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兰州牛肉面的发祥地——兰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模式分析法,探讨了兰州市牛肉面馆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揭示了其形成发展与空间布局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兰州市牛肉面馆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集中分布于中心城区范围所在的黄河两岸狭长带状河谷之内,空间偏向性差异明显,总体呈现"东密西疏,南密北疏"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城区之间的集聚规模和集聚强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兰州市牛肉面馆呈现中心集聚与外围扩散并存的分布态势,"多中心"空间格局明显,且表现出沿城市综合中心、重要商圈分布的特征,并形成了三大集聚片区,分别为城关—七里河集聚区、西固集聚区及安宁集聚区。受限于独特的河谷地形,城市分区之间相对孤立,难以形成连片集聚区。兰州牛肉面,这一独特地理饮食文化现象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孤立的,而是必然的、关联的,其形成发展和空间布局均受到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传承、民族构成、人口分布以及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要素禀赋、资源环境约束与中国现代产业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我国城市层面数据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状况和规律进行了考察,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导致现代产业发展空间差异的因素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代产业发展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东部沿海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成为我国现代产业的高度聚集区,中西部地区现代产业发展水平则相对滞后;我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一个城市的高端要素丰裕程度,城市的储蓄水平、城市等级和环境状况等也对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产生了显著影响,而城市的资源丰裕度、开放程度在空间滞后模型的分析框架下几无影响;要素禀赋和溢出效应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释我国现代产业的空间分布不均现象.  相似文献   

3.
基于LMDI模型,以2001—2012年中国经济人口发展及石灰产业碳排放数据为样本,从5个方面对石灰产业的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发展效应、经济增长效应以及人口规模效应是影响石灰产业碳排放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且影响趋势有所不同。基于GM(1,1)模型对中国石灰产业未来碳排放量进行预测,2030年排放量预测将达到4.48亿t。基于影响因素分析及碳排放趋势预测结果,从技术创新、政策制定等方面对中国石灰产业的低碳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拟研究能够通过城市扩展以及土地利用的发展趋势较为科学地预测城市建设的发展规律,给予决策者科学技术支持。文章利用CA-MARKOV模型通过马尔科夫链分析与元胞自动机分析综合建模,利用多期TM遥感影像进行模型参数调整,通过2010年的TM影响及道路影响因子,预测2015年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准确率达到80%以上。可为以后进行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中的社会发展水平不仅是衡量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和谐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何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地进行社会发展水平评价,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是生态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一项重大课题。本研究在建立社会发展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GM(1,1)模型,利用2003—2012年10年数据对2014—2018年包头市生态城市建设中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以及社会总体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在没有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下,包头市在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将会发展良好,预测水平较高;但社会"软件"和"心件"方面发展水平不甚理想。同时,GM(1,1)模型能够很好地拟合生态城市中社会发展各指数变化情况,适合预测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预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创意产业产值受周边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某些年份甚至出现局部较大畸变,通过相关文献学习,首先通过对灰色模型预测,然后经过残差修正增加模型规律性(采用两次残差累加),最后在残差修正灰色模型基础上应用改进的马尔科夫链提高预测精度,对2005-2014年北京创意产业产值数据验证算法有效性进行研究。此算法优点在于弥补灰色模型数据少,随机性大的缺陷,很好修正畸变数据和提高拟合度。  相似文献   

7.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聚集地,城市的发展与扩张既是产业经济壮大的必然,也是人类活动的直接作用结果,有效、定量地监测城市空间格局能够为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以马鞍山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8、2020、2022年3期遥感影像空间基础数据及人口、经济等专题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探索构建了马鞍山市城市空间格局监测分析的指标体系,旨在明确和分析空间格局变化与空间扩展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马鞍山市各下辖区县的变化情况。监测结果显示:城市空间形态方面,2018—2020年,马鞍山市下辖各区县建成区形状逐渐变得复杂,而在2020—2022年周期内,城市的形状相对稳定;城市空间扩展方面,第一阶段2018—2020年,马鞍山市建成区发展相对较快,当涂县扩展较为明显,第二阶段2020—2022年,城市整体扩展趋缓。  相似文献   

8.
刘耀彬  钟悦之 《特区经济》2007,(12):186-187
运用主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模型,对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进行时空分析,并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对其时空变化的主要经济驱动因素进行了揭示。研究表明:①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而其时间变动则体现出南北分异特征;②灰色关联揭示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时空变化的经济驱动具有多源性,其中人均第二产业产值、在职职工平均工资、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人均社会零售额、人均GDP,它们成为江西省城市化水平时空变动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在未来该省城市化进程推进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其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居民收入的提高,还应注意农业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特别是商业)的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苏科技信息》2019,(36):42-45
城市空间格局是反映城市空间扩展的最直观标识,文章以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提取常州市2015年、2016年、2017年三期城市建成区边界,构建了常州市城市空间格局监测分析指标,分析监测常州市城市格局的变化特征和空间扩展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常州市扩展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常州市主城区发展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溧阳市发展较快;空间扩展方面,2015—2016年增速相对较快,而2016—2017年相对平稳。  相似文献   

10.
深圳市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及区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生产业正日益受到城市决策者和研究者的关注。我国文化产业近来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发现、解释文化产业的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主要以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理论为指导,以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工具,识别了深圳市特区内文化产业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特征主要有:区际差异显著;沿城市主要道路分布的趋势明显;与文化设施分布密切相关;向商业中心集聚。最后分析了影响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的因素主要有交通因素、市场需求因素、人才因素、多样性因素、集聚因素、文化设施因素及技术因素。  相似文献   

11.
城中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形成的特有现象,国内对城中村的概念、特性、历史和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共识,对城中村的形成机制和改造策略方面也进行了有价值的探讨。由于兰州市属于典型的狭长河谷盆地型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城市用地矛盾日益凸显,兰州市政府于2005年拉开了城中村改造工程的序幕,城中村改造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兰州市城中村现状分析兰州市城市建成区主要沿黄河两岸呈东西向扩展,其城中村的空间分布也主要集中在城关、安宁、七里河和西固4区组成的带状区域内。兰州市城中村涉及61村,其中,城关区22个(其中雁滩地区有12个)、七里河区7个、安宁区21个、西固区8个、高新区3个。  相似文献   

12.
以人口相关要素为重点,从人口空间分布及城市功能定位方面着手,分析困扰滨江区目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北旺南滞、居住人气不足、空房率高等影响今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通过区域产业类型、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空间结构、房地产开发、生活便利程度、受中心城区辐射程度、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城市发展诸多因素对人口在滨江区集聚的影响的分析,寻找出制约影响滨江区发展的瓶颈,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校园代理"在高校学生中快速发展。团队通过从性别、大学生对校园代理的接受度、校园代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校园代理服务的便利性以及校园代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5个方面对兰州市安宁区5所高校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logistic模型分析大学生的校园代理消费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出推动兰州市安宁区各高校校园代理良性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牛艳华 《科技和产业》2021,21(5):104-109
基于河南省18个地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企业数量、从业人员等统计数据,利用空间基尼系数、产业动态集聚指数等指标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检验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制度因素对其空间集聚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度呈上升态势;在空间上主要集中于郑州、洛阳、新乡、许昌等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网络基础设施、创新支撑条件、经济制度环境对河南省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临沧市临翔区1949年—2009年间城市建成区地图进行遥感和GIS技术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边界维数模型对其建成区的扩展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以景观要素稳定性指数和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作为辅助数据,探索临翔区城市建成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扩展特征。研究表明:临翔区城市建成区形态具有分形特征,其扩展过程经历了五个大的阶段:第一次快速扩展期、缓慢扩展期、恢复扩展期、第二次快速扩展期和稳定扩展期。扩展模式在外部扩展和内部填充之间不断"角力"。在整体的扩展方向上,以向北为主导。扩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以经济、政策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为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产业集聚(Industrial Agglomeration)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是产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和横向关联在空间上形成产业网络组织的过程。一、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形成的演化作用集聚效应对城市功能形成的演化作用,主要通过聚合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两种方式产生影响。正如韦伯(1909,1914)所提出的"集聚因子",聚合效应主要是基于要素禀赋、市场、地理位置、政策等等某些优势因素吸引大量企业进入,在空间上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同时相应的服务业也会随之出现,产业链条延长,劳动力不断增加,公共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偏离-份额的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分析苏南五市即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的产业竞争力情况.本文首先阐述了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的基本原理,然后运用该模型对这五个城市的2005年和2012年三次产业产值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比较分析了这五个城市的产业竞争力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将风险评价应用到城市空间破碎化研究,从干扰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方面构建城市空间破碎化风险评价模型,综合运用函数模型法、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对2016年长沙都市区内84个街道的城市空间破碎化风险水平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沙城市空间破碎化风险水平空间分布格局规律明显,风险水平与距市中心距离呈正相关;(2)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单元城市空间破碎化风险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并存在H-H、L-L及L-H 3类空间集聚模式;(3)建设用地面积占比等8个因子对城市空间破碎化风险水平有重要影响,自然特征和人文因素扰动是产生城市空间破碎化风险的直接原因,而城市空间的敏感性特征进一步加剧该风险,经济社会领域各层面反映的适应能力对其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晨  渠爱雪 《科技和产业》2022,22(12):297-303
基于建成区人口密度,运用空间集中度、缓冲区分析、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对2019年徐州市97个建制镇的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徐州小城镇整体发展质量偏低,高质量水平小城镇少;不同质量水平的小城镇空间分布整体较为均衡分散;大城市周边小城镇质量水平普遍偏低,中等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质量较好;交通的轴带作用与交通站点的枢纽作用对小城镇带动发展明显,徐州主要交通轴带缓冲区内小城镇质量平均水平较高,交通轴带沿线形成多个高质量小城镇组团和重要交通枢纽城镇。基于研究结果从城市发展水平、产业发展水平、交通条件及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提出提升小城镇发展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祥 《南方经济》2016,35(10):109-120
作者利用动态空间偏离/份额模型对珠三角城市群的实证研究发现:在2001-2013年间,珠三角城市群城市间经济互动显著增强,但其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珠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都形成了正向的产业结构效应,除了广州和深圳以外,各市在第二产业发展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弥补了第一、第三产业的劣势。珠三角城市群内多数城市未形成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和空间区位效应,尚不能充分利用其他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城市群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有待提高,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调整有待深化。基于上述发现的政策建议是推进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空间结构调整,构建错位发展、高效互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