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充分展示了中国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信心和决心。碳金融作为重要的市场机制,在碳减排方面发挥着降低交易成本、提供明确价格信号、防范化解风险等作用,能够助力缓解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总结了全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及江苏实践,在借鉴欧美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就推动碳金融市场发展、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要尽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列为2021年重点工作之一。央行逐步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同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管理其环境和气候风险。目前,我国除中国工商银行等少数机构之外,大部分金融机构还未系统性地对环境气候风险进行评估,并将其纳入投融资决策中。由此,如何客观准确地对环境气候风险评估是每个金融机构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以央行和监管机构绿色金融网络(NGFS)发布的《金融机构环境风险分析案例集》为主要基础,对其涉及的两类环境气候风险的评估方法、评估应考虑的关键问题、评估涉及的关键因素以及评估模型存在的局限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编译和总结,以期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环境气候风险准确客观评估给予有价值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财政风险绩效评估是财政绩效评估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从地方财政显现风险和地方财政或有风险两个方面设立地方财政风险一级指标和十四个二级指标,建立地方财政风险评估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7个省2010年地方财政风险绩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因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的影响正引起全球密切关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共识。保险作为一种对风险重新分配的中介,在应对气候变化、分散和转移气候灾害风险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特别是以气象指数保险为突破口的保险服务新思路和新模式,在农业、城市巨灾、新能源企业转型发展等领域的应用都取得了重要进展,其有望成为保险业服务“双碳”战略目标的重要切入点和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带来的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不仅对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威胁,而且会对金融系统稳定造成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分位数、时域和频域连通性方法,评估气候变化对中国高碳行业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以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代表的金融风险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首先,在极端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高碳企业的影响,以及高碳企业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均远高于正常经济状态下气候变化对上述变量的影响。其次,气候变化对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远大于气候变化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的影响。最后,变量之间具有较强的时变特征,且重大事件加剧了变量的溢出效应。因而,相较于长期风险,应当重点关注气候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对金融机构造成的风险冲击。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对经济金融造成影响,商业银行应提高风险防范意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本文在解析气候变化风险的基础上,从抵质押物价值、客户偿债能力、金融资产价值等方面探究了气候变化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从提高气候变化风险意识、优化经营理念、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服务等方面提出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并通过经济体系传导至金融体系。探讨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对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冲击,总结了金融监管部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经验,分析了我国管理气候风险的不足,并结合实际提出完善气候信息披露制度、将气候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明确气候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流程、开展气候压力测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财政外部性问题的认识与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钢 《湖北财税》2003,(11):8-11
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行为产生财政外部性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在我国这些财政外部性已经对财政体制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影响到财政职能的实现,并伴随产生新的财政风险和制度变异。在对我国财政外部性产生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克服市场外部性的经验,应从财政体制、政府体制、法律和民主体制等方面进行完善,以减少政府间财政外部性所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和碳金融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发达国家在碳排放权交易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制度安排、纳入碳交易市场的行业范围和参与主体及产品、碳排放交易的监管体系、政府出台的推动碳市场建设政策、多元化碳基金等方面的经验,对我国碳交易和碳金融建设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基础评估财政是一个复杂性系统,在其复杂的运行过程中往往衍生出各种不确定性,导致财政所承担的风险日益扩大且呈全方位特征,财政风险就是深层次的宏观经济风险。经济生活里大量不确定因素,以及政治、自然、技术等各方面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均可能引发财政风险。要建立有效的财政风险预警系统,就必须通过对现实的财政运行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按照内生性和外生性、隐性和显性等不同类型,分别对收入、支出、公共投资、预算赤字和债务等几大方面可能会出现的风险进行近期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6年我国签署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巴黎协定》为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碳风险对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巴黎协定》这一强碳监管信号释放后,相比于低碳排放企业,高碳排放企业的审计费用显著下降。进一步机制检验发现,绿色转型是影响碳风险降低审计费用的作用机制。此外,对于民营企业和内控质量高的企业,碳风险与审计费用的负向关系更加显著。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审计师在做出审计定价决策时考虑了碳风险下企业绿色转型因素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丰富了碳风险与审计定价的相关研究,并为强化审计监督赋能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与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及时、有效地观察和评估全球经济金融运行主要长期风险,本文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尝试建立了全局性的研究框架,结合国际机构权威数据、经典理论和现实经验,对全球财政失衡风险、全球债务风险和全球两极分化风险的演化状况进行了规范性梳理,根据最新国际经济金融发展态势对2015年的可能变化进行了预测,并对三大类风险对全球经济复苏可能造成的威胁进行了剖析。最后,本文还对我行如何应对全球经济金融运行主要长期风险、保障国际化经营稳健有序开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天慧  孙慧 《金卡工程》2010,14(5):267-267
碳金融是金融体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创新。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我国既要减缓气候变化对金融体系的负面效应,又要在适应气候变化中把握机遇,提供管理气候风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终实现减排目标。本文先简述了低碳经济和碳金融,然后总结了国外发展碳金融实践经验,提出推动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愈发严峻的背景下,发挥碳金融市场的资源调配作用,以碳减排的价格信号结合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来引导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具有积极意义。与欧盟、新西兰等国际成熟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及碳金融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归纳总结国际成熟碳市场及碳金融的发展经验,是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他山之石。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成熟碳金融市场研究的基础上,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出发总结了国内碳金融市场和欧盟、新西兰、韩国等国际碳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并对比异同;后以欧盟碳金融市场为例,从市场机制、配套措施和交易生态三个方面总结其发展经验,进而提出推动我国碳金融市场成熟度建设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财政风险可分为显性财政风险和隐性财政风险.显性财政风险主要指债务风险,隐性风险主要指金融风险、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对财政造成的风险、各类的"准国债"的规模失控造成的风险、县和乡财政赤字逐年增加及大量欠发工资造成的潜在财政风险.为此,应发展经济,振兴财政;加强国债资金的管理,提高国债的使用效益;统一政府财政权;积极稳妥地推行债传股改革;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积极推进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机制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碳金融又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有效的金融解决方案。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详细阐述了我国发展碳金融市场所面临的项目风险、市场风险、政策风险和政治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碳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易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和“双碳”政策的实施均对农业产生了冲击。而水旱灾的发生和绿色转型成本的增加,均会导致贷款不良率上升。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对农业贷款不良率的影响,本文采用我国30个省市农村商业银行的农业贷款数据,建立省份、银行、时间的三维面板宏观压力测试模型,并用以水旱灾害为代表的气候变化风险和以碳排放成本为代表的绿色转型风险分别构建气候风险因子,对2019年农业总产值及碳排放量均排名前10的共6个省市的农商行进行压力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农业贷款不良率与气候变化、绿色转型正相关,且调整碳价的碳排放成本对农业贷款信用风险的冲击更显著。本文建议,应着重关注绿色转型风险对农业的影响,量化与监控气候风险敞口,采用气候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8.
<正>“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周密论证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碳达峰、碳中和必然带来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的协同配合、共同努力。我国金融体系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较早进行了探索,并取得长足进步。下一步,要在此基础上,重点提升气候风险管理能力,科学监测评估气候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影响,有力、有序、有效地支持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19.
贾璐 《财政监督》2012,(1):70-72
积极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已成为当前地方各级财政需要慎重对待的问题,而各级政府的债务风险已成为财政风险的核心。政府债务风险,既包括来自于直接债务的风险,也包括和隐性债务、或有债务相关的风险。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对财政,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造成冲击。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首先要认识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但是由于缺乏权威统计,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难以准确把握。因此,研究和切实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  相似文献   

20.
即将生效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是我国面临的气候转型风险之一,将对我国部分高碳产业形成冲击,并将风险传导至金融系统。商业银行是金融系统的支柱,有必要在气候金融风险框架下充分认识和了解欧盟碳关税将造成的影响。文章从绿色金融和数字化转型两个视角分析当前银行业应对碳关税风险的基础和不足。随后基于分析结论从风险度量、风险监测、风险化解三个方面充分准备应对策略,最大程度减少碳关税对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