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是车站的重要质量指标.为了找出影响停时的主要原因,提出应从组成上对停时进行量化分析.将车站货物作业车按照一定的标志划分作业子集,提出子集划分的标志和原则及计算式,计算各子集对停时及停时增量的贡献,并得出各子集对停时变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向.通过实例计算表明,组成分析法在定量解释停时延长(或缩短)的原因方面是精确而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2.
对影响丰台西站中时、停时等运输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新运行图实施的特点和提效要求,提出压缩中时指标的对策和压缩停时指标的措施,通过优化作业流程、细化作业标准,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企业经济活动 分析工作中普遍使用的方 法是连锁替代法。连锁替 代法具有计算简便的优 点,但存在着两个难以弥 补的缺陷: 1.连锁替代法在计算 第一个组成因素指标对综 合指标变动影响额时,假 定其他因素指标数值不变 动,即固定在基期,而计 算以后各个组成因素指标 对综合指标变动影响额 时,则假定前一个或前几 个已计算过的因素指标已 变化为报告期数值的前提 下进行。这种假定主要是 为了满足连锁替代法“各 组成因素指标对综合指标 变动影响额之和等于综合 指标报告期的实际变动 额”这一数量对等关系作 出的。至于为什么作这样 的…  相似文献   

4.
对天津铁路分局影响车站停时指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各方面取得的效果,提出采取加强制度建设;修订有关协议;拓展空车来源;加强调度队伍建设等措施。以及加强对机务段用油罐车管理和修改地方铁路货车占用费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高速铁路车站区域的界定,分析高速铁路车站区域道路网结构形式及适用性,以及走廊性道路的布设形态。在分析高速铁路站区道路网控制指标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国内外铁路车站道路网指标的对比,对合理设置高速铁路站区道路网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业妨碍是影响车站能力利用效率的重要因素,准确计算分析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程度与能力利用率对调整列车经由、合理设置停站具有重要意义。从站场布置形式、车站间隔时间、作业类型及构成等方面综合分析了高速铁路车站作业妨碍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车站作业妨碍可以分为接发列车间的作业妨碍、接发列车与出入库间的作业妨碍2类;结合计算机仿真构建了车站作业妨碍时长判别计算流程;综合考虑高速铁路车站接发车作业过程与理想接发车作业时间,优化提出包含作业妨碍时间的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利用率计算方法;以上海虹桥站为例,分析了其高速场作业妨碍特征与能力利用率,并从车站作业组织、动车组交路等角度提出优化其能力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针对铁路车站中、停时指标超标的情况,在分析主要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车站作业流程、提高计划编制质量、强化专用线管理、优化区域调车方案、加强效率指标考核等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8.
王淇 《中国储运》2023,(11):151-152
<正>为更加科学合理地对地铁车站的火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估,降低采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评价指标权重时主观因素的影响,基于三角模糊数理论和三点估计法对传统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在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对地铁车站的火灾风险等级进行实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列车编组计划组号数量对编组站驼峰解体能力的影响,考虑合并使用线路解体的实际情况,提出一种新的能力利用率计算指标——换算设计驼峰解体能力,以真实地反映编组站改编能力的利用程度和车站作业负荷。根据成都北站有关统计数据,计算得到车站换算设计驼峰解体能力利用率,说明目前成都北站由于组号数量过多,合并车流量大,造成驼峰解体能力基本饱和的实际情况。因此,对编组站能力利用率的考量不能单纯以设计能力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铁路车站安全运营管理水平,评估影响车站安全运营管理相关因素的安全程度,针对当前铁路车站运营安全管理现状,从影响车站安全运营管理的因素入手,构建铁路车站安全运营管理指标评价体系,选取一定数量范畴的、有专业代表性的、现场管理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安全评价小组,通过专家打分,构建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铁路车站安全运营管理评价模型,并以中原地区某车站为例进行车站安全运营管理的综合评价分析。实例表明,车站工作人员的身心状况和车站内部综合环境指数是影响车站安全运营的重要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