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规划布局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构建2020年广东省生态敏感性等级指标体系,将生态敏感区分为极敏感区、敏感区、低敏感区与不敏感区,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得到单因子和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广东省低敏感区占比最大,为35.39%,敏感区次之,占比为35.12%,而极敏感区占比为20.84%,不敏感区占比为9.07%;广东省的极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该地区必须严格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城市建设不得随意占用该区用地;不敏感地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该地区生态结构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地进行建设开发。深入分析广东省的生态敏感性及其空间布局,可为城市土地利用开发建设和生态问题预防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科学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横琴岛采用GIS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可以灵活地将与评价有关的土地空间数据和土地属性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处理,显著提高土地适宜性评价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3.
为协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以都匀市2010年和2020年两期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经遥感影像解译生成两期土地利用数据,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选定评价因子,构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对建设用地适宜性和后备资源潜力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欠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别占研究区土地总面积5.84%、15.76%、24.09 %、28.89 %、25.43%,适宜性等级以不适宜区为主;在空间分布上,适宜区分布在老城区中心区、匀东经济开发区中心区、甘塘工业园区的中心区和各乡镇的政府驻地,欠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分布在高程较高、坡度较大,林地、草地集中分布的山区;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61982.1 hm2,适宜区、较适宜区、一般适宜区分别占后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10.34%、34.6%、55.04%;适宜区规模最小,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建设用地适宜性等级的空间分布与研究区2020年土地利用现状实际分布相符,对区域的规划建设用地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黄冈市2006、2007、2009年三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GIS技术,从研究背景、技术与数据支持入手,分析了黄冈市的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制。对黄冈地区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现实典型性,也为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及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以1916—2008年中国钢铁企业数据为基础,基于GIS技术,利用区位熵、空间自相关方法对我国钢铁企业分布格局分阶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近100年来我国钢铁企业布局的集中度逐渐降低,大型企业市场影响力不足,中小企业数量过多;在空间格局上我国钢铁企业逐渐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扩散,集中度东高西低。  相似文献   

6.
以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选择10项反映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分析变量,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子的权重,然后运用碎化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均匀度指数(面积)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集聚—碎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长沙市主导着长株潭城市群空间集聚—碎化趋势,但这种情况会因株洲、湘潭崛起而改变,未来长株潭城市群将取代长沙成为中部崛起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7.
遥感图像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是遥感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遥感数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释,并讨论了利用GIS数据辅助RS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一方面可运用GIS数据引导RS图像分析,另一方面可利用GIS数据改善RS图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8.
艾比湖生态演变趋势和综合治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比湖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由于急剧干涸,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风沙危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北疆地区最大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心腹大患,保护和治理艾比湖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9.
文章开展地理学视角下的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及演变的遥感分析,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开展夜光与经济统计数据回归分析,验证遥感数据反演经济状况的巨大潜力;提出遥感-经济数据融合算法,获取一套时间序列中国省域经济发展指数;基于融合指数开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演变分析,提出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遥感、经济领域交叉解释;基于灯光指数提出省域国内生产总值(GDP)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章丘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农村居民点布局研究,以章丘市为研究区域。从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社会生活条件3个方面选取11个相关指标,综合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农村居民点用地适宜性模型,并计算各指标的生态位适宜度值。针对该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现状,将章丘市划分为四种类型区域,并提出了布局优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域水环境评价是解决流域水环境问题的基础,其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监测的数据和所采取的评价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呈现和表达信息更直观,分析功能强大,广泛应用在监测和评价中。根据流域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本文分析了流域水环境水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GIS在流域水环境水质评价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GIS在评价流域水环境水质特征上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张晓  李媛  赵佳明  郑沁 《科技和产业》2023,23(5):208-216
以长沙市某区为实证研究案例,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和新兴时空分析法研究盗窃犯罪在空间及时空结合的三维角度下的分异格局和环境特征。采用核密度分析法和Dbscan空间聚类分析法直观识别犯罪热点;构建时空立方体模型分析犯罪热点的时空变化特征,剔除短暂存续的“伪热点”,识别出稳定时空犯罪热点。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内盗窃犯罪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转移性,犯罪热点集中分布于北部区域,呈现城市中心距离衰减的特点;在时空分布上具有高度集聚性,研究区内仅2.11%的区块中聚集了62.4%的盗窃犯罪;结合稳定时空热点的空间环境特征,可将热点分为商业聚集型、棚户区型及学校周边型,建议犯罪防控应充分考虑城市建成环境中消极因素对犯罪行为的影响。这些研究可为后续犯罪空间影响因素研究奠定基础,也为犯罪的精准防控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是破解交通拥堵的最有效途径,西宁市作为我国西部重要的旅游城市,面对游客激增和机动车迅猛增长的双重压力,城市公交运营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面临诸多困境。本文从影响城市公交运营的六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西宁市公交系统运营内、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问题,对推进西宁市公交优先发展,破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借鉴生态足迹理论分时段测算了重庆市1983~2013年生态足迹,分析了动态变化过程。计算结果表明,从1983年到2013年重庆市生态足迹由0.89hm~2增长至2.11 hm~2,其中碳足迹贡献最大;31年来重庆市一直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且有逐年扩大的态势;重庆市万元GDP足迹逐年下降,单位土地GDP提高,因此提倡低碳生活,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对降低生态足迹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评估川滇生态屏障区的自然生态状况,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的川滇生态屏障区生态监测技术。其间选取植被覆盖度、水土流失两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依据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生成植被覆盖度,同时结合遥感影像及气象、土壤专题资料,采用中国土壤流失方程计算反映区域水土流失现状的土壤侵蚀强度。以川滇生态屏障区为例,本文评估了2015年、2016年该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试验结果表明,遥感技术能够适用于区域自然生态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公里格网为评价单元,构建基于PSR-NES(压力-状态-响应和经济-环境-社会)模型的土地生态安全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动态识别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广州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空间异质性较为明显,整体呈现“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2010—2020年,广州市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先下降后提高,其中,北部生态涵养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下降趋势,南部生态调节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逐渐好转,中部建成区土地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未来城镇扩张应尽量避免侵占土地生态安全水平较高的区域,可通过分区治理,科学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生态用地保护力度等措施持续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单波段阈值法、水体指数法和分类提取法对兖州矿区的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塌陷地积水提取试验,并对试验结果从尺度效应、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对不同类型的遥感影像选择最优的塌陷地积水提取方法提供了依据。同时,综合评价多种水体提取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选择适用于研究区塌陷地积水的提取方法,从而实现目标地物的精确提取。  相似文献   

18.
文章主要论述了GIS地理格网及其相关技术,通过具体应用,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一定分辨率的格网,结合土地利用现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将人口密度估计值分配到每个格网上,并利用具体技术制作人口空间分布图模拟人口分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支持下,结合统计插值方法对土壤有机质进行空间插值分析,利用GIS技术的叠置功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借助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可以从量的角度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情况,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为支撑,基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DEM)、GF-1遥感影像、MODIS NDVI数据产品、土壤类型和气象等数据,以中国土壤流失方程(CSLE)、风力侵蚀模型和多因子综合评价模型为基本算法,从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方面对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州府库尔勒市进行水土流失定量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库尔勒市以风力侵蚀和水力侵蚀为主,冻融侵蚀较少;侵蚀程度上,微度侵蚀所占比例最高,占总面积的50.4%,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适中,分别占总面积的25%和14.6%,强烈侵蚀较少,仅占总面积的1%,几乎没有极强烈与剧烈侵蚀;侵蚀动力上,微度侵蚀的侵蚀动力以水力为主,轻度与中度侵蚀的侵蚀动力以风力为主。本文选取的侵蚀定量分析模型方法稳定可靠,适合大规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能为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提供高效可行的技术方法,并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