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利用类型对一个地区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对土地类型的了解有助于更加准确把握发展的动向。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区,选取GF-2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中的马氏距离法、最大似然法、最小距离法、随机森林法、光谱信息散度法五种分类方法,对博湖县的地物进行分类与识别,通过混淆矩阵法计算总体分类精度,利用Kappa系数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法在五种分类中呈现出最好的结果,分类效果最好,其次是最大似然法。这说明随机森林法能够更好地发挥GF-2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分类中的实际应用潜力,且有效提高了各种土地利用类别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哨兵卫星Sentinel-1A双极化微波遥感数据,应用H/Alpha-Wishart、H/A/Alpha-Wishart两种非监督分类和Wishart迭代分类、支持向量机(SVM)两种监督分类方法分别对上海及长江入海口区域进行地物信息提取。对遥感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H/A/Alpha极化目标分解提取极化特征参数;对影像进行非监督分类,对比非监督分类结果,计算分类精度;利用Wishart分类器和SVM分类器进行监督分类;参考Google earth等地图工具,对研究区的训练样本进行选取,将训练样本和极化参数带入分类器进行训练并不断调整参数,得到分类结果;进行精度分析,对比各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由最终分类结果可知:监督分类对图像的解译效果最好,可解释性强,SVM监督分类结果最好,H/Alpha-Wishar最差,非监督分类方法中增加了A的H/A/Alpha-Wishart,非监督分类精度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试验区进行无人机航空摄影,使用PixelGrid系统处理影像数据,获取试验区正射影像,利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并进行精度评价,最后对面向对象的无人机正射影像土地利用详查技术流程进行总结。结果表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土地利用信息快速获取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利用面向对象方法进行影像分类效果较好,总体精度达到89%,Kappa系数为0.82。研究结果为利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详查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遥感图像分析的可靠性和精度是遥感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遥感数据存在的不足进行了阐释,并讨论了利用GIS数据辅助RS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思路.一方面可运用GIS数据引导RS图像分析,另一方面可利用GIS数据改善RS图像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5.
喀斯特地区的传统林区保护和统计多靠大量人工测绘及高分影像目视解译勾绘,不仅工作量大耗时耗力,且最终成果精度也不能得到保证.为了尽量弥补这种主观性误差,采用10 m分辨率的高光谱卫星影像与0.8 m分辨率的高分卫星影像多源数据融合的方式,并结合地面目标地物样本光谱采集方法,对贵州六盘水地区乌蒙山地质公园西北段的林分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高光谱、高分融合影像数据SAM分类方法的分类精度较单一数据源的都高,其中基于融合影像的分类精度为85.9%,基本满足地物分类应用及调绘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文章基于陆地资源卫星(Landsat)的多光谱数据,利用目视判读和矢量数据编辑的方法,分别对宜宾市3个时相(1990,2001,2013年)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操作处理,提取各时相下的宜宾市翠屏区建成区范围,得到建成区土地利用扩张图(1990—2013);基于宜宾市辖区范围内的DEM数据,利用Arc GIS空间分析工具制得宜宾市地形坡度图,再结合相关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分析得出,周边地形、交通状况和城市发展规划对宜宾城市扩张的影响比较大;从宜宾建成区土地利用扩张图可知,各时期的城市建设与对应时期的城市发展规划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由于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常常使用遥感影像对城市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是进行动态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的重要手段。文章以砀山县为例,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使用1994年和2014年砀山县的两期TM影像进行土地利用人机交互解译,获取高精度的两期土地利用图,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空间分析,管理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和成图输出等功能,可得出砀山县近1994年到2014年的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8.
研究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对土地规划有着重要的意义。遥感技术对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提供技术性支持。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影像分类方法不断涌现,不同的分类方法会有精度不一的问题,对其在土地利用类型分类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西安市未央区为研究区域,依据landsat8 OLI影像,采用最小距离分类法、马氏距离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神经网络分类法和最大似然分类法,对研究区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并对其分类结果进行精度比较。结果表明:总体上看,最大似然分类法的Kappa系数和整体分类精度均高于其他分类方法,其次为神经网络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分类法、马氏距离分类法、最小距离分类法。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相较于其他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仍表现出理想的分类效果。本研究可以对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今后的土地利用工作提供决策性支持。  相似文献   

9.
影像分类问题是遥感影像信息提取研究领域的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十分关键的技术问题之一。随着国产遥感卫星数据种类和质量的丰富与提升,对其进行高精度分类以实现国产卫星数据的有效利用,成为非常重要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以湖南省益阳市某区域高分一号遥感影像为例,在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分类三大分类方法中,各选取两种最具代表性的分类算法进行研究区影像分类,对比分析这六种分类方法对研究区影像分类的结果与精度,寻找适用于国产卫星高分一号影像的分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监督分类效果最佳,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也有一定的优势;进一步研究发现,经过融合处理后的研究区影像,在分类效果和精度上,都有明显的改善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统计学在处理数值数据和低维数据方面有着成熟的理论与技术,而数据挖掘则在处理高维的复杂的数值或非数值性数据方面,借助计算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文章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入手,讨论了两者各自的特点。笔者认为,数据挖掘和统计学应该相互学习和渗透,各自分工,协同工作,共同为挖掘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有价值的知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众多学者关注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问题,相关研究日益深入,从区域性的角度来研究该问题成为当前国际上开展LUCC研究的一个新趋势。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两种方法,以呈贡区为研究对象,进行小尺度范围的研究。基于陆地卫星影像数据提取的分辨率为30 m的呈贡区2003年、2010年和2017年三期TM影像数据,用ENVI遥感图像处理平台进行监督分类,得到监督分类栅格图,进而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呈贡区2003-2010年和2010-2017年各时序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并对驱动力机制进行分时序的分析对比。研究表明,2003-2010年呈贡区的土地利用均衡性和多样性呈逐步增加的趋势,而2010-2017年呈下降的趋势,表明呈贡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不均衡。2003-2017年,呈贡区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和林草地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地减少。促成该类变化的因素主要有自然、社会经济和政策等,但主成分分析表明,主要原因是城市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江苏科技信息》2019,(35):22-24
随着高分遥感卫星的发展,高分遥感影像数据逐年增长,其在国土、农业、城市建设、环境监测、生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高分遥感影像的场景分类速度较慢,精度较低。文章将深度学习中的卷积神经网络与高分遥感影像的场景分类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分类精度。与此同时,运用迁移学习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训练样本数量与训练时间,为高分遥感影像的场景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明干旱区绿洲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归因,以乌伦古河流域为研究区,以Landsat遥感分类数据、水文气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通过对2002年和2017年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获取了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绿洲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利用土地动态度、贡献率、转移矩阵等动态变化模型,对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以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5年来,乌伦古河流域土地利用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其中耕地增加显著,主要由未利用地和草地转化而来。林地、建设用地以及水域呈小幅增加趋势,而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所缩减,这与城镇化建设的过程是一致的。影响研究区土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有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其中,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宏观政策调控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刘迪 《魅力中国》2013,(29):287-28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对城市空间的需求。因此城市要不断调整土地类型格局,实现土地利用的最大化与最优化,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本文以RS&GIS作为技术支持,对2001年和2010年的温江区遥感影像TM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土地利用分类图。同时结合相关统计数据,分析导致尢年内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基础因素,并从土地利用分类图中得出相关结论:2001年到2010年问,大部分耕地转为了园地。土地类型的变化主要受政府决策的影响,其次是经济与人口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遥感技术今后应用发展的趋势及遥感地物定量化的意义和内涵,介绍了实现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高级工具ENVI,分析了利用遥感影像处理软件ENVI的高光谱分析工具进行地物识别和遥感地物定量化分析的流程。  相似文献   

16.
遥感影像与数字地形模型相结合,能够实现二维图像三维可视化,不仅能进一步获取地理要素与地形地貌信息,而且还能提高遥感图像的目视效果,为遥感影像的计算机自动解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文章探讨了基于ArcGIS平台、二维遥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流程,重点研究了利用ArcScene进行塔里木盆地三维遥感影像图制作的技术方法,为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地理学和生态学中的应用探索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理评价是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的关键环节,运用遥感技术能够提高土地整理评价的工作效率和技术含量。以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通过监督分类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对比项目整治前后的土地覆盖及其面积变化,从而实现对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的动态监测和工程效果评价。研究验证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整理评价研究的可行性,并对未来石川河综合开发项目的持续动态监测和工程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国内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应用现状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特点,对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了技术构建,将Web Services数据挖掘技术与Android平台智能手机技术相结合,利用Heri-trix框架进行特定农业信息的收集,通过Web Services数据挖掘为Android平台客户端提供最直接的农业信息服务,使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科技信息推送与农产品的网络销售过程。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时代,随着信息科技的成熟,银行业积累了海量的数据。数据挖掘技术作为知识发现的工具,利用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时间序列的方法,可以挖掘出银行业数据中有价值的信息,帮助商业银行更好地开展精准营销、风险管理、产品优化、行情分析等工作,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文章首先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在银行业中的应用领域;然后根据应用情况多角度探讨数据挖掘技术;最后总结银行业数据挖掘技术的优势与挑战,并提出发展策略,为商业银行更好地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服务自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15年12月,2016年3月、7月、9月、12月的遥感影像进行监督分类,得到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采用RS以及土地利用净变化量、交换变化量、总变化量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2016年鄱阳湖湖滩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监督分类的Kappa均大于0.90,满足数据的要求。年内鄱阳湖湖滩的土地利用覆盖呈现周期性变化:从3月到9月随着水量的增加,部分河湖滩地、沼泽转变为内陆水体;从9月到12月随着水量减少,部分水体转变为河湖滩地和沼泽。本文为鄱阳湖湖滩土地覆盖变化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