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证耕地资源及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的主要措施,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重要保障。本文选择陕南商洛山地丘陵区新增耕地整治项目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整治项目区田块,对整治后其土壤养分质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区经土地整治后的新增耕地有效磷的含量处于13.17~27.17 mg·kg~(-1)之间;速效钾的含量处于102~110 mg·kg~(-1)之间;有机质的含量处于5.37~8.85 g·kg~(-1)之间;全氮的含量处于0.34~0.57 g·kg~(-1)之间。项目区除巡检镇大河村与永丰镇刘沟村全氮含量未达到标准要求外,其余新增耕地养分指标均符合标准。为改善新增耕地氮养分不足的情况,较传统的施加氮肥,增施有机肥是保障土壤氮素可持续提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体质量状况是综合评价延安治沟造地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治沟造地项目区的整治要求,针对性地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层结构进行了调节设置,评价和分析了延安市宝塔区南泥湾镇阳湾沟项目区整治后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土体结构。结果表明,治沟造地工程既优化了整治项目区的田块规模、平整度,又改善了土体的剖面结构及土质质量,增加了项目区的有效耕地面积,优化了用地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耕地自然质量等级;延安治沟造地工程实施后项目区土体既能都满足土地工程的设计标准,又能满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与产量,这为黄土高原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的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加快,耕地资源大量流失,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突出,土地整治作为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目前备受关注。文章试图通过对安徽省土地整治项目的整理、成效的概括,必要性分析,总结土地整治的经验,提出土地整治的对策建议,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地整治项目对耕地质量的影响,可以为耕地保护提供参考,为更好地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依据。文章以华池县怀安乡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研究土地整治对耕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项目实施使得耕地综合质量分值从42.01提高到84.48,耕地质量状况显著提高;土地整治是提升耕地质量最主要的途径,需强化田间道路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土地平整工程建设,重视耕作层土壤改良工程并将此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5.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渭北土石山区土地利用率和新增耕地质量,有效解决该地区土地整治中存在的有效土层浅薄、岩石裸露、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在项目区内进行土体有机重构技术研究和实践,介绍了该地区土体有机重构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人为构建出具有层次结构和容重梯度的土体构型,新构土体结构稳定,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效果和通气性,能够较好地满足作物生长。该技术的研究和实践可为我国类似地区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和有力支持,同时,对土体有机重构技术在土地工程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土地整治新增耕地质量评定,对提高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完善耕地质量评定技术体系,促进土地管理科学决策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认为,新增耕地质量建设可分为"平台"质量和"利用"质量两个阶段,国土部门的耕地分等定级主要是对耕地"平台"质量的评定,应从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特点出发,采用特尔斐法和层次分析法,将土地整治工程中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新增耕地质量评定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土地整治是当前改变土地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最为有效的手段。土地整治促进了土地流转使得耕地集中连片,提高了耕种的机械化水平。该文以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为例,对土地整治促进农村土地整治作用进行了分析;依据农村土地整治现状,分析了当地土地整治工作的困难和问题,并就土地整治策略提出方法和建议,希望能促进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9.
土地整治规划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科学编制和严格实施土地整治规划,有利于整合土地资源、引导资金、整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有效补充耕地、提高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落实耕地保护目标任务;有利于有序推进农牧区土地整治,资源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和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是当前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的重要分析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以地处我国西南边疆山区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要求,分析了德宏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期间(2006-2013年)土地整治项目和土地整治规划目标任务落实情况,重点是补充耕地任务、耕地占补平衡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而评价了德宏州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编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2014-2020年)》提供了基础依据,同时也可为其他相关地区研究州(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中的土地整治规划实施情况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陕西省渭北地区为例,根据渭北台塬区其他草地土地整治项目工程开展的相关经验,考虑项目区地形地貌、水资源特征、地质结构等因素,对目前项目工程实施的部分细节提出若干建议,以期为项目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该区域开展土地整治项目要以综合整治为原则,以区域整体生态效益为目标,结合该地区土地整治工程实际情况,通过修筑隔坡梯田、植被护坡、泥结石路面挡水带等细节工程对提升项目质量和生态效益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特点,文章利用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前期勘察测绘、规划设计,中期项目进度监管,后期竣工测量、工程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内进行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人机低空航摄技术在土地开发综合整治中的应用是成功的,能够大大提高土地综合整治的工作效率,能有效地把控整个项目的实施进度,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良好的效果,可在实际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黄河谷地是青海仅次于湟水河流域的第二大人口密集区,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复种指数高,是青海省农业区自然条件最好、耕地最集中的地区。本文以黄河谷地为例进行了探讨,着重分析了黄河谷地土地整治工作的进展成效。  相似文献   

14.
采用景观格局分析、ARCGIS空间分析,科学测算农用地整治潜力大小和难易程度,合理确定武山县农用地整治重点区域及优先次序。结果表明,武山县耕地平均斑块面积16.61hm~2,斑块密度12.73个·hm~(-2),边缘密度242.43m·hm~(-)2,面积加权形状指数10.28,分离度指数5.46,聚集度97.14。全县新增耕地数量潜力2 121hm~2,质量潜力4 811.62万kg,生态潜力8 510.13万元。按整治优先顺序划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时序,分别占22.54%、47.11%和30.35%。近期整治区,耕地细碎化程度高,建议通过土地平整、合并零星地块方式降低细碎度。中远期整治区土壤质地较好,耕地景观状态相对稳定,土地整治项目较多,适宜兴修梯田及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研究结果从景观格局角度弥补了农用地整治优先排序的不足,明确了优先开展整治的区域和方向,以期为生态型土地整治推进和区域土地整治规划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未利用土地开发是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途径。传统的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调查方法存在盲目性大、速度慢、效率低等问题,不利于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区的快速筛选,基于3S集成的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筛选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利用ArcGIS 10.2平台通过数据管理模块、数据互操作模块以及Python 2.7构建了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工具箱,提供了未利用地自动输出、地图高程数据处理及输出、土地开发项目遥感监测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际应用验证了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模块的可操作性,提高了未利用土地开发项目实施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同时提高了管理部门对土地开发项目监测核查的信息化水平,推动了土地整治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土地整治应立足于"改善"而不是"改变",要实现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双赢的"双保"战略方针,生态文明建设是土地整治的新目标。我国土地整治虽然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成绩,但整治中采用不恰当的措施对周边区域的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针对土地整治中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分析,阐明了土地生态恶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对策有效的提高了耕地质量,缓解了农用耕地紧缺的现状,改善了农业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土地整治是提高耕地利用率,发展现代农业,缓解建设用地需求与保护耕地红线矛盾的一种有效措施。全椒县通过大力开展农村土地整治,保护和增加了耕地资源,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居住环境,促进了土地流转经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在土地整治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民参与监督土地整治的意识不强等都影响着农民权益的实现。建议各级地方政府科学推进土地整理和考核,加大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创新,通过让农民分享土地置换后增值收益,建立并完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加大项目后期管理等措施来更有效地保护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的颁布实施,各省级、地市级、区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也陆续于2013年编制完成并发布,以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为重点,坚持土地整治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实现耕地保护要落实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的目标。而目前的土地整理工作多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忽视土地整理活动对耕地及其所在区域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文章从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理论出发,结合项目实际探讨土地整理项目中融入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的技术路线及设计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治是补充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探讨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及对策对于促进土地整治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文章基于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演变梳理,重点分析了新增耕地弃耕成因,并针对项目选址、地块分布零散、质量难以保障、后期管护疏忽和农村劳动力人口短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对策建议,旨在切实解决新增耕地的弃耕现象,保护我国的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土层厚度是反映土地整治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本文使用美国US Radar公司生产的Seeker SPR探地雷达,采用频率为500 MHZ和250 MHZ的天线对南泥湾土地整治项目新增耕地的土层厚度进行探测,然后通过开挖实测法对探测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讨了探地雷达在土地整治项目中新增耕地土层厚度估测上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探地雷达法所测得的结果与实测值相吻合,误差范围在0~5 cm之间,能够满足现行土地工程质量检测的精度要求,且采用500 MHZ频率天线的探测效果要优于250 MHZ。该研究可为土地整治工程的质量评价和验收提供一个新的有效途径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