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Costanza等人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区域土地整理生态效益经济评价模型,并以榆林市榆阳区为例,评价了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取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土地整治实施后,榆阳区的耕地、园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林地、草地等土地面积减少,期间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有所减少,减少了401.78万元。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引起了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导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减。合理开发利用各类土地资源,适当增加和保护生态服务价值高的地类,补充一定生态用地,应成为土地整治过程中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平昌县岳家镇云梯村等3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选取了15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项目实施后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将明显提高土地综合效益,同时也要注意在以后的土地整理项目中要提高对生态效益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3.
以白水县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ArcGIS软件及GPS定位数据将谷歌地球上采集的数据转换为项目规划设计的数据,实践验证了利用D级GPS观测成果进行WGS-84坐标系与西安80坐标系坐标转换参数求解的可行性,并利用ArcGIS软件完成了Google Earth采集数据与工程设计地形图数据的坐标系统与数据格式的统一和转换工作;总结了使用Google Earth地理数据交换文件(KML)在Google Earth进行数据采集及编辑的工作要点。该技术方法让Google Earth的卫星影像数据服务于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工作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4.
为了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内涵挖潜为重点,目的是增加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本文研究分析了各种措施下的土地整治潜力,为提高土地开发整理的目标性和可行性,为平昌县科学、合理的规范土地开发整理行为,为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的立项选址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评价土地整治经济效益,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两乡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物元模型法,定量分析研究区土地整治经济效益。研究结果表明:土地整治后,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均处于良好和优秀级别,达到了土地整治的要求,且该区经济效益定量值为0.2101,达到良好级别,说明土地整治项目可行,并且提升了经济效益。可见,开展积极有效的土地整治工作对于提高区域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文章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使得耕地综合质量分值从42.01提高到84.48,耕地质量状况显著提高;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需强化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建设,重视耕作层土壤改良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防城区滩头村撂荒土地为研究对象,通过GIS定位分析及实地调查采样,结合撂荒地的区域位置及自然条件,对研究区主要因子交通情况、水文情况、有效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速效养分氮磷钾进行分析,利用单因子评价及土地潜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适宜性等级为N(不适宜),限制因子主要是不稳定因素速效钾.最后,依据土地潜力级划分以及影响因子的重要程度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研究将对防城区撂荒土地的复垦及规划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布广泛,如何破解地形限制,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产业联动发展,需要引入新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本文以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在耦合系统理论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指导下,结合野外调查等方法,分析土地整治模式下的生态农业与经济系统耦合过程、途径和机制。研究发现,以新乡村综合体为内核,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把农业旅游开发纳入新乡村土地整治工程,结合当地生态农业、特色资源及人文景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使新村生态农业与旅游系统有效耦合。耦合后的系统,可以产生强大的系统功能,对土地整治成果巩固和新乡村综合体建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曾红春  王震  李洋 《科技和产业》2023,23(13):197-201
以平果市为研究对象,从自然条件、生态安全及社会经济3个方面14个指标构建岩溶区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运算并将结果分为3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全市适宜建设用地、一般适宜建设用地和不适宜建设用地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0.27%、30.40%、29.30%;在空间分布上,各等级的分布与区域地貌密切相关,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平果市南部的码头镇、海城乡、四塘镇,一般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太平镇、新安镇,不适宜区集中分布在太平镇、凤梧乡、海城乡。研究结果可为平果市的城镇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疆南疆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土地盐渍化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制约着南疆地区农业的发展。本文以阿克陶盐碱地治理为例,分析了传统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探索了南疆地区盐渍化土地整治项目中生态环境营造的思路。研究生态环境营造对于解决当地农户口粮紧缺、持续推动脱贫致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建议将生态环境营造思想渗透到踏勘、规划、实施、管护等各个环节中,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综合使用各项治理改良措施,完善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生态修复技术、水源涵养技术、缓冲带建设技术等。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熵权法、综合评价法对南部县定水镇土地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闲散地类整理潜力最大,新场垭村和双河村为土地整理潜力最大的Ⅰ类区,综合潜力排序为:新场垭村、双河村、周垭口村、鲤鱼坡村、联合村、马鞍山村、哑巴河村、龙凤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深入挖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整合分析土地整治领域在新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以陕西黄河西岸(小北干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例,分析土地整治在补齐生态环境短板和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的作用,为生态型土地整治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新的建设理念。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陕西省土地整治后存在的土壤板结、土壤贫瘠、耕性差、产能低等问题,采用果渣发酵黄腐酸为载体的黄腐酸土壤改良剂,依托延安治沟造地土壤整治项目,开展了新增耕地生土快速熟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与改良前相比,速效氮由未检出到检测值25.20~40.24mg·kg~(-1),速效磷含量增幅为30.24%~54.15%,速效钾含量增幅为84.71%~151.76%,有机质均增幅为82.86%~117.14%,玉米产量较对照增加296.0~432.6kg·亩~(-1),增幅为70.5%~103.1%,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是当前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分析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要求,分析了德宏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2006-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重点是补充耕地任务、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评价了德宏州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编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2014-2020年)》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相关地区研究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工程地质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对建筑结构选型和建筑材料选择的影响。2.对基础选型和结构尺寸的影响。3.对结构尺寸和钢筋配置的影响。4.地震烈度对建筑结构和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兴义市中心城区现有的交通症结着手,通过路网结构的完善,关键路段及节点的改造、交通组织的优化、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等手段,充分挖掘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潜力、改善交通秩序,达到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通知》(国土资发〔2010〕162号)精神,结合新形势下土地整治规划的要求,以前期对西安市各区县调研成果为基础,提出了新一轮西安市整治规划需要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强化市地整治、内涵挖潜,推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认识和方略。  相似文献   

19.
开展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文以宜昌市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环境承载潜力、现有开发强度、经济发展潜力3个维度构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模型与Topsis模型评价当地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值介于0.3901~0.5582之间,处于较高水平的区县较少;空间上存在较明显的集聚特征,高—高聚类分布在宜昌市中部核心城区,高—低聚类分布在夷陵区及点军区,低—低聚类分布在西南部区县,不显著区域主要分布在宜昌市的边缘县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宜昌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向中间聚拢,中部成为开发热点区,同时也表明其整体空间集聚性较不均衡。  相似文献   

20.
薛峰  佟园春 《北方经济》2013,(10):44-45
农用地整治潜力评价研究是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它对科学合理确定区域土地整治的目标与方针、划定土地整治区和指导区域土地整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宜农未利用地潜力研究,可为土地整治潜力测算、土地整治规划目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