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党校张建君博士的专著《论中国经济转型模式》(由其博士学位论文改写而成)已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在其已有著作成果—《社会主义劳动价值论》(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02年11月出版,可以看作是讨论社会主义现实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专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由中国经济出版社于2005年8月出版,可以看作是讨论社会主义现实经济学“系列理论专题”的专著)—的基础上关切社会主义现实经济过程的一部理论力作,是对社会主义现实经济过程的“整体细审”。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两种对立的学科体系,其对立的根源在于两大学科体系的阶级性倾向以及各自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了人的本质;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变迁,反映了现实经济世界的发展变化.在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科学合理成分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推向深入,是中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3.
以马克思劳动二重性原理为理论依据,傅殷才主张在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时,不能忽视对西方国家政府经济政策与实践的研究.他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方法批判克林顿经济学的阶级性、辩护性和反动性,目的是引导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克林顿经济学:既要避免对克林顿经济学的过度盲从,又要重视其所代表的凯恩斯主义的复兴理论与现实意义,还要重视克林顿政府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措施的借鉴价值.傅殷才对克林顿经济学理论本质的批判,与对其政策实践的评析,启示我们研究西方经济学理论与政策实践时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重视科技进步、产业创新,借以推进当前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相似文献   

4.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仅用交易成本概念来解释企业的性质及变迁的原因,存在着严重的逻辑和历史错误。新制度经济学将人假定为具有“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合同人”,脱离了人类的实践活动。从马克思主义观点出发,人应为现实的“实践人”。以此人类行为假定为基础,企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应为生产力的发展,节约生产成本、节约交易成本以及文化、技术的变化是企业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另外,文化、技术是企业制度产生、变迁的内生变量。  相似文献   

5.
傅殷才具有系统的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他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将制度经济学派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科学地评价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他揭露了制度经济学派理论思想的阶级性,并对“工艺决定论”、社会乌托邦构想等进行批判.他研究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理论的目的是践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智慧,推进中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与制度.傅殷才对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即只有符合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政策制度才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范式”、“硬核”、“保护带”、“科学研究纲领”进行经济学研究,有助于认识不同学派的体系特征,但加深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对立,不利于理论共性的借鉴和学科体系的发展;制度假设和分析工具是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关系和体系发展的关键;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和实质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制度假设和分析工具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创新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成果重视和肯定不够;要从经验科学、历史科学和实践科学的本质特征出发,借鉴西方经济学,结合社会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体系创新。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学的出发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幸强国 《经济学家》2001,(3):112-118
“社会人”和“经济人”是经济学的两种不同的出发点,经济学本质上是包含人的“终极关怀”的社会科学,因此,以“社会人”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更为合理,在“经济人”假定的基础上,运用数学方法对经济现象进行数量分析是经济学的重大进步,然而,数学方法本身不是经济规律,而是经济学的工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它能够并且有必要借鉴,改造,消化以“经济人”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服务,这就是“社会人”和“经济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本质,抓住了这个本质就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活的灵魂。将这个活的灵魂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方法,方能充分展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开阔的视野、博大精深的方法和深邃的思想,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更贴近现实,贴近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商品交换是货币分析的基础,对商品交换形式的不同理解直接影响了货币分析的两种传统,即以马克思为起始,将货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是增殖工具,是为了获得更多货币”的马克思主义货币分析传统,以及以斯密为起始,将商品看作交换的起点和终点,货币只是交易中介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分析传统。商品交换四种形式的区分最早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两种货币分析传统都受其直接影响。基于两种货币分析传统的文本分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视角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货币分析以自然经济条件的物物交换为基础,导致其论证逻辑中实质上没有货币的位置,因而难以解释经济现实。马克思明确意识到古典经济学的这一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批判和超越,从商品分析到货币分析再到资本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行的实质,并能对当代的经济现实给予科学解释。  相似文献   

10.
汤子琼  张平 《经济师》2012,(4):32-34,3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吸收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即中国经济学。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总结、提炼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内容和体系结构,用中国经济学理论来解释"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现象,进一步指导中国正在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经济“混合物”现实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纯净物”思维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为了克服这一矛盾,西方主流经济学研究者借鉴自然科学中的实验研究方法,在研究中广泛采用自然实验并推动了所谓可信性革命。从表面上来看,这使西方主流经济学取得了堪称经济学革命的长足发展,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这次经济学革命不但未能有效缓和理论与现实之间的脱节问题,反而使其背离得更加严重,存在着自然实验不自然、可信性革命不可信、可操作性陷阱和外部有效性难题等根本缺陷。本文将本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态度,尝试从经济“混合物”现实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纯净物”思维的矛盾出发,深入分析自然实验和可信性革命所存在的缺陷,希冀能够进一步多元化经济学研究方法,植根中国实践,提炼中国经验,创新中国话语,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确立了面向现实的实践理性思维,使哲学成为批判的革命的理论,并使实践理性同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革命统一起来。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坚持传统的无产阶级革命观,中一方面又批判技术理性对人的异化,把实践理性同意识形态批判结合起来,成为向化批判转向的中介。批判理论实现了实践理性同化批判的契合,完成了传统革命观向人性解放的转向。  相似文献   

13.
许光伟 《经济纵横》2012,(11):28-36
西方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是资产阶级辩护性经济学的微观构图,运用的方法论技术是解释学,目的是循环论证其物象化的总认识预设。马克思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是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辩证结合,达成的是历史构图。因此,消解生产要素平面分析技术线路的规划是通过批判性与建构性的整合,形成以方法论批判为切口,以认识论批判为接入,以理论、方法论的整体建构为归结和总的出路的实践性进路。具体而言,马克思经济学生产要素理论构图于历史生产和劳动二重性的"认识"连接中,酝酿于劳动的社会本体论的规划中,实践路线是:劳动——生产要素——资本。这是将科学作为历史基层工作者进行实践规划的结果,从而也是构图本身与方法论实践活动合一的认识产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不仅研究特定的经济性质关系,而且研究经济一般和经济运行关系。社会主义经济关系认识中对经济一般理论的探索,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巨大空间。我国经济改革中的资本经济转轨,使资本运动扩展到社会主义经济过程,形成体现现代大生产运行的资本经济一般关系;挖掘并升华资本经济一般理论,无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天地。  相似文献   

15.
开源经济是基于开源软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它之所以受到学界的关注是因为开源经济对现有的西方经济学理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参与者利己与利他双重行为倾向违背了西方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开源经济的生产组织方式和治理机制相比传统企业制度在某些方面表现出显著的高效性;开源软件生产克服了公共物品供给的难题等。但是,开源经济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经济学却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开源经济的研究对于在现时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马克惭提出了一套可以与现代制度经济学相媲美的制度分析方法,其方法不但具有理论构建的一致性,而且能够克服制度个体主义的缺陷,马克思从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入手,引入社会实践,构建起心理个人主义者无法得出的生产理论,并由此去认识“现实”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构与内容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对学术界争议较多的几个 理论问题的认识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问题 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及其与西方经济学的关系,国内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一点必须肯定和坚定不移,但也不能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而应不断地随着我国经济实践的发展而丰富完善;有的学者认为传统的政治经  相似文献   

18.
从“奥肯定律”和高失业率的矛盾出发,结合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社会现实,并进一步通过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和相对过剩人口理论,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理论根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现实发展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通过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提出解决办法,重新定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中国高等学校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情况进行历史回顾,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的总体特征,并对未来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进行展望。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国流通经济学教材建设质量和深化流通经济理论研究,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流通理论基础和指导地位的同时,从多种理论资源中汲取理论滋养和借鉴分析方法,做到取长补短、兼容并包,坚持“五个基本定位”,实现由实践叙事向理论叙事的转向。本文对深化中国流通经济理论研究,特别是中国流通经济思想史研究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经济人”的嵌入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人性假设的基础之上,自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问世以来,学术界对人性假设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尤其是对“经济人”孤立于社会的个体行为的批判,对此,文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人”是基于人的经济行为建立的假设,并不是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其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之间不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且正是“经济人”的社会性造就了“经济人”的利己心、现实的经济理性和利益最大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