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基于中国160家商业银行2013—2020年数据,研究预期损失模型的应用对银行业计提前瞻性的影响。2018年预期损失模型应用以后,运用模型的非上市银行和城商行相对于未应用组的计提前瞻性显著提升,且应用效果在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银行中表现更加突出。前瞻性提升有助于缓解银行的顺周期性风险,但在部分子样本中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使用预期损失模型的银行管理预期的视角从未来盈利转向未来损失,计提的信号传递动机因此下降。运用模型以前计提前瞻性较弱、信号传递动机较强的银行,运用以后表现出前瞻性显著提升与信号传递动机变弱。因此,银行体系的逆周期调节仍需多政策合力调控。  相似文献   

3.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一项新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对其经济后果的评估非常重要.关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具体影响,目前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国50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开数据,从监管资本、会计损益和资本计提前瞻性的角度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资本计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体影响上,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金额显著增加,利润波动增强,对资本充足率带来一定冲击;从不同特征商业银行看,小型商业银行、使用权重法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H股上市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从资本计提的前瞻性看,贷款损失准备的前瞻性得到加强,顺周期性效应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4.
如何通过制定有效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规则来影响银行信贷行为,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政策当局亟需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利用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改革——2018年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是否及如何影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过度增长。研究发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可显著降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且这一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从机制分析看,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主要通过充分性效应和及时性效应两条路径作用于银行信贷过度增长。进一步的分析则表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对于以权重法进行资本计量的银行和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而言,其抑制信贷过度增长的作用更为突出。本文丰富了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经济后果的有关研究,为会计准则制定与金融监管政策调整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金融工具准则的要求,评估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应当考虑“合理且有依据”的前瞻性信息。本文从会计准则和监管政策要求出发,结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21年年报信息,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法时对前瞻性信息的运用和披露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优化前瞻性信息使用与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已发生损失模型的主要缺陷之一在于其会加剧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效应。本文基于2015—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数据,以中国银行业分批执行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准自然实验,检验新模型能否弥补已发生损失模型的缺陷。本文发现,当银行采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后,贷款拨备的顺周期效应明显减弱。该效应减弱的重要机制在于,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实施对非自由裁量贷款拨备产生逆周期调节作用。进一步从银行外部治理环境和内部治理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拨备计提模型变更对拨备顺周期效应的削弱作用主要体现在由“四大”审计和实施高管薪酬延付的样本中。此外,本文研究表明,拨备计提模型变更可以削弱贷款拨备对信贷规模的负向冲击,缓解信贷顺周期现象。本文为中国及全球银行监管机构推进实施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完善贷款拨备监管制度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赵旭 《城市金融论坛》2006,11(12):34-38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9.
作为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关键,前瞻性信息获取及调整是达到预期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与旧准则的根本区别。本文对照国外前瞻性管理先进经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在前瞻性管理上的差距,并选取国内A股、H股上市商业银行前瞻性管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前瞻性管理对银行减值准备计提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存在效果不均衡、局部预期过度、缺乏同类可比等问题。建议监管机构加强对商业银行的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完善预期信用损失计量体系,强化市场培育和市场监督。  相似文献   

10.
赵旭 《金融论坛》2006,11(12):34-38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应对信用风险的措施,无效的贷款损失准备对银行资本与盈利有一定的影响。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有意愿操纵贷款损失准备方面,而对其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很少涉及。贷款损失准备效率是指银行管理者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的有效性,即实际设置的贷款损失准备与其有效边界的偏离程度。本文运用随机前沿模型研究了1998~2004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决策效率具有一定的无效性,没有达到效率边界;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决策效率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11.
姜超英 《中国外资》2022,(14):133-135
预期信用损失法已在商业银行全面实施,随着监管法规和要求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商业银行应持续加强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内控管理、不断优化模型应用,充分发挥预期信用损失法的逆周期性作用,提升信用风险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2.
预期信用损失管理作为夯实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构建高质量与高水准的信贷资产管理体系的重要工具,对增强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灵活应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保持长久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预期信用损失管理现状,发现农村商业银行存在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构建不成熟、业务流程不完善、专职化构建不到位等问题。最后,提出持续优化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完善减值信息系统与内控制度、打造业务、财务和风险管理并重的专职型团队等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尤其是贷款业务,通常会面临着较多的风险。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损失,避免陷入经营困境或出现破产状况,商业银行需要在估计风险和损失的基础上,提取资产损失准备金。对贷款计提损失准备,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惯例,但是,由于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各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验证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对于缓解商业银行顺周期性的适用性。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较弱地随着经济周期变化而变动,但具有明显的收入平滑、财务信号作用;非自愿贷款损失准备、资本监管对贷款的约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段军山 《上海金融》2012,(5):36-40,117
本文利用动态面板模型的经验估计结果发现,在考虑宏观变量M2的稳健模型下,贷款损失准备金LLP与贷款总量、资产收益率、不良贷款率和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国商业银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行为与宏观环境、经济周期以及央行货币政策调整有关,今后在准确界定行业景气、行业风险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按预计损失而非实际损失计提特种准备,可在一定程度上做到逆经济周期和提前防范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17.
2014年4月,银监会核准了工、农、中、建、交、招商等六家银行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标志着我国银行业风险治理能力建设开始迈上新台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高级方法的要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与贷款损失准备和预期损失密切相关。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二级资本,同时,并行期有关资本底线的要求,使风险加权资产的计算变得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KMV模型是近年来在国际金融领域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重要模型之一,就其本身的框架而言,该方法实际上是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通过计算违约距离与预期违约率量化信用风险,它包括了一整套的分析方法和数据库.本文主要以江苏省10家具有代表性的农村商业银行为样本进行实证调研分析,基于2013年各行的财务报告与财务数据,运用KMV模型的基本算法与思路对其信用风险进行度量,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针对江苏省农村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魏鹏 《金融会计》2022,(10):33-37
《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作为全面规范拨备计提全流程管理监管制度,对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落地执行和监督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本文分析了预期信用损失法新规出台的背景和实施规定,从按期实施、阶段划分、前瞻性信息运用、完善制度流程验证体系等方面剖析了新规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洁 《金融纵横》2020,(1):45-53
对于持有大量金融资产的银行业而言,预期信用损失法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过去已发生风险计提减值的方法,更给银行的业务流程、风险管理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变化。本文结合中小银行实践,具体阐述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建设思路和应用,并对未来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完善提出展望和建议,希望对未来中小银行在模型运用及风险管理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