能以空间形式实现的权利不具有真实性,儿童参与空间建设是儿童能否平等的使用和塑造城市空间的一种"城市权利".但儿童参与空间建设的能力不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出现,需要通过社会经历和与他人的互动来培养,成人规划师队伍需学会适应儿童能力成长的阶段性,探索与儿童协作的有效参与方式.德国雷根斯堡市和我国深圳市在儿童参与空间建设的信息提供、组织支撑、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先行探索,为儿童能够有效、可持续地参与制订城市规划和城市空间发展政策提供了一个适应性构架,有助于利用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的工具来保障儿童空间权利、实现建成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绿色发展理念,指出城市绿色发展将使城市进入以人为本的个性发展阶段.从发展城市绿色经济、强化绿色城市建设管理和绿色社会的建设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绿色转型的核心内容.指出应建立城市绿色转型的长效机制,要把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资源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三大目标,通过思想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构建资源社会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在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7,(2):193-195
为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创建绿色城市已成为中国的重要工程,在"十三五"规划中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就有关于绿色的发展。近年来绿色化的潮流正快速席卷全球,其中绿色城市建设已成为焦点。针对这一发展要求,在文中重点探讨创建绿色城市所需要兼顾的三大要素——"绿色建筑"、"绿色规划"、"绿色景观"。对于三大要素的建设,作者通过对昆明市呈贡区绿色城市创建引发的思考,阐明了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前景,重点提出了回归自然的绿色城市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7.
张文君  陈丹良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7):中插1-中插7
新时代下城市文化空间成为城市空间治理的重要对象之一.城市文化空间治理既要解决过去快速城镇化所导致的"城市特性消失、归属感认可度差"等系列问题,又要符合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目标—驱动—路径"的治理框架,提出"历史挖掘、多元融合和设施均衡"的治理路径及其行动方案,结合江安城市文化空间治理实际工作,在问卷调查统计和研究梳理"历史底蕴、文化特征、空间建设"的基础上进行实践验证,为实现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支撑和完善城市空间治理体系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逐步朝精细化发展以及对城市文化建设、城市文化活力、城市文化竞争力的重视,城市公共艺术得到空前发展。国内学者已将绿色可持续作为城市公共艺术实践和研究新视角,但还未涉及到具体的操作层面和评价体系。本文在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指引下,结合城市公共艺术的特殊性,对其绿色评价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绿色街道是城市可持续雨洪管理的重要措施,在改善雨水内涝问题的同时,为城市居民创造了更多绿色空间.在梳理美国绿色街道建设实践基础上,从技术体系、改良设计、协作平台、法规体系、社区参与、激励机制等方面,总结了美国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住区海绵建设实施中面临的问题,从技术革新提升经济效益、雨水设施景观化设计、多方协作与公众参...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智慧城市试点最多、试验范围最广和总投资规模最大的国家,总体上面临理论支撑不足、体制保障不顺、机制创新不够、技术应用跨界水平不强、顶层设计与规划革新力度不大、政策法规培育尚弱、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不匹配、投融资渠道狭窄等8大矛盾和问题。雄安新区作为改革创新、区域协同和千年大计的重要承载地,应将绿色智慧作为首要的发展要求。智慧雄安建设应在破除中国智慧城市8大问题的前提下,坚持从"产城融合—空间生态自组织—协同经济"理论出发,实现根本性创新,带动智慧城市行业向可持续、健康的维度深耕,为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模式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