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基于建立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的综合评价模型,熵值法赋权指标层,通过线性加权法得出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2011—2021年的综合值,从而计算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2011年起,天津经济韧性与天津数字经济耦合协调度呈逐渐良好趋势,由典型相关性可知,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存在显著相关性,影响和提升天津经济韧性与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是城市GDP、一般公共支出、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全市研发活动R&D经费支出、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本文基于经济韧性提升的关键驱动指标对天津产业数字化赋能提供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智 《商展经济》2024,(7):38-42
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模型,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结论与基准回归结果一致;技术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知识产权保护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正向影响;异质性结果表明,在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城市和“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中,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韧性的提升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理论分析消费结构影响城市经济韧性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经济韧性指标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消费升级在总体上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呈现U型关系,但在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东部、西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呈现显著U型关系,东部地区所有城市均位于“拐点”右侧,加快消费升级有利于提升城市经济韧性,西部地区城市均匀分布于“拐点”两侧,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没有表现出一致特征,城市之间存在较大差别,而中部地区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城市创新能力提高不仅可以强化消费升级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U型关系,而且还会导致“拐点”左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需求端因地制宜增强经济韧性提供了理论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国城市低碳转型速度与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数字经济日益成为推动城市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新引擎。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中的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二者间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低碳转型,且绿色技术创新在数字经济与城市低碳转型间发挥显著中介效应,在利用滞后一期被解释变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以及通过更换回归模型、更改样本量与更换控制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成立。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具有异质性,对中部地区、普通地级城市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以城市规模为门槛变量情况下,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转型的影响存在双重门槛效应,表现为边际递增的变化趋势。因此,我国在经济绿色转型关键阶段,应深挖数字经济发展潜力,优化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环境,差异化布局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城市间人口流动机制,以加速推进城市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5.
张迪  温利华 《商业时代》2021,(13):189-192
经济韧性能够解释困境下的适应性发展与恢复,衡量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以及数字化经济的环境下,本文在回顾概念背景后,提出了结合双循环情境、数字化转型要求,以及经济适应性韧性的分析框架.文章进一步理清了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促进我国数字化转型,并基于三阶段分析法分析了数字化转型对经济韧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逻辑构建了制度型开放的测度框架,并利用15万余份政策文件探索性地测算出2007—2019年我国城市层面的制度型开放水平,同时基于反事实就业变动测度出城市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了制度型开放对我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推动制度型开放能显著提高城市经济的抗冲击能力,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与经济调整时期相比,经济下行时期推动制度型开放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效果更为明显;在制度型开放的五个维度中,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贸易监管方式、改革投资管理制度对经济冲击的平抑作用更为显著;提升创新水平、推动产业升级、促进金融发展是制度型开放强化城市经济韧性的主要渠道,但不同作用渠道的延续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艳 《商展经济》2023,(19):17-20
产业数字化和科技创新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产业数字化是传统产业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产业数字化有两个维度,数字化基础以每百家企业拥有网站数、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收入作为代表指标,产业数字化融合以两化融合指数及企业电子商务销售额作为代表指标,R&D经费支出、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的代表指标,本文以此作为解释变量,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被解释变量,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产业数字化和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数字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数字化基础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两个维度对地区经济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提高产业数字化水平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葛璇 《中国商论》2023,(24):56-62
本文基于理论分析提出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存在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及非线性影响假设,利用2008—2020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对提升城市经济韧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强政府干预程度两条路径间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存在非线性影响,且产业结构升级与政府干预程度能够强化这一效果;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效果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因此,本文提出加快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产业结构升级与政府干预程度的间接驱动作用、制定差异化城市经济韧性发展规划等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GDP增长率只有7.3%,引发了多方关注。本文简论了中国经济的韧性,阐述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韧性经济,说明韧性经济的实质是促使政策和体制做出适应性改革和改变,最后分析了政府和市场形成良性的互动来实现创造性新增长,得出韧性经济是确保中国经济良性和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0.
要实现我国造纸产业的低碳化转变,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通过研发适用于低碳产业的工艺技术、装备和化学助剂,从节约原材料、节约水资源、降低能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方面出发,让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高效和环保.首先,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加强造纸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其次,要培养和造就系统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增强造纸科研单位和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再次,要积极引导、扶持造纸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装备和基础设备,创建一批富有活力的体现低碳经济理念的生态工业示范基地,并尽快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宽带中国”示范性城市建设政策构建多期DID模型,利用2011—2019年246个地级城市数据,分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集聚和技术创新显著提高了城市经济韧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在地区间、不同规模城市间和城市群与非城市群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刚 《商业研究》2002,(5):155-157
技术创新的途径有两条,即连续性技术和非连续性技术创新,如果以技术创新的连续性非连续性理论为分析工具,来考察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则认为技术创新贯穿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始终,并决定了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和整个周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15.
陈婷 《全国流通经济》2023,(22):148-151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建设现代化产业链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数字化转型在运行新动力、提升供需匹配精准度、拓宽供应链网络布局层面助推产业链韧性提升。目前,我国产业链由于产业基础能力薄弱、要素市场化程度低和基础创新能力不足仍存在“断点”“堵点”“短板”等问题。鉴于此,应依托数字化转型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利用平台支持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借助产业集群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补链强链稳链,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早日实现对产业链的自主控制。  相似文献   

16.
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是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亦是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省份面板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的效果、作用机制、异质性表现及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产业链韧性水平,并且,这种影响随着数字经济水平的提升存在“边际效应”非线性递增特征;数字经济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弱地区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更明显。机制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效应两条路径间接影响产业链韧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刚 《商业研究》2002,80(9):155-157
技术创新的途径有两条,即连续性技术和非连续性技术创新。如果以技术创新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理论为分析工具,来考察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之间的内在联系,则认为技术创新贯穿于产业生命周期的始终,并决定了产业生命周期的形成和整个周期的长短。  相似文献   

18.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未来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如能源供给赶不上消耗速度、城市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激能力弱、人类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等。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在低碳城市和绿色城市的基础上提出了韧性城市,将发展和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试图探索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万强 《市场论坛》2020,(2):33-35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科技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智慧化的城市建设的重要性逐渐突显,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融合也成为智能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部门应针对智慧城市建设与区域产业经济融合发展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明确具体内容与实施路径,找出存在问题,加强工作实践,采取有效措施,为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